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螃蟹扎伤进了ICU,致命的“脓毒血症”是什么?(组图)
这两天,一则新闻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浙江宁波40岁的刘女士洗螃蟹时手被扎破,伤口不算深,但两小时后,她的体温升到了39℃。
刘女士被诊断为「脓毒血症」,送进了ICU,还用上了ECMO,经过6天抢救才撤掉了呼吸机……
刘女士在接受救治
每年都有类似的新闻出现,一件普通的小事儿怎么就险些丢了性命?
一次感染怎么就进了ICU?
每年秋天都是螃蟹大量上市的时节,鲜活的螃蟹问题不大,但螃蟹死后细菌会大量繁殖,并腐蚀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胺,容易导致呕吐、腹泻,严重的会引起休克。
什么是「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身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后,做出伤害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
脓毒血症起初表现为畏寒、高热、腹泻、呕吐、胸闷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休克、呼吸窘迫、心脏损害、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严重障碍等,直至多器官功能不全。
有数据显示,脓毒血症的病死率高达50%;出现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或本身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这5类人要特别警惕
有人或许会问,谁洗螃蟹没被扎过,怎么别人没得脓毒血症?
这其实是个概率事件,多数人被螃蟹、小龙虾等海鲜扎后可能出现红点,局部轻微疼痛和红肿,可用碘伏进行消毒,通常过几天就能消退。
如果扎得比较深,周围出血、红肿、疼痛,甚至症状越来越严重,应立即就医,通常遵医嘱服用消炎药的同时,还需要注射破伤风。
有些人群如免疫缺陷、老年人、分娩女性、手术后恢复差的人以及部分慢性病患者(包括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是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勇举了一个例子,他此前接诊的一位老人发现孩子车上有瓶放了好几天的饮料,想着倒掉可惜就喝了。结果,这位患者立刻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发热,随后又出现肠道菌群移位,细菌跑到血液中发展为全身感染,出现了脓毒血症。
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要注意卫生,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经彻底煮熟的海蟹;处理生的海产品时佩戴手套;当出现感染时尽早就医处理。
有些感染不能硬拖
脓毒血症可以由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常见于脓肿、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腹膜炎等。
生活中,有些常见感染就像一座积蓄能量的火山,发展到一定程度破坏力就会很大。
皮肤感染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马一兵表示,有位患者半边脸肿胀化脓,高烧40度,CT检查发现两肺多发脓肿,诊断为脓毒血症,有生命危险。询问病史,这一切竟因患者挤了脸上的一颗痘痘。
建议: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等,不要用手挤压,尤其是面部三角区。
对于较轻的毛囊炎,如果实在忍不住,要先洗净双手,周围皮肤没有炎症反应的可以用粉刺针在凸出处点一个小口,将脂肪粒挑出来。
尿路感染
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章越龙举例说:“一名女士来院时已有三天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表现,因怕麻烦自行吃了药,结果状态越来越差,体温升到39.5℃,被诊断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建议: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水,避免憋尿,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糖等。
肺部感染
数据显示,临床上超过50%的老年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离世;日本85岁以上老人中,肺部感染病死率高达23.5%。
建议:尽量避免免疫低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室内通风,保持合适的湿度(50%~60%),湿度太低容易诱发咳嗽,湿度太高容易滋生病菌。
体弱的人可以在流感季前3~4周接种流感疫苗。我国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10月中下旬~次年3月中上旬。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那么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接种。
口腔感染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牙周炎会影响全身健康,让很多疾病风险翻倍,比如,牙周病的致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
建议:科学刷牙是基础,每天早晚刷牙3分钟。牙刷首选刷头较小、刷毛软细的,比较灵活,容易刷到最内侧牙齿。
饭后漱口,定期洗牙,尽量纠正吸烟酗酒、睡觉磨牙、用嘴呼吸等不良习惯。
最后提醒大家,有些人容易反复出现牙龈炎、咽喉炎等,自认为不是大病,去药店买消炎药吃就行。这样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甚至使机体感染失控。所以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时,要遵医嘱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