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瘦幼的芭比,也配做女性先锋?(组图)
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粉色的旋风。
不需要说明这块空白广告牌上是什么内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仅仅只是当你脑海中闪过这种颜色的名字时,它就已经赢了
——它就是上周末的全球电影票房的冠军《芭比》。
仅上映3天,《芭比》全球票房就突破3.4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24亿左右。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已经超越贾玲,成为全球上映首日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芭比》力压《奥本海默》和《碟中谍7》
根据《芭比》目前的上升势头,据估计,它还可能成为全球今年最卖座的电影。
一个代表着女性极端刻板印象的塑料娃娃拍成电影,凭啥会这么火?
《芭比》电影的热潮
看芭比电影,要有绝对的仪式感,上周世界各大电影院涌入大批身穿粉色的男男女女。
毫无疑问,这批粉色大军都是去观看《芭比》。没有规定和组织,这些影迷们都是自发穿着粉色的衣服前往影院,甚至很多人cos成了芭比。
在电影《芭比》的老家美国,基本上每个场次都全部售罄,上座率极高,售票极快,芭比实火。
但这部号称女性主义的电影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甚至让很多美国电影院都措手不及。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哪怕食物卖光了,空调坏了,也没影响观众对《芭比》的热情。
与此同时,《芭比》在国内的热度也在持续上升,上映第一天,某红书上还能刷到排片过少的抱怨,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不仅拍片量有所上升,上座率也高得惊人。
〓 不少粉红色的身影出现在了国内的电影院
对于许多国内的朋友来说,芭比是他们曾经最好的玩伴。许多90后00后的童年,都有着属于芭比的一份回忆。这次新芭比真人版电影的上映,给他们都狠狠地来了一波回忆杀。
由于涉及性别议题,《芭比》在国内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情侣双方一起去看电影,甚至还成了一种情感测试器。
与此同时,为了蹭上这波《芭比》的热度,国内外许多品牌都和芭比来了一波联名。
芭比联名的服装:
芭比联名的洞洞鞋:
汉堡王甚至推出了粉红色的芭比汉堡:
这其中还包括了最近大热的芭比和名创优品的联名产品。
这些与芭比联名的商品一上架就被疯狂抢购,许多热门商品已经售罄。
看来时至今日,已经上市60多年的芭比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许多人的追捧。
但更多的人,或许想去电影院寻找一个答案。
芭比,如此强化女性刻板印象的一个洋娃娃,竟然能够拍成一部女性电影,竟然也能谈得上女性主义吗?
芭比是女孩毒药
单把粉色的芭比娃娃拎出来,大众浮现在脑海中的刻板印象从来都是:
一个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貌乃至脑中空空的花瓶。
电影中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刻板印象芭比”就是最典型的金发碧眼白人美女。
但事实上,芭比诞生之初,美泰公司就赋予了她“青少年模特”“女孩们想要成为的偶像”的定位。
但如果家里的青少年真把芭比当成想成为的偶像,那麻烦可就大了。
因为芭比不仅美得离谱,还美得畸形。
小女孩天天在手上把玩的芭比,拥有人类望尘莫及的好身材。
但有学者研究发现,女性拥有芭比娃娃体型的可能性是十万分之一。也不能说绝对不可能吧,但确实极其罕见。
按照芭比的比例测量,假如她身高1米62,那么她的三围将是32、17、28,没得过几年厌食症,压根养不成这么细的腰。
美国一家网站2013年公布了一项名为《芭比的身材是有可能的吗?》(“Is Barbie Body Possible?”)的研究报告。
发现芭比的头围比美国一般女性大2英寸,而颈部却比真人长1倍、细6英寸,也就是说,物理上,芭比的脖子根本就撑不起她的大头。
而芭比的16英寸的小蛮腰比头围还小4英寸,空间只够放半个肝和一点点肠道。
如果芭比娃娃是活生生的女孩,她超细的6英寸脚踝将无法支撑躯干和大头,必须得靠四肢爬行。
假如一个人真能瘦成芭比那样,迎面而来最大的困扰将是体脂率低于17%——这个女孩在青春期压根就不会来月经。
但就是这样完美到畸形的芭比,却成了很多青少年竞相追逐的身材模板,沉迷于节食与整容手术,只为了像芭比一样。
“长得像一个洋娃娃”是对女性外表的最高褒奖,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女孩的外貌终究无法如此完美。
原来完美的芭比并不引导女孩们通往爱,而是煽动起了恨意。
有研究表明,芭比带来的最大副作用是,让小女孩们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感到焦虑,玩芭比的女孩也对自己的身材与相貌更为敏感。
这种情况甚至演化出了一个专有名词,叫“芭比综合征”——就是以芭比的外貌为模板,通过节食或者整容手术,来让自己与芭比的外表更为接近。
乌克兰模特卢克扬诺娃就是以芭比娃娃为整容模板的典范。
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名巴西男模动了二十多次刀子,把自己整成了芭比的男友肯。
哪怕没有把自己整得像芭比,但许多女孩都经历过憎恨芭比的阶段——她们会把芭比娃娃斩首以及送进微波炉里,因为芭比的存在让她们憎恨自己的身体。
〓 如电影中的女孩所言,芭比的出现让女性主义倒退了15年
千禧年红遍国内跳舞机的《Barbie Girl》
在充满粉色泡泡的欢乐氛围中,尽情地嘲讽着这个小女孩的玩伴:
“我是芭比女孩,生活在芭比世界!生活全是塑料(双关整形),真是棒极啦!”(I'm a barbie girl/ in a barbie world/ life is plastic/ it's fantastic)
小时候听个热闹,长大了才发现歌词中不乏性暗示,“随便脱、随便摸”,所谓的芭比女孩,就是把身体交由男性任意支配的玩偶。
芭比,完美符合世俗的审美标准,也成了萦绕在女性头上的魔箍,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反反复复地提醒着女孩们:
除非你拥有完美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男人的爱,否则你一无是处。
芭比还真是女权先锋
这样的芭比娃娃,真的有资格谈论女性主义吗?
答案是有。至少芭比的生产商美泰公司是这么认为的。
在芭比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初,娃娃市场主要由婴儿玩偶构成,女孩们围着婴儿玩摇篮、摇晃和喂食。
女孩们玩娃娃的唯一目的,就是早早地练习当一个贤妻良母,照顾幼儿。
这也是电影第一幕女孩们猛砸婴儿玩偶一幕的来源。
但芭比娃娃,一个已经发育了第二性征的成年娃娃的出现,本身就富有女性主义意味:
你只需要像芭比一样成为最好的你自己,而不是做谁的妻子、谁的母亲。
所以从一开始,芭比的定位是:青少年服装模特,女孩们想成为的人。
2001年《经济学人》对芭比娃娃就有这样的定义:
从十几岁的时装模特开始,芭比就以宇航员、外科医生、奥运会运动员、速降滑雪运动员、健美操教练、电视新闻记者、兽医、摇滚明星、医生、军官、空军飞行员、峰会外交官、说唱音乐家、总统候选人、棒球运动员、水肺潜水员、救生员、消防员、工程师、牙医等身份出现。
很多不熟悉芭比娃娃的人并不知道,芭比娃娃除了那个最经典最美丽的娃娃之外,还有250多种分身。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就业率较低的时候,芭比就一直干着许许多多光鲜亮丽的工作。
1963年美泰发布了学士服芭比,而当时美国女性大学入学率远低于男性;
1965年还有了宇航员芭比,而人类拥有第一位真正上天的女性宇航员是在1983年。
1973年的外科医生芭比,事实上,当时美国医生的女性群体只占9%。
芭比越来越多地进入现实中女性较少的行业,例如女性滑雪运动员、女性空军飞行员……还有很多那种不读个硕士、博士,压根就干不了的职业,例如科学家和计算机博士,这意味着芭比彻底从一个秀场女孩真正成为了职业女性。
〓 第一代芭比手里拿的是太阳镜,而如今变成了显微镜
从1992年开始,芭比每隔四年还都会参加一次美国总统竞选,而她的竞选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全部都是女性。
芭比也许活在最令女性感到舒适的世界里:
她自信、昂扬,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从不怀疑自己,永远保持微笑。
芭比有很多很多的钱,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梦想中的房子、车子,四十多只宠物、几十辆车,普通女孩想要拥有的一切。
“上一秒在聚光灯下独唱,下一秒就可以飞向太空。”
而且她的大房子里没有婴儿房,粉色凯迪拉克敞篷跑车也压根没考虑给儿童安全座椅预留一个位置。
她有一个男朋友名叫肯,但是肯可有可无,因为芭比压根不依靠肯生活。美泰甚至试图宣布让两个人彻底分手。
在芭比的世界里,芭比才是主角,男人只是第二性,所以电影里的高司令饰演的肯才会不断地发问:
假如没有芭比,我到底是谁?
“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只不过在芭比世界里,男性与女性的位置发生了倒转罢了。
对芭比而言,男人只是个挂件,只谈恋爱不生孩子,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男人和孩子,在她这里是选答题而不是必答题。
还有比这个更女性主义的吗?
当然,对芭比的生产商美泰公司而言,不论市面上流行什么样的思潮,能把手里的娃娃卖出去才是王道。
但显而易见的是,在60多年的社会思潮变迁的风浪中,美泰公司也一直在婉转着自己的身段,努力迎合女性的变化。
芭比的外貌已经多次改变,最明显的是在1971年,娃娃的眼睛被调整为直视前方,而不再像原始模型那样怯生生的侧视。
而针对外界对芭比完美身材的批评,2016年美泰还发布了有7种肤色,22种眼睛颜色,24种发型的芭比。
高矮胖瘦应有尽有,甚至就连唐氏儿童,也有自己的芭比。
在美泰精心营造的芭比世界里,芭比的座右铭是“有梦想,就能实现”(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be it)。
鼓励女孩成为芭比的化身,在她的梦想世界里,成为她想成为的任何人。
你当然可以批判芭比的几百种职业,就像女孩的终极版4399换装小游戏,说是有成千上万种职业芭比,但是都像是劣质的国产职业剧一样
——空有一副服装的皮囊而已。
但无法反驳的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元素,芭比是有可塑性的。
这也是以芭比为模型,能够拍出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的终极原因。
芭比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真真正正可以被人用任何主义、任何风潮随意打扮的洋娃娃。
但也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芭比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巨大的冲突。
在芭比世界里,芭比是女英雄、女总统,女性至上,拥有无限可能,工作排第一,男人如挂件,儿童彻底消失。
但芭比娃娃本身,却如同许许多多现代普通的女性一样,生活在中间地带:
她时而充满了女性的力量,聪明、独立、顽强;
时而又顺流而下,在已有秩序中挣扎着无法逃脱。
但幸好时隔二十多年,电影里再次放起那首充满塑料感的《Barbie Girl》时,芭比不再是任人摆弄的傻白甜,而是变成了:
不是你的芭比女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not your barbie girl, living in my own world
别碰我的身体,除非我真的同意
you can't touch my body unless I say so
正如这次的《芭比》电影在宣传语中所说:“无论你爱芭比还是恨芭比,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每个人的答案也如同芭比娃娃一样,有千千万万种化身,但归根到底依然只是那一句:
女性,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