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下患癌人数上升,研究圈出高危年龄、性别、类型(组图)
本文转载自生命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提起癌症,人们往往将它与老年人群相关联。近年来,年轻人患癌的案例却屡见不鲜。
一项针对50岁前患癌人群的研究发现,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增长最快。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研究并综合专家观点,解读为什么胃肠道癌在年轻人中高发,为你厘清关于癌症的几个概念。
胃肠道癌,早发性癌中增速最快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的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19年,美国人口早发性癌症(指确诊癌症时的年龄<50岁)发病率上升,其中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增长最快。
该研究纳入了超过56万名参与者数据,其中62.5%为女性,37.5%为男性。参与者均在2010年~2019年确诊早发性癌症,具体来说:
7.5%的人在0~19岁确诊癌症;
10.5%的人在20~29岁确诊癌症;
24.3%的人在30~39岁确诊癌症;
57.7%的人在40~49岁确诊癌症。
分析显示,从2010年~2019年,早发性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同一时期5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癌症总体发病率有所下降。
研究从不同维度得出结果:
性别
男性中,早发性癌症的总体发病率下降4.91%;而在女性中,早发性癌症的总体发病率上升4.35%。
年龄段
30~39岁的人早发性癌症的总体发病率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91%;其他年龄段保持相对稳定,0~19岁的人平均每年上升0.24%;20~29岁和40~49岁的人,平均每年下降0.01%和0.05%。
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率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48%、0.75%、1.01%和1.16%。
不同器官系统
胃肠道系统癌症的发病率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长2.16%,其次分别是泌尿系统癌症(1.34%)和女性生殖系统癌症(0.93%)。
不同类型的早发性癌症
患者数增幅最大的是阑尾癌,增长251.89%,其次是肝内胆管癌(142.22%)和子宫内膜癌(76.47%)。
研究提醒,早发性癌症的总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胃肠道系统的早发性癌症;30~39岁的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为什么胃肠癌盯上年轻人?
胃肠道癌往往发病隐匿,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施瑞华指出,这类癌的发病群体日渐年轻化,并且越年轻病情进展得越快。主要有以下原因:
胃癌
与不良饮食关系大
很多年轻人喜欢烧烤类和口味较重的食物,摄入高浓度食盐可损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进而增加患胃癌风险。
腌渍、熏烤食品中,可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后者可直接致癌。
除此之外,三餐不定时、蔬菜水果摄入少、工作压力大、精神压抑、缺乏体育锻炼等也是癌症诱因。
大肠癌
与久坐关系大
以往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占总患病率的10%。
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前人们的食谱普遍存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的问题。
吃得油腻会加重肠道负担,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或毒素滞留肠道就会刺激肠粘膜;经常吃烫食会损伤食管粘膜,出现不典型性增生,重度增生会成为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vs癌症早期的区别
很多人常常将癌前病变、癌症早期混淆,认为检查出癌前病变就代表着患癌。实际上,癌前病变和癌症早期有很大区别。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东林表示,癌症的发展一般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3个阶段。人体内一个正常细胞从异常增生开始到完全癌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癌前病变
当发现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其具有癌变可能,如果再继续发展就有可能是癌,这个过程叫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等。
癌前病变大部分可能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有的甚至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最终有小部分会演变成癌症。
癌症早期
指的是人体内存在少数癌细胞,并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从而出现一些身体改变。
癌症都会经历癌前病变,但并非所有癌前病变都会转变成癌,因此癌前病变不等于癌症早期。
从目前的筛查手段来讲,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甚至食道恶性肿瘤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
45岁以上人群应每隔2~3年就进行一次常规胃镜检查;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肝炎病毒、有消化道癌家族史的人,应在更早的年龄(如35岁)就开始筛查。
如果有长期消化道症状,如经常性反酸、打嗝,上腹胃部的隐痛胀痛,黑便,短期内体重下降,长期食欲不振,吞咽不舒服等,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转载自生命时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