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坐车30小时心跳骤停!医生提醒:暑期旅行,警惕“经济舱综合征”(组图)
坐了30小时汽车,52岁阿姨心跳呼吸骤停,一脚踏进“鬼门关”。近日,一则发生在广州的新闻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新闻事件中的阿姨疑似患上一种名为“经济舱综合征”的病,当天,相关话题“原来有种病叫经济舱综合征” 登上微博热搜榜。
图源:微博
坐30小时汽车,坐十几小时火车
她们都发生了心跳骤停
据报道,胡阿姨与家人一起乘坐小汽车返回广州,时长约30小时。由于同行人员较多,狭小的空间限制了活动,她只能蜷缩在角落里。没想到刚抵达广州,胡阿姨就“砰”地一声倒地,不省人事。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与心跳。
主治医师了解情况后,认为胡阿姨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坐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经过2小时的抢救,胡阿姨终于脱险。
无独有偶。日前,宁波一名女大学生小莉(化名)从学校返回老家时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也出现了心跳骤停,在重症监护室用上了ECMO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医生指出,胡阿姨和小莉的情况都属于“经济舱综合征”。
所谓“经济舱综合征”,指的是乘客长时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形成凝块,凝块流动进入肺部血管时,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致死性疾病。由于此病例开始大部分发生在座位比较狭窄的经济舱,因此把坐飞机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称之为“经济舱综合征”。
“当今社会,‘经济舱综合征’早已不局限发生在飞机上,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坐车、打麻将、伏案工作等引起下肢长时间静止不动而形成血栓的情况,也属于‘经济舱综合征’的范畴。” 浙江医院血管外科毛生元医师表示,夏日炎热,不少人外出活动减少且汗出得多,如果此时饮水量不足的话,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血栓事件导致心梗、脑梗或是肺栓塞。
毛生元告诉记者,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实质上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80%~90%的肺栓塞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于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下肢检查;对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是否发展为肺栓塞。
图源:视觉中国
“致命杀手”肺栓塞偏爱久坐不动的人
长时间看电视、打麻将要提高警惕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蔡国龙介绍,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容易与心梗或者肺病混淆,因此误诊漏诊率高。
曾经有统计显示,电视是肺栓塞最为常见的“诱饵”之一。“坐着不动看5小时以上电视,就会增加肺栓塞所致的死亡风险。”蔡国龙分析,中老年人动脉血管普遍存在硬化情况,加之夏季高温导致体液挥发大、血液黏稠度增高、流通不畅,严重影响各大器官供血,容易形成血栓。当猛一站起时,血栓可能脱落,随静脉回流到心脏,再到达肺部,就会引起致命的肺栓塞。
哪些人容易被血栓找上门?
蔡国龙表示,长期不移动的人群要格外小心。“如小腿骨折或脚踝扭伤者、手术后必须卧床者、孕妇尤其是坐月子期间的女性,还有坐长途汽车或飞机的旅客、经常打牌的棋牌爱好者、打游戏废寝忘食的网游爱好者等,这部分人群长期坐着或躺着,血流速度要比每天经常活动的人慢,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另外,肥胖者往往血糖和血脂都高,所以血液会更黏稠,有利于血栓形成。
经历过大手术或身体发生过大创伤的人群往往失血较多,且血管都会有损伤,所以身体会启动凝血机制,导致血液中容易形成血栓。
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类药物的人群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身体呈现高凝状态,也会加大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今年暑期旅游异常火爆,毛生元医生提醒,长途旅行要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改变坐姿。在飞机、火车上久坐后可适当加强脚部的活动,如果自行开车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下车活动筋骨,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