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浙大生当驱鸟员,名校毕业生就一定得风光?(图)
人们没必要把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拎出来,仔细打量、反复品评,仿佛他们是个异类,给他们施加额外的压力
近日,温州机场集团公示了2023年春季招聘拟录用人员名单,其中浙江大学毕业生应聘“场务及驱鸟员”的岗位,引发网友关注,消息甚至一度登上热搜。
关注的原因也很简单,觉得这位浙大毕业生大材小用了。不过随着信息的补全,能看出来这位毕业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屈尊”,这似乎还是个挺对口的岗位。
招聘要求本身就不低,温州机场“场务及驱鸟员”岗位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生物学、生态学、动植物学等专业,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并持有C1以上驾驶证……这些条条框框一叠加,相信已经筛掉不少毕业生了。而这位浙大毕业生来自动物科学专业,恰好对口。
这个岗位也不是字面看上去的那么朴实。据业内人士介绍,驱鸟员除了一线工作以外,还有一部分偏向理论研究,主要从事驱鸟方案的制定,这当中可能涉及很多专业知识,比如观测、分析鸟类的飞行迁徙规律等等。此外在一些效益好的机场,这个岗位税前年收入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这个岗位其实要求挺高的,名校毕业生去从事也很正常,大家不要大惊小怪。这些解释有一定的说服力,但终究是有限的。顺着大材小用的思维依然可以追问,普通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啊,非得需要中国名校毕业生吗?
同时,在这次公示中还有一名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女生拟录用为该集团“普通安检员”。似乎并没有媒体去深入挖掘,论证“普通安检员”也是个很有知识门槛的岗位,可能这个话确实不太好圆过来。
在笔者看来,浙大毕业生去当驱鸟员、海归毕业生去当普通安检员,也许不算大材小用,但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大材小用,但那又如何呢?每个人的情况、心性、志向千差万别,每个专业的就业难易度也不一样,我们又怎么可能指望广大的名校毕业生,人生的每一步都符合人们预设的想象呢?
名校毕业生,就一定要光芒万丈,选择人人艳羡的岗位?这对教育的理解太功利了,而且也不现实。名校毕业生,为什么不可以选择看着没那么“高大上”的岗位?这可能是求职的挫折,也可能是个人的兴趣,这些现象的出现本身是正常的。
以往类似的新闻出现过很多,名校的博士去了街道办,名校毕业生去了卷烟厂,都掀起过不少讨论。无论话怎么圆,他们的专业知识似乎都远远溢出了岗位所需。但这又如何呢?从来没人能保证学习和就业就是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人们每一分才华都能找到发挥的地方——这其实就是人生,没办法设计那么精巧,也不会总那么完满。
假设这些学生一开始确实没有找到最心仪的工作,但也不代表什么。人生是漫长的,人生路径是越走越开阔的,始终保持积极努力的心态,机会与潜力爆发就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
其实近两年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谈不上轻松,他们其实面临并不小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没必要把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拎出来,仔细打量、反复品评,仿佛他们是个异类,给他们施加额外的压力。
这也许是大材小用,也许不是,但名校毕业生就一定得风光无限吗?这并不一定。他们可以雄心万丈,也可以随遇而安,可以一飞冲天,也可以步步为营,这些都是不同的人生选择罢了。
对于这些不同选择,人们应当尊重,也不妨给予鼓励。没必要给他们强行披上一件“孔乙己的长衫”,把他们框在沉重的社会期待里。名校毕业生终究也是普通人,他们努力生活,社会宽容以待,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