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中国无孩家庭的养老计划(组图)
中国的“无孩家庭”数量正在上升,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家庭户中,“一代户”的总量超过了2.4亿户,其中包括:独居、已婚未育夫妻、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
丁克家庭和独身者,存多少钱才够养老?75岁之后失去自理能力了怎么办?怎么挑选养老院?能否去海外实现低成本、高质量老年生活?如何避免被吃“绝户”……
一条联系了3位40岁以上的无孩家庭以及1位养老产业的专家,针对以上诸多问题作出解答。
40岁丁克退休,靠利息养老
刘小柒 43岁 丁克 重庆
我今年43岁,家里没矿,不是富二代,也没有嫁给有钱人,但现在和先生一起已经过了3年“退休生活”,不再上班。
我天性不喜欢束缚,26岁就立下“40岁退休”的人生目标,结婚后觉得“丁克”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尤其到了35岁左右,我们观察周围有孩子的家庭生活,并不羡慕,然后就到了现在。
▲刘小柒40岁生日照
我觉得没有孩子的晚年生活,就靠两个,钱和身体。
我离职的时候,是一家知名地产企业里的HR高管,有百万年薪,当时很多亲戚朋友劝我,奋斗这么多年才获得这么好的一个职位,放弃了可惜,但是我知道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攒钱是很重要的。我收入高峰时,开的是二手车,用的是不到2000块钱的国产手机,而且一年200多天的工作日里,我都是吃便利店的工作餐,一顿不到10元。前几天我还跟前同事聊天,他们笑着说我曾经是我们公司最“土”的。
▲刘小柒喜欢徒步
▲刘小柒和丈夫一起行走在318国道上
目前我们夫妻俩是按照“钻石婚”(我80岁,我先生90岁)来做经济上的规划。
日常开销很简单,比较大项的支出是旅行,每年要出去2-3次,这样算下来一年需要20万左右,这部分费用的主要来源是理财和利息。
我们的理财方式非常保守,基本上就是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而且就连存款规划,也都严格按照银监会的保险条例控制,把本金分成若干份放在好几家银行里。因为50万以内的存款,哪怕银行暴雷国家也是直接赔付,这就是我们宁愿不享受VIP待遇,也要分散存款的原因。
当初我的朋友还觉得我们傻,说买什么理财产品有10%-15%的收益,现在看来,好多也暴雷了。
▲天海祐希主演《没有养老的资金》剧中专家建议存4000万日元(约200万RMB)养老
当然这几年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我们有一小部分做了投资,不仅不挣钱,反倒亏钱了。我也焦虑过一阵子,后来我看了一部日剧,叫做《没有养老的资金》,一对中年夫妻双双失业,上有老下有小,养老的资金也不够,最后克服了重重难关开启了新的生活,我看完后也就释然了。
保险方面,我们除了国家要求交的普通医保和社保,其他什么保险都没有买。
当我们确定不要小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市面上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主要看重疾险和意外险。
坦白讲,研究了一圈下来,我们发现消费者受益的概率比较小,保险公司本质上是金融机构,我一个普通人是算不过人家的。
▲上海黄浦江边的老人
再者,我们观察了周围人,就算你得了重病,目前的普通职工医保是足够覆盖的。
像我身边有人做癌症手术,医保报销后,也就花了6-7万。前两年我有一个长辈,在ICU住了40多天离开的,总费用70多万,医保赔付后自己花了不到50万。这两位都是普通老百姓,应该都算得上重症的极端案例了,之前有一位保险人员跟我说过,在数据统计中,50万已经是看大病的理性投入极限了。
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医保系统压力大,因为50、60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人都要退休了。
但我自己20年之后才进入老年,那时候这代“婴儿潮”高龄老人差不多都不在了,估计社会的养老压力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我是相信国家在这方面是有保障的,否则就不是我一个普通市民要去担心的问题了。
▲刘小柒与母亲在一起
我们夫妻俩每年都会体检,两年前我去三甲医院做“人体成分分析”,测试蛋白质、水分、矿物质、体脂等等指标,发现我的身体相当于一个23岁的年轻人。
但同样的检查,我30出头还在职场的时候测出来的是三十七八岁,比实际要老五六岁,我好几次健康危机都是在职场里面,有一次大出血,差点挂掉。
现在,我和先生一般是晚上9点睡觉,早上7:30起床,没有夜生活,跟朋友都是约在午餐或者下午茶。
因为我们没有小孩,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大概率还是需要签一个“意定监护”,指定一个人来全权处理人身和财产问题,可能之后会在好朋友或者旁系的亲属晚辈里选一个吧,可以慢慢看。
49岁未婚未育,
“我听劝,赶紧写遗嘱”
林二娜 49岁 单身 沈阳
一直单身到现在,并不是我最初的计划,是命运使然,我在情感上是一个蛮被动的人,20几岁的时候并没有很积极地找对象,一直没遇到合适的。
到现在,有机会的话我可以谈恋爱,但婚肯定是不结了。
我一直觉得女性经济独立很重要,从年轻到现在都在很努力地工作,也不会超高消费,我妈老说“人什么时候都得有过河钱”。
▲林二娜喜欢拍照和旅游
▲林二娜的家
对于养老,我目前有房无贷款,还在上班,我是挺享受工作的,觉得职业女性很有魅力,反而不太想退休。
说实话,我对于单身到老年,并没有很大的恐惧,因为我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我一个高中女同学和她妹妹,都是单身,然后还有一个朋友的哥哥也单着。
如果真的不能自理了,大不了就住养老院嘛。
可能东北的老龄化要比其他地方快一点,我周围很多老人,就算有子女的,也都在养老院了,满街都是什么“康养中心”、“幸福之家”,很便利。
▲沈阳劳动公园里下象棋的老人们
像我部门同事的姥姥在养老院都住四五年了,每月3000多块钱的标准,也有护工,晚辈通常在周末看看老人,这在我们沈阳挺正常的,没有人会说你家不孝顺。
前几年有一些新闻说什么养老院虐待老人,都是极个别现象,我自己身边没听说过。任何一个行业,它都是有监管的,我们国家都现在文明都到这种程度了,怎么可能随便出现护工打老人的情况。
退一步讲,有的老人是很闹腾的,就连你自己的儿女有时候都烦你,你也有瞅别人不顺眼的时候呢。只要跟人打交道,就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不要放心上。
我自己要养成一个平常心,以后不要总想“他是不是瞧不起我了,因为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就来欺负我”之类的,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恶意。
▲林二娜与外甥一起在杭州旅游
我有一个亲姐姐,她有2个儿子,过得也挺幸福的。我们姐妹俩感情很好,她是一个很包容的人,经济条件也比我好,我的各种保险,也是她帮我看的。我去她家吃饭,外甥会说“哟回来啦”。
有人知道我单身之后会说“让俩大外甥给你养老”,我说可不能这么想,不给身边人增加负担,尤其是不增加金钱的负担,是我作为一个单身人士的基本操守。
相反,我准备以后自己的房产和财产,如果没用光,就留给这两个孩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民法典》里规定不立遗嘱的情况下,钱是到不了外甥那里的,会充公。
那我听劝,准备开始写遗嘱了。
去东南亚养老,
每月3000元可以很滋润
巴蛤蜊宝宝 40岁 丁克 西安
我在去年6月份左右“退休”了,平稳度过了一年的时间。
之前我在一家国企工作,其实可以一直干到老的,后来公司调整,要把所有人调到一个西安附近的县城上班,我不太愿意去,索性就离职了。
我们夫妻俩有房子,无贷款。
离职前我把存款粗略盘算了一下,奢侈一点过,可以撑8-10年,普通消费,可以用15年。但我目前消费很低,几乎不购物,不上班后连出行和在外吃饭的钱都省了,这样只依靠利息及理财收益,可以一直过到退休,可能本金都不会动多少。
▲提前退休后,巴蛤蜊宝宝喜欢出门旅游
我在网上发帖之后,有人评论说,如果现在40岁,以年消费8万(每月约6600元)支出计算,手里有120万现金,用到55岁就可以退休了。其实西安本地,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每月6600可以活得很滋润,普通人2000-3000就够用了。
社保我已经交满15年,就停了,但是医保的话,陕西省的男性缴纳年限至少30年,女性至少25年,而且不能中断。好在陕西省是可以单独交医保的,那我就转了灵活就业,按最低基础的60%缴纳。
当然,不排除日后社保要延长年限,如果到时候政策有变动,我再补交。
▲巴蛤蜊宝宝在潜水
我算了一下,我之后的退休金,大概每月1500-2000元。最近这几个月,我打算去一趟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看看在那边养老的可能性。
几年前,我的两个朋友因为喜欢潜水,在菲律宾开了一家潜泳店,让我过去帮忙,当时国企管的也不是很严,我就办了个停薪留职,去菲律宾旅居了一年。
然后我就发现那里有很多欧美老人,我认识的一个老头,拿的是美国低保,大概每月1000美金,在菲律宾过得很舒服。
如果你在菲律宾一个相对便利的小村镇,非热门旅游区,3000元人民币也非常够用。1000元租房,1000元伙食费,1000元雇菲佣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
加上没有冬季,不用考虑采暖问题,很适合畏寒怕冷的老年人,天天短裤背心,四季服装费用也省了。
▲巴蛤蜊宝宝旅居的菲律宾小岛,海水清澈
医疗方面,我当时在的那个小城的医疗水平,跟我们国内的县城差不多,我去打过一次破伤风,花了200元人民币。
好多没出过国的人,觉得去了国外会受欺负,被歧视,其实并没有。我遇到的菲律宾人,素质都是很高的,包括菲佣也是,这令我很意外。
我们那个潜泳店请了2个菲佣,每人每月700元人民币。她们从来不会在背后随便议论雇主,也不会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而且她们有什么需求,都会主动跟你沟通,干活很利索,也不会偷懒。
我和当地人主要用英语沟通,但我觉得如果中国的老年人想去那边养老,不懂英文也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去交流,用翻译软件就可以了。
签证方面,菲律宾可以办理访客临时身份证,有效期是一年,费用1000人民币左右,你申请签证的理由甚至只需要写“在这里待着很Happy”就可以了。我知道泰国也有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养老签证。
▲巴蛤蜊宝宝带着母亲出去旅游
我是个“两不借”的人,从不借别人的钱,也不会借钱给别人。
有一些丁克朋友,会讨论到如何避免被吃“绝户”,因为自己的财产早早被一些直系或旁系亲属惦记上,很麻烦。
我也有过类似状况,我妈曾问过我,家里没有小孩,那以后房子可不可以给表哥家的孩子,让那个孩子给你送终……我听了觉得匪夷所思,我跟他又不熟,为什么要给他?
如果不想分配给这种亲戚,好像除了提前订立公证遗嘱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我们这代人,就算有孩子的,也不会想着去依靠。我几个有孩子的朋友,大家讨论养老,说以后一起出资买个院子,建一个“老废物乐园”,搭伙过日子。终究来讲,钱比人靠谱。
养老产业专家答疑
储涛 从事养老行业8年 南京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养老机构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运营养老行业的媒体平台,我自己每年至少都要现场探访几十个养老项目。
我所了解到的,中国无孩家庭里面,除了丁克和独身之外,还有失独家庭。它在官方里面的说法叫“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这类老人有政策支持,可以用比较低的费用住进公办养老机构,而且也比普通老人更容易有床位。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住在养老院里的无孩老人并不多,只是很多是子女不在同一个城市的,或者去到国外的,也不是能随时来照顾。
▲储涛带着孩子去南京一家养老院小朋友立马成为“院宠”
不管有没有孩子,我觉得大家在规划晚年的时候,要分清楚两个概念:养老和照护。
你只要身体健康,有退休金,去旅游或者在家生活,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照护”一般是75岁之后会有的事情,就是你可能是因为中风、失智、骨折什么的,行动不便,几乎固定在一个地方,每天会有看护、医疗、康复方面的大量支出,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加起来,一年需要10-20万。
那就需要为“照护”阶段留一笔钱。拿一家南京做的比较好的养老机构举例,它里面大多数是患有轻度失能或轻度认知症的老人,平均入住期限是500多天,这其中,有的老人会身体好转回家,有的会离世,大家可以参照这个,来给自己做一个准备。
▲失能老人需要有人看护
目前我们国家开始试行“长期护理险”,大概有40多个城市在试点,假如你失能了,需要雇一个人来看护,长护险就可以报销掉一部分。
我们的长护险,其实是借鉴日本的介护保险,这在日本是单列出来的一个保险品种,普通人可能从40多岁就要开始买。我们国家目前是包含在医保内的,不需要你额外交钱,但未来要长期运行下去的话,可能还是要单列出来。
▲成都一家90后开设的养老院充满活泼的气氛
相比于国外的话,中国的市场化养老起步比较晚,2013年开始放开,到现在不过10年。
一开始是焦虑床位不够,大量的民营企业进来后,护理院、老年公寓、养老社区遍地开花,到2016年左右就出现了“供给过剩”,疫情前我们算过上海市养老床位的入住率是56%。
因为有很多床位它不是建在一个特别好的地段,而且乡镇、农村的养老院,因为观念的问题,老人是不太愿意去住的。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地区的养老床位很缺,另一些地区的又在空置。
养老院目前简单来分大致四档,以上海为例,每月5000元以下是一档,5000-8000元是中端档,然后8000-10000元是中高端,1万以上就是高端了。
通常来说,一个养老机构的月费是本地城市平均退休金的两倍多,就算是高端机构了。
▲90后助浴师,帮失能老人洗澡
硬件上面,2013年之后建造的新机构条件都不会太差,预算紧张的话,可以考虑所谓的“公建民营”项目,就是政府投资兴建的,但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营,另外,一些地方国企投资建立的普惠养老机构收费也会稍微低一些。
至于养老院里欺骗、虐待老人这种事情,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少的。
我觉得现在舆论上会有类似于煽动焦虑的东西,他们会把养老行业里面最不堪的一面展示给老百姓,吓唬他们说你们千万不能丁克,千万要有孩子,不然就会被欺负,但其实,目前大部分品质好一点的机构,是不存在这种恐怖情况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相关规范出台,比如5年前就开始有星级考核评定,各地都陆续评出了一批五星级养老机构,像上海每年都有一个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的榜单,今年就有5家机构被评为较差,大家都看得到,就会被敦促改进。
我认识那么多养老院的院长,他们大部分真的都是特别好的人,很有爱心。
我原先从事的是金融行业,特别的冷漠,就纯讲利益。要说养老行业里面,企业为了盈利,也会去算我怎么提高入住率,怎么做营销,怎么节约一点成本,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对老人是很关心的,同行交流,也是想着怎么去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看养老服务行业,也要像看餐饮行业、酒店行业类似的态度,你看到新闻里说有饭店后厨不干净,你就从此不去外面吃饭了吗?不会的。
我可能认识一家饭店老板5年了,会信任他的为人和管理,不会用一些乱七八糟的食材,我也愿意长期去那家店吃饭。
大家退休了之后,可以早点去一些养老院里当义工,跟老人一起活动,感受机构里的氛围,你就知道哪家是好的,以及需要怎么样的财务支持。我知道北京有一位50多岁的丁克大爷,在2012年左右就开始在养老院当护工了。
我自己是有小孩的,但绝对不会说想着“养儿防老”,养孩子对我来说,是一段我愿意付出情感和金钱,来换来的一段人生经历。
儿女长大后,会有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孩子不应该、未来也不大可能是你实现更加精致、更加有保障的老年生活的手段。
本文转载自一条(id: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