日首相再遭“惊魂一刻“ 一年内接连遇刺原因何在?(组图)
4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下简称“岸田”)在和歌山县参加活动时遭遇险境。岸田出席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众议院补选活动助选。一名嫌疑人向岸田投掷了一个银色桶状物体的爆炸装置,引发了现场恐慌。
该嫌疑人被当场逮捕。据日本媒体报道,该嫌疑人名为木村隆二,兵库县川西市人,无业。目前,木村隆二被以“威力业务妨碍罪”逮捕,至今仍未交代作案动机,将有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4月15日,在日本和歌山县和歌山市杂贺崎渔港,嫌疑人被警方控制图源:新华社
尽管岸田本人并未受伤,但一名警察受轻伤。最先制服嫌疑人的并非警方,而是当地渔场的一名渔业从业人员。这又一次暴露出日本警方所固有的防备松弛、反应迟钝等安保问题。
文化背景:失落的武士道精神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去年7月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事件。有日本媒体甚至认为,木村隆二在衣着打扮上与袭击安倍的山上彻也十分相似,极有可能是一名模仿犯。
时隔不到一年,日本接连发生两起针对重要政治人物的袭击事件,在日本政坛和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使得日本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曝露于世人面前,更让日本正在积极推动的经济复苏进程蒙上一层阴影。
事发现场位置示意图图源:NHK网站
刺杀重要政治人物可谓是日本政坛的一项“传统艺能”。自明治维新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日本被刺杀的首相、前首相就多达9位,而其他被刺杀的高级政府官员则更是数不胜数。
日本政坛频发的刺杀事件,折射出诸多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文化和经济两个因素。
从文化角度看,刺杀行为作为一种下克上的仪式,已经成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一部分,亦成为日本部分阶层表达政治诉求的一种途径。
日本政坛刺杀行为的高潮阶段,应该是在1930年以后。在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煽动下,先后有4名首相被刺杀。无一例外,这些首相都是主张对英美、苏联等国进行一定程度战略妥协的鸽派,因而成为了刺杀者眼中日本民族的叛徒。
4月16日,警察在日本兵库县川西市嫌疑人木村隆二的住宅调查图源:新华社
自二战战败后,美国全面接管日本,日本右翼团体曾短暂蛰伏。其后,随着“旧金山和约”的签订和美国对日本政治定位的改变,加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右翼团体死灰复燃,开始逐渐标榜“民族至上”,并从1960年开始策划了一系列刺杀行动。
这一阶段日本右翼主要瞄准了对美国和苏联态度软弱的政治人物,甚至开始刺杀他国政治人物,企图制造国际事件。1960年,前首相岸信介和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遇刺。1968年,右翼分子试图刺杀访日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未果。
1970年以后,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1970年知名作家三岛由纪夫鼓动日本自卫队政变未果后自杀事件。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日本传统的家庭、伦理和文化得以重构,逐渐稀释了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此后,经济因素所导致的刺杀行为逐步上升。
经济持续低迷,日本乱象初现
经济因素则是刺杀行为的另一影响因素。每当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时,刺杀行为往往较少,极端行为也很难获得普通民众的支持。而当经济低迷、民怨沸腾时候,刺杀行为的频率就急速上升,甚至获得了部分民众的支持。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上午在奈良发表演讲时中枪图源:新华社
在去年安倍遇袭之后,出现了部分同情凶手山上彻也的情绪,甚至有部分网民为凶手山上彻也捐款,认为他亦是邪教“统一教”的受害者,而安倍则需要为邪教在日本的蔓延负一定责任。在对安倍遇袭表达不同情绪的民众中,不满日本经济低迷的大有人在,这也体现出经济因素对极端暴力行为的催化作用。
随着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一向稳定的日本社会开始逐步出现乱象。尤其在安倍经济学失效、新冠疫情重创经济之后,日本社会中开始蔓延一股失败主义的氛围:年轻人不爱上班、上班族不想结婚、结婚了不想生孩子。
低生育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催生了“平成废宅”的出现,日本在互联网、芯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表现不要说无法比肩中美两大国,甚至都快被其一向看不上的韩国在部分领域赶超。
2022年,韩国人均GDP和大学生起薪已经接近并赶超日本 图源:新华社/共同社
2022年,韩国人均GDP和大学生起薪已经接近并赶超日本,这让曾经“厌韩”的日本网民都开始自嘲,认为日本未来一片黑暗。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底层民众无法看到未来,刺杀安倍的山上彻也就是一个鲜明的个案:在邪教、阶级、教育鸿沟等多重大山的压力下,山上彻也将愤怒的矛头对准了安倍,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
对于日本底层民众而言,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冷漠的社会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程度的压抑感,需要一个可供发泄的出口。《半泽直树》、《白色巨塔》等诸多知名日剧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可怕的浮世绘。
有日本网民认为,蔑视国民、虚有其名的育儿支援、过高的国民税金、不支付国民养老金等问题,让日本看起来“没有未来”,而这恰恰才是岸田政府和日本应该深刻反思的。
一语成谶:日本真要“有事”了?
与经济低迷相对应的,是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红线,开始向所谓的“正常国家”逐步迈进。其中,美国的鼓动是重要推动力。在美国的蛊惑下,日本多次口出狂言。然而,被阉割多年的“自卫队”恐怕很难支撑日本的大国梦。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2023年4月6日,曾大放厥词“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第8师团长坂本雄一乘坐“黑鹰”直升机时在冲绳宫古岛附近失踪,而这种乌龙事件近年来在日本海陆空自卫队中不胜枚举。久疏战阵加上训练不足,导致日本即使有心扩大自身军事影响力,也实在无力执行。
尽管木村隆二的真正目的还未明晰,但短时间内频发的刺杀事件折射出日本社会内部的剧烈震荡。
事发瞬间岸田文雄转身查看图源:朝日电视台报道截图
从历史上看,日本政坛刺杀事件频发并非好兆头,往往酝酿着新的社会情绪。自第二次安倍政权以来,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批少壮右翼政客开始鼓吹强军修宪的重要性。
在经济上,日本积极回应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并率先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4)”。日本前后两任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西村康稔积极接洽,已迅速促成了美日合作开展2nm制程先进制造工艺联合开发的双边协议。日本希望借助美国希望打压中国的心理谋取私利,恢复曾经强大的半导体产业,并完成自卫队的军力突破。
4月13日,在日本东京,民众手举标语在日本国会众议院第二议员会馆前参加集会抗议图源:新华社
然而,日本恐怕算错了一点。日本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影响大半个世界的“头雁”,其影响力已经退回到区域层面。相比不切实际的国际大国梦,日本更应该将有限的国民税金用到国民真正需要的地方,为底层民众提供更有尊严和保障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扩张军力,妄图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充当美国的打手。
如果日本不及时调整思路,恐怕诸如此类的事件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更不会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