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轨”产业链爆火全网:你永远想象不到,人的欲望有多病态(组图)
最近,某平台博主曝光了一条“孕期出轨”产业链,引发热议。
事情起源于一名粉丝的投稿。
据了解,这名粉丝是一位孕妇,而且处于孕晚期。
一天,她在网上购物时,发现自己手机余额不足。
于是就想着用自己老公的手机付款。
没想到就此发现了好几条黄色短信,而且内容不堪入目:
“老婆哺乳期、孕期不方便,哥哥想要……”
更令她几欲作呕的是,她老公竟然还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然后详细询问了服务项目和价格。
“没想到平时看上去老实的老公,竟然如此禁不住诱惑。”
说到这,孕妈强忍悲痛。
这位孕妈的不幸遭遇,引起了不少孕妈的共鸣。
她们也发现自从自己怀孕后,老公就频繁收到黄色短信,并且刷到很多擦边视频。
很显然,大数据已将准爸爸们锁定为“p娼”的精准用户。
不仅定向推送黄色短信、擦边视频……还可能收到同城按摩店的揽客信息。
事情虽然离谱,但也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当准爸爸收到色情信息时,就说明基础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的涌现:
这些私人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可怕的非法组织在替其撑腰?
要想弄清楚这一点,不妨先从“孕妈”这一身份入手。
早在今年四月,就有女演员发文控诉信息遭泄露。
这名女演员名叫周娇。
因出演《巴啦啦小魔仙》中的黑魔仙小月,而被观众熟知。
去年6月,周娇在个人社交平台宣布婚讯,老公是比自己小10岁的圈外人。
年底,周娇宣布女儿诞生。
就在怀孕期间,周娇遭遇到了一段不愉快的经历。
原来自从她怀孕后,丈夫就一直收到各种引诱偷情的短信。
内容大胆露骨:
“老婆哺乳期、孕期不方便,来找……”
而像这样的色情短信,几乎持续了她的整个孕期。
不仅让她不堪其扰,也严重影响了她孕期的心情。
一开始她以为是恶搞的骚扰短信。
后来细想了很久,发现在她没怀孕之前,老公手机根本就没有这些黄色短信。
而在她怀孕后,在网上注册了几个孕妈app,她老公的手机就疯狂接收到色情短信。
更离奇的是,自从她生完孩子后,这些短信就消失不见了。
这背后就像有一支无形的大手,在对她家进行精密监控。
而她首先怀疑的,就是大数据泄露。
当周娇将自己的猜测发布到网上,很快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
原来不止有一个孕妈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于是有人对此做了一个小测验。
找了两个电话号码去注册绑定那些app,系统会主动提示你分享给准爸爸下载。
最后准爸爸真的收到了性暗示短信。
如此看来,大数据真的有在给准爸爸们推送色情服务。
这并不是她们的错觉,甚至是有针对性的。
还有网友补充道,不仅仅是大数据,信息贩卖也在助推黄色短信的猖獗,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比如一些母婴店注册会员,甚至孕妈去参加孕检,工作人员也会有意无意地要求准爸爸填写信息。
美其名曰是“为了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听起来很温馨,实际上是想趁机获取准爸爸们的私人信息。
这样的做法,既不道德也涉嫌违法。
要知道,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诱惑面前是很难抵挡的。
一旦准爸爸们稍有不慎行差踏错,不仅要承担家庭破碎的危险,更有可能因为p娼而涉嫌违法。
退一步讲,就算准爸爸们没付诸行动,只是心痒难耐地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那也可能掉入对方精心编织的陷阱中。
近日,仪征男子高某出差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
短信称下载一款所谓的“交友软件”,并按照要求完成“刷单”任务,就可以免费“约p”。
怀着好奇的心态,高某点击短信内的链接,并下载了该款“交友软件”。
注册登录后很快有“客服人员”联系他。
第一时间就给他发来几张美女照片。
称完成APP内的任务后,不仅可以与美女相约,还能得到“返现”。
如此诱惑之下,高某毫不犹豫地心动了。
当他试着刷单打了一次榜,发现果然得到了20元报酬,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客服更是以“美女即将上门”为由,不停诱使他继续转账。
已然“上头”的高某,糊里糊涂照办了。
前后一共向对方转账21万多元,却迟迟得不到客服的回复,更没见到所谓的“美女”。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可惜为时晚矣。
这就是一起披着色情外衣的诈骗案。
高某因为贪图美色,警惕心下降,导致上当受骗。
你可以说他活该,也可以说他愚蠢,但不得不承认,他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事实上,“色情短信”已经成为了诈骗的重灾区。
挑逗的文字,配上身材火辣的美女图片,然后告诉你只需要完成几个“任务”,就能免费“约”,是不是很心动?
俗话说的好,色字头上一把刀。
你以为你要左拥美人、右抱金钱的时候,残酷的现实会告诉你,一切都是假的。
它不仅让受害者钱财受损,更可能成为破坏家庭的隐患。
试想想,当你的爱人知道你因为想约p而被诈骗,她会作何感想呢?
到头来你还可能要经受社会性死亡。
这就是所谓的“一失足成千古恨”。
可能很多人会说,当遇到这些黄色短信时,我不点击是不是就能避免受害?
表面来看的确如此。
但事实上,一旦你的信息泄露,即使你严防死守,还是会遇到各种骚扰和诈骗。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小丽是重庆机电职业大学的一名新生,刚开学不久就发现自己的个人私密信息被泄露。
其中就包括了姓名、学校、专业、个人照片等信息。
而这些信息还被人当做商品,贩卖到500人的收费外围群。
一时之间,小丽被很多陌生男子添加好友发信息骚扰,言辞粗糙不堪:
“1000块钱出来玩一晚要不要?”
面对这些莫名奇妙的骚扰,小丽强忍愤怒。
从那些谋生男子口中套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后,果断向当地的公安部门报案。
所以啊,千万不要抱着“我不理会就没事了”的心态,面对大数据信息泄露,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今天只是发送黄色短信、进行骚扰,那么明天这群人又将会做什么呢?
我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信息泄露根本防不胜防,你不知道自己的哪一个环节,就会泄露个人隐私。
所以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自保?
有民警提醒:
1、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尽量不要在网上发布敏感信息;
2、在网购的过程当中,设定支付密码和手机验证,以防网络信息被盗取;
3、在陌生的场所,尽量不要去连接自己不熟悉的Wi-Fi,以防止这些犯罪嫌疑人木马植入手机获取手机里面的内容;
4、安装手机各类APP时,不要将隐私功能开起;
5、收到短信内容涉及网址的,不确定短信发送者时,尽量不要去点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绝不能无视隐私泄露。
这是明令禁止的违法犯罪行为。
遇见就举报,发现有实质行为的就报警,绝不让犯罪者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