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非贬义词? 中国青年失业或成政治问题导火索(图)
本文转载自自由亚洲,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就在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创下新高之际,中共直属党报《经济日报》7月3日发文称,随着2023届毕业生陆续离开校园,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选择“慢就业”的应届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今年的18.9%。
河南省郑州的招聘会(法新社)
文章中称,“慢就业”现象不是贬义词,需要从两方面看待。大多数“慢就业”不是不就业,更非“躺平”。由于今年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不得不被动选择慢就业,继续搜寻合适的岗位。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持续不断提供就业服务,让有就业意愿的青年尽快就业或参与就业准备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慢就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 “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与此同时,中国知名经济学者、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始人刘元春警告说,中国青年失业问题可能会持续10年,且短期内会不断加剧;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成为政治问题的导火索。
据美国彭博社3日报道,刘元春是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6月底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发出以上警告的。该报告还提到,中国经济复苏的痛点与难点集中表现为“五个20%”,包括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减2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年减20%、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年减20%、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缺口高达20%。这显示,相关领域的压力已经超出了经济自我修复的能力。
本文转载自自由亚洲,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