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启程斡旋俄乌战争:从一国两制到朝鲜方案,中国能怎么行动?(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5月15日,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启程前往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五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
从时序脉络来看,五国之旅应非中方斡旋的第一步。由此前的政治迹象进行解读,或许可以判断:早在习近平3月访俄时,双方便已进行相关对话:中方探询俄方谈判意愿,普京(Vladimir Putin)则透露相关规划与底线。而从中俄会后发表两份联合声明来看,双方对于战争终局的想像,或许存在些许外显立场分歧:俄方虽表示欢迎中国劝和促谈,也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简称《中国立场》)中的主张,却更多聚焦在「摒弃冷战思维」一点上,强调「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而没有提及《中国立场》文件的第一点:「尊重各国主权」。
何以如此,原因不难想像。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伴随战情胶著、乌克兰仇俄情绪发酵,「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两大目标愈发缥缈,「实控土地」成了相对显著的收获,俄方当然会想借此证明「特别军事行动」并非徒劳。故普京先是在2022年9月推动乌克兰四地「公投入俄」,表明「俄占地」问题没有谈判空间,又在2023年4月签署法令,允许自2024年7月1日起,驱逐拒绝入籍俄罗斯的乌克兰公民,显然准备推动占领地的「俄罗斯化」。在此情况下,面对《中国立场》文件中的「尊重各国主权」,俄罗斯自是「恕难从命」,但中国也不愿替俄罗斯的战争主张背书,正如其也从未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故联合声明最终只能就此议题进行模糊处理。
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访问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Reuters)
而上述分歧虽不至影响中俄关系,却会对中国的进场斡旋构成实质挑战;此外乌克兰始终不放弃「恢复领土完整」的谈判底线,欧美也基于国际法政治正确,在外显立场上支持基辅,没有一国敢就「俄罗斯撤军」一事让步,部分西方精英更曾抨击《中国立场》文件「全无要求俄方撤军」,是「支持侵略的促谈」,无形之中也提高了中国的斡旋阻碍。
眼下中国之所以能有劝和空间,关键还是各方久战之后疲态渐显,不仅俄乌都不反对北京促谈,法德也希望能有「沟通俄罗斯」的力量进场,即将面临2024年总统大选的美国似乎也一改此前口风,欢迎中国扮演推手。5月10日至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便在奥地利维也纳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两人谈论了俄乌战争在内的相关话题,应也提及李辉将访五国一事。
由此脉络来看,中方这次安排的访问国家名单与顺序,或许反映以下思路:在了解美俄意向后,北京想进一步探询乌克兰、波兰(代表新欧洲)、德法(代表老欧洲)的想法,再到俄罗斯进一步沟通。然尽管斡旋空间已现,俄乌的领土争议依旧难解,北京要如何就此议题劝和促谈,既取决于俄罗斯是否让步,也涉及乌克兰与西方的坚持程度。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外交部网站)
如果俄罗斯让步:一国两制到科索沃模式
首先,虽说机率非常低,但若乌克兰战场反攻有成,又同意承诺不加入北约,仍有可能与俄罗斯形成条件交换,使后者同意撤军,归还部分或全部占领地,包括克里米亚与「公投入俄」的四个地区:顿涅茨克(Donetsk)、卢甘斯克(Luhansk)、扎波罗热(Zaporizhzhia)和赫尔松(Kherson)。而如此情况,对劝和促谈的中国有利有弊。
在利的层面,由于北京已在立场文件中白纸黑字表态:「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显然是不会承认俄罗斯对占领地的主权诉求,也不会要求乌克兰承认主权改易,故若俄罗斯愿意撤军,中国将不用违逆此前立场,也较有吸引乌克兰、西方前来参与的促谈空间,更可以缓冲西方此前针对中国的舆论攻势。与此同时,此一情境也能凸显中国无与伦比的大国影响力:欧美都无法劝说普京撤军,北京却能说动俄方;乌克兰仇俄情绪高涨,又经历战火摧残,照理来说应该不可能放弃寻求北约的军事保护,却能在中国斡旋下答允,显然是认可中国的担保。简言之,不论归还失地多寡,只要俄罗斯愿意在此议题上让步,都能协助缓冲「中国逼降乌克兰」的质疑,也能让中国的大国威望进一步上升,真正推动谈判有效进行。
然弊处在于,停战秩序的维系令人存疑,许多中国不可控的因素,最终可能让北京陷入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过往政治困境:虽想维系俄乌和平,却一直被抨击软弱无能。
如前所述,由于俄方已为此战付出高昂代价,包括经济冲击与军民伤亡,又在「四地入俄」上敲锣打鼓、公告海内外,若其当真撤军还地,必会引发俄罗斯内部动荡,普京政权也将面临执政以来最大挑战。故要情况发展至此,除了乌克兰承诺中立外,必然是莫斯科研判前线攻势已难持续,再不撤军就要兵败如山倒,才会这般断尾求生、忍痛割爱。
科索沃北部地区12月27日的局势持续紧张,有塞族人在当地设立路障,与科索沃政府对峙。(Reuters)
在此情境下,针对复归失地的处理形式,乌克兰有两种可能选项:一国两制与科索沃模式,其结果要视俄乌博弈程度而定。如若乌克兰希望最大程度维持国土一统,且俄罗斯也无力反对,则对复归失地采取「一国两制」,是相对可行的选项,也就是给予其高度自治的空间,换取彼此维系国家统一,同时降低摩擦与统治成本;如若俄乌博弈下,乌克兰没有办法取得绝对主导,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同意施行科索沃模式,也就是不放弃针对失地的主权主张,但是实质放弃了军事收复各地的努力,让各失地保持实质独立状态。
但不论一国两制或科索沃模式,都存在现实问题。首先,2014年顿巴斯内战爆发以来,俄罗斯的要求一直都是让该区「联邦化」,也就是顿巴斯高度自治、乌克兰一国两制,但现实证明冲突各方都没能信守诺言,明斯克协议名存实亡,这才有了今日的俄乌战争。眼下即便俄方同意撤军,让乌克兰对占领地施行一国两制,也难保过去8年的顿巴斯场景不会重演,因为顿巴斯等地显然不愿复归乌克兰,乌克兰也不会放心此处的亲俄势力,最终必然要有一方妥协,差别只是俄罗斯势力的代理人化或是各地的乌克兰化,过程中恐怕也是大小冲突不断。
如若是科索沃模式,那么将涉及更复杂的大国协调问题,也就是俄方撤军后,谁来确保各地的实质独立?科索沃看上去是让联合国等第三方「托管」,其实底层逻辑仍是北约支解塞尔维亚,因为科索沃能维持独立状态至今,全赖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恫吓,以及联合国体系对此事的默许。但在俄乌冲突的案例中,俄罗斯于西方阵营的角色定位,恐怕更像施行种族清洗的塞尔维亚,而不是支持民族自决的解放者,北约会否为了莫斯科吓阻乌克兰的军事收复,相当令人存疑。
故所谓乌克兰科索沃模式,因为有动机吓阻乌军收复失地的俄罗斯不属北约阵营,故恐怕极难仿照真实的科索沃前例进行,而是会逐渐滑向两种型态:一国两制与俄罗斯保护国模式。前者已经论述过,就是乌克兰加大干预,终结各地独立状态,最终可能走向俄罗斯势力的代理人化或是各地的乌克兰化;后者则是各地表面上看似独立,其实成为从属俄罗斯的保护国,正如高加索地区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虽未正式并入俄罗斯,却有俄罗斯驻军保护、接受俄罗斯的财政挹注,故若情况发展至此,等于已经打破俄罗斯撤军的前提与谈判努力。
2023年5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不在图中)在位于柏林的总理府接待前来访问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Reuters)
如果俄罗斯不让步:朝鲜模式或可参考
而由现实情况来看,寄望俄罗斯让步撤军,恐怕还是难度较高的选项。一来乌克兰虽发动了多次反攻,却始终没能将俄军逐出领土,俄罗斯也推动军改、转为战时体制,要为长久消耗战做准备,短期之内看不到大规模溃退迹象。
二来前述的一国两制、科索沃模式,俄罗斯都曾提议过,却没能被现实接纳。前者是在2014年后的顿巴斯8年内战期间,后者是在2022年战争爆发之初,彼时俄乌双方曾经进行几轮谈判,俄方便多次要求乌克兰承认顿巴斯以「共和国」方式独立,普京甚至曾在2022年4月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时,表示「既然科索沃模式开创了先例,顿巴斯的共和国自然也能适用。」当然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仿照高加索模式,让顿巴斯成为自己的保护国。
而从现实发展来看,俄罗斯的两种提议都没能实现,代表一国两制的明斯克协议只剩空壳,科索沃模式则等不到西方与联合国的正面回应,两种方案的先后失败,让俄罗斯在9月哈尔科夫(Kharkiv)大撤退后,选择孤注一掷推动各地「公投入俄」,要表明自己坚决不退的作战决心,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占领地去留的谈判可能。如果眼下普京让步,同意重回已被证明失败的一国两制、科索沃模式谈判情境,除非俄军遭遇严重军事挫败,否则恐怕难以服众,甚至都没办法说服普京自己。
2023年4月,普京到乌克兰卢甘斯克的国民警卫军总部视察。(Reuters)
而俄罗斯拒绝撤军一事,同样对于劝和的中国有利有弊,基本上就是同意撤军情境的相反。
首先,中国若不要求俄方撤军,俄方也不愿就此议题让步,在没有德法等其他欧洲国家响应的情况下,北京恐怕无法让自己的促谈免去「逼降乌克兰」、「支持侵略」的舆论攻诘,且由于眼下中俄关系来到苏联解体后的最高水平,中俄交好更易给予西方政客话柄,称中国斡旋只是要替普京解套。故若是在俄罗斯不愿撤军的情境下促谈,北京恐怕必须确保其他欧洲国家表示支持或默许,也就是至少不出面攻诘中方的促谈努力,才不会身陷舆论泥淖。
但若因为领土争议促谈未成,中国或也不必觉得沮丧,认为自己的和平努力未竟其功。因为从现实视角来看,此事责任本就不在中国一方,从一开始的北约东扩、顿巴斯内战到今日俄乌战争,美俄与欧俄斗争都是关键,故在各方战意未减、同意让步前,外界的促谈本就不易达成。中国只要能缓冲前述的「逼降乌克兰」舆论攻诘,基本上参与斡旋本身就是对国家威望的加分。
习近平2023年3月21日抵达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举行正式会谈(Reuters)
而在俄罗斯不愿让步撤军的情境下,乌克兰与西方的坚持程度,决定了中国促谈的终局走向:若欧美愿意继续军援、乌克兰也还有意再战,那么短期之内促谈都不易成功;如果各方已有意停火,但希望最大程度维持自己的诉求正当性,且认为短期之内不易形成文字协议,则北塞浦路斯模式或可借鉴;但若欧美、甚至乌克兰都同意默许俄军占领,也同意将停战规划见诸文字,则俄乌双方或可仿效朝鲜半岛,签署正式停战协议。
其中,北塞浦路斯模式的特色,便是在和平至上原则下,对争议领土问题采取消极解决。1974年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并占领其北部三分之一之后,北塞浦路斯便在土耳其扶持下成为后者的实质保护国,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此举,但各方也未签署和平或停战协议,因为一旦签署协议便等于承认土占事实,联合国多年来曾发起多次谈判,希望以两制方案推动塞浦路斯再统一,却都没能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北塞浦路斯模式便是将争议无限期拖延,直到被国际社会所遗忘,是一种「不求立即解决冲突的解决机制」。
2019年12月16日,位于北塞浦路斯共和国境内某土耳其军事基地的TB-2无人机。(Getty Images)
然而,俄占地幅员极大,恐怕无法如北塞浦路斯般被轻易放下,故若各方希望有停战协议来确保和平,朝鲜模式或许还是相对可行的参考。1953年,美中朝三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同意立即停止敌对军事行为,并在朝鲜半岛上画出4公里宽、248公里长的非军事区,以隔开双方战斗人员。此一协议默许了朝韩共存的现状,但其性质只是军事文件,各方以军队名义签署,回避了「签字国」的政治承认色彩;也不论及领土占领问题,更不是正式「和平条约」,故双方之后都可宣称对整个朝鲜半岛拥有统治权,却又能实质达成停火。当然此一协议牺牲了韩国的极大利益,故时任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极度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因此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最终仍在美国压力下,被迫执行自己从未签署的协定。
而在俄军不愿撤军、西方又想停战的情况下,循朝鲜模式签署停战协议或许是相对可行的选项,乌克兰或许会拒绝签字,但其最终为求北约或欧美的军事庇护,应也会走上与韩国类似的道路:不签字但执行停火,默许部分国土被俄罗斯实控,但持续宣称拥有乌克兰全境主权。而这也意味著,俄罗斯不可能得到乌克兰保持中立的结局。
俄乌问题牵涉到诸多复杂结构与因素,斡旋工作不是朝夕可成,上述模式更多是理想解方的归类,俄乌终局也可能走向混合模式。归根结柢,俄乌的军事博弈只是谈判的环节之一,美欧俄中的大国协调,或许才是决定终局的真正关键。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