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9日 16.8°C-18.4°C
澳元 : 人民币=4.7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2023-04-23 来源: 新华二代在德国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最近关于 “中德关系” 的新闻真不少。

先是德国驻华大使馆因在微博上悼念北京医院的受害者而遭到部分网友的恶意攻击。然后又是德国宝马在上海车展遭遇的 “冰激凌事件”。

作为几乎唯一一个哀悼北京医院重大火灾的驻华大使馆,德国受到部分网民的恶意攻击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最近关于宝马Mini的新闻。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今天不想花太长篇幅,而是就某些我感兴趣,并能回答的问题简单地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我知道这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自己就会成为那个 “冰激凌”。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1

01

事件之所以闹得那么大,让宝马股指跌了20亿欧元,其本质是过度的民族主义与非理性的爱国主义因素。

当德国人遇到这类事件,想必被震惊到无以复加。因为德国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抵制民族主义,最 “缺乏” 爱国主义的国家之一。

关于德国对种族歧视问题的应对措施,我不想多解释,只想分享一下我近几年得出的新感悟。

我曾多次表示,德国人对种族歧视的态度严重受第三帝国那段黑暗历史的影响。我想在此基础上做一个补充:德国对种族歧视的强势态度也直接跟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并非只有历史因素。

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国家,德国必然会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包括对大众的科普与 “再启蒙”。对种族歧视的包容会使德国更难吸引全球各地的劳动力。谁会愿意去一个充满仇恨与种族歧视的国家工作与生活?也正因此,很多人反而批评德国的做法有点过于政治正确了。

说白了,对于德国而言,是否能遏制种族歧视问题,即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竞争力。

02

宝马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它在种族歧视或差异化对待问题上表现如何?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之前很少听说过宝马曾发生过类似事故(在2014年和2019年分别发生过一起关于种族歧视事件),但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最近刚发生,大多数人或许还不知道的新闻。

今年三月份,德国有两家企业实现了性别薪资平等(Gender Pay Gap,虽然不是绝对,但也差不多了),其中一家就是宝马。它在德国有八万名员工,来自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另一家德企是彪马(PUMA)。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2

假如宝马不是一家那么讲究,不在乎声誉的企业,也不会落实性别平等的薪水政策。宝马在此的额外支出可不是600个冰激凌可比的。

03

中国市场对宝马的重要性不言而论。

中国政府对宝马的重视也是众所周知的。

去年11月,奥利弗·齐普塞(Oliver Zipse)是为数不多能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德企首席执行官之一。宝马在过去数年的在华投资一直都名列前茅。

基于(2),宝马不太可能在车展上出台对中国和外国访问者的区别化对待政策。否则,宝马也太愚蠢了。简直愚不可及。

宝马应该对奔驰前几年在Instagram上发布的一张图片与一句话而受到批评的新闻有所耳闻。

宝马也应该知道多年前莱卡相机的一张图片而遭到批评的新闻。前车可鉴。

因此,可以想象,在上海车展上出现的这一幕不符合宝马的企业文化与形象。说的更直白一点: 宝马跟本没胆量故意这么做,也不感冒这个险。因为这样做对宝马百害而无一利。

04

假如说宝马并不是一家因种族歧视而闻名的德企(德国有八万名员工,来自数十个国家,再过去十年仅出现两次关于种族歧视的新闻,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小的概率。我的一位华裔朋友就在柏林宝马公司上班,他挺满意的),那么问题出在哪?

我们暂且先排除这个可能性,即宝马有意在车展上区别化对待中国访问者和外国访问者——那么理论上而言——我们是否也不应该将 “歧视中国人” 的标签推卸给宝马?

05

发放免费冰激凌的是两位中国(临时)员工(注: 在德国展会上,这类员工一般都是临时性,而非固定员工。我的一位德国同学每年都在柏林展会打临时工)。

从很多愤怒的网名以及无数博主的论点来看,他们一边谴责宝马Mini对中国访问者的 “歧视行为”,另一方面又说是两位中国员工的 “崇洋媚外”。

我之前说了,这大概率不是出自宝马公司的本意(它也不敢),而是两位中国员工在视频中的表情让很多人的 “情感与自尊心” 受到了重大伤害。这属于现场的操作失误。我也不清楚现场还发生了什么。实事求是地讲,所有人只看到视频中的片段,而非全部过程。因此我也不想妄自下偏离现实的结论。

如果谴责重点是两位中国员工 “崇洋媚外” 的表情与不当行为,那么这与宝马又有多大关联呢?如果说有直接关联,那是因为宝马授权于这两位中国员工这么做的。但假如真存在这种关系或书面上的明确指示,这两位中国员工可以出面澄清。但我也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申明,而是关于她们离职的新闻。

06

不少人表示,最大责任依旧在宝马,因为它没有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这就是宝马的失职。

怎么说呢。除宣传机构外,我不相信中国有任何一家培训公司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因为面对过度的民族与爱国主义,没有人可以保证100%的安全。

有些时候,民族与爱国主义的情绪 “释放” 会根据现实状况而被不断调整。假如中德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关于上海车展的这段视频或许就不会被公开,即便公开,流量也会受限。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某些更受中国网民关注的话题——即便阅读量超过上百亿——也无法上热搜,比如 “铁链女事件” 等等案例。总之,能上热搜的都是选择性的。点到即止。

但现实是,中德 “关系” 目前并非处于 “蜜月期”。“引起公愤” 的德外长贝尔伯克前不久访华时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德国驻华大使馆也不幸在近期被部分恶意留言攻击(有意思的是,少许恶意留言直接攻击这位德外长)。

07

此次事件有点不同寻常。如果连胡总编都认为有必要出面 “劝架”,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在昨天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3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4

胡总编可能过于乐观了。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掌握好表达的尺度,即使是胡总编本人也不例外。他的文章也被404过,卢克文这种爱国大V也被禁言过。

如果这些人都做不到万无一失,更何况外国公司?宝马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它为何在如此重要的展会上冒风险做一些宁愿牺牲自身利益来成就竞争对手的蠢事?逻辑上说不通。BMW叫宝马,不是蠢马。

还有一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 人家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做的。宝马在顶着德国的巨大舆论压力下义无反顾地增加在华投资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吗?

无论参展方和工作人员今后如何总结经验,如何调整和完善接待工作(我相信他们一直都在这么做),该发生的终究不可避免,不是他们(指所有在华的国外企业)不想避免,而是现实不允许,他们也没辙,也很无奈。

胡总编在这篇文章中还这样写到: “因为两名新入职不久的员工在展台对赠送冰淇淋处理不当而导致参展成为出丑挨批,这肯定是宝马MINI完全没想到的。”

这话没错,因为事件发酵的程度与速度也远远超出了胡总编 “无穷” 的想象力,所以他要出面 “劝架”。因为他知道,如果该事件继续发酵下去,还真难说对谁更不利或更有利。或许前胡总编与其某些同行也要 “适当” 地检讨一下。点到即止。

08

大家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宝马,也可以把责任推卸给这两位刚入职的年轻中国员工,也可以同时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宝马和这两位中国员工。

如果让宝马市值损失20亿欧元甚至更多会让人心里觉得更舒服一些,找回尊严,为自己出口恶气,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一些,就是这些人的目的,那也无妨。你怎么做是你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你不可能阻止中国以外的人以不同的角度评估这起事件以及会引起哪些不同的思考。

说真的,即便宝马破产,也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反正我也消费不起,Mini也消费不起。

宝马不得不接受这种突如其来或意想不到的 “惩罚”,但宝马的政治悟性不一定会变得更高。

怎么说呢,如果宝马的政治悟性还不够高,我估计没有任何其他在华的德企政治悟性比它更高的了。因为宝马有一个很牛掰的顾问(宝马董事会成员,宝马基金会主席): 他就是前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Michael Schäfer)。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5

施明贤

大家没必要怪罪或嘲讽宝马无能的 “公关部门”。有些事跟本不是 “公关部门” 能搞的定的。

我估计,此时此刻,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塞正在厕所里抱头大哭,然后用 “擦干泪 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类豪言来自我鼓励。

09

假如有人觉得我以上表述欠缺客观性,存在过多的主观意见。这个我能理解。

那就请允许我科普一下纯客观的观点。

我的读者想必都听说过德国版的供应链法(Lieferkettengesetz)。

很多德国企业实际上很讨厌这套法律,因为这套法律对他们附加了更多条条框框。比如,该条框规定,禁止所有德国企业剥削当地劳动者,必须遵守当地的最低社会标准(Zozialstandard)。简而言之,根据德国版供应链法,德企在整个供应链上都不能出现违背德国法律的行为或必须达到各种最低标准。

种族歧视比这些问题严重太多了。如果有人发现或证明,德国驻海外企业在当地实施系统性种族歧视——理论上讲——可以将这家德企告上德国法庭。前提是,你得有充分的证据。

010

还是想再为大家说一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情的小新闻。

在当下所有在华德企中,最亲中国市场的当属巴斯夫的首席执行官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6

薄睦乐(他几乎是在疫情期间唯一一个访华时不需要被隔离的CEO,因为他参加了巴斯夫在华投资100亿欧元项目开幕式。)

为什么是巴斯夫?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它有一个更牛掰的 “顾问”,他就是“中国通”,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

薄睦乐究竟有多看好中国市场呢?今年二月份有媒体报道,巴斯夫一位董事会成员(Vorstandsmitglied)Saori Dubourg在会议上公开提出对薄睦乐中国战略的质疑。结果呢?她突然间离职。

据德媒报道,Saori Dubourg有望成为薄睦乐接班人(薄睦乐本人转为巴斯夫理事会主席,Aufsichtsratsvorsitzender),即下一任巴斯夫首席执行官。

上海“冰激凌事件”,宝马躺着中枪,很多人都不愿听到的另类观点(组图) - 7

Saori Dubourg

即便如此,巴斯夫就能做到万无一失吗? 我的答案是: 不可能。当巴斯夫有朝一日不幸“偶遇”热血沸腾的爱国与民族主义时,肯定也会灰溜溜地 “败下阵来”。

今天在上海发生的 “冰激凌门” 事件完全有可能发生在巴斯夫身上(因为不可控和不可预测),然后再被打上 “歧视中国人” 的标签。

这就是说,除地缘政治风险以外,各西方企业还要额外提防 “爱国与民族主义” 的风险。

这又解释,为何胡总编说出 “避免其他参展方产生连带紧张。” 这句话。

我只能建议大家各自去总结过去几年的相关事件。它有某种微妙的规律。如果还没有人总结,那我也不总结了。

最后再跟大家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类似于此次 “冰激凌事件” 今后还会再发生。不要对老外要求太高。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因此,以我的判断,这起事件将很快被平息或迅速淡化。如果再继续发酵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点到即止。结束。散会。睡觉。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森不可测
森不可测 2023-04-23 回复
其实通篇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几十年了还是玻璃心,外表强大内心脆弱还是白搭。希望中国不要经历德国当年经历过的一切才对挂着爱国主义的羊头卖的是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这些危险且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彻大悟。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只是表面上口头上的爱国才是爱国,呵呵,可惜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这点?我知道网上那些愤青和粉红肯定不明白,因为他们没那个脑袋、智商和常识去明白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呵呵。
Jason chu
Jason chu 2023-04-24 回复
看了遍文章,不得不承认这文章就是依托答辩,但更佩服是作者的以偏概全的能力,文章能“上升”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也是作者为了博眼球付出了努力,甚至觉得作者才是宝马的公关。这个事件最基本的核心是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就事论事,暂且认定视频中的两个小姐姐确实是打工人而已,就是领导的枪子,指哪打哪,打完出了事就被辞退了,那么这一系列行为的指示就明确指向车展的领导层了,既然这事发生在宝马mini在上海举办的车展,负责的最终还是要落在宝马领导层身上这无可厚非,不要扯宝马总部公司文化就是没有种族主义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键盘侠也没有去指责宝马总部的,但事情发生在中国宝马车展上那该层级是要负责任的。事件真正让民众寒心的是态度问题,是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维权问题,同时也是宝马公司本身对活动安排不当事情处理不合理的问题,错误已经犯下了公众是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评判的,而事件恰好出在种族区别对待的问题上,舆论引战也就偏向了种族主义,如果事件是只发给男性不发给女性那照样会有性别主义舆论,所以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什么样的错误都会导致引战,你也可以试试美国车展只给白人发冰激凌,看看宝马总部现在会怎么样。当然,作者最后的话我是赞同的,以后类似的事还会发生,同样的舆论风潮同样过不久又平息下来,那又怎样呢?网络言论风向再大也抵不过资本市场操控全盘,电脑后键盘打的火热时资本家在背后数钱数到手抽筋
小TT怒solo
小TT怒solo 2023-04-23 回复
哇塞,这种歧视实在太过分了
乃粉_冰霜猫
乃粉_冰霜猫 2023-04-23 回复
觉得这件事让我对那些老外失望透顶
FCCP
FCCP 2023-04-24
赶紧定机票,党在等你!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