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生在“戒网学校”遭教官性侵:她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组图)
对15岁女孩小江来说,去年的10月27日,恐怕是她人生中绝望的一天。
那一天,在河南一所被称为“雅圣思”的所谓“戒网瘾学校”里,她遭到了一名李姓教官的性侵。
那天,被骗到教官宿舍后,女孩进行了激烈地反抗。
痛骂,推搡,牙咬.....她几乎使出了一个女孩能使出的所有抵抗的方式。
但面对身形魁梧的教官,一切还是显得那样苍白,那个畜生最终还是在她的哭声和疼痛中实施了恶行。
在最美好的花季,遭受身边熟人的强奸,小江的遭遇已经足够让人愤怒不已了。
然而,在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反应则是更加让人恶心。
在事情发生之后,学校竟选择了封锁消息。
他们强逼着小江给家里报平安,用搜身方式收走了她想要将事件记录下来的纸条,就连给父母发微信语音的内容,都要由他们决定。
直到距离她被性侵过去两个月,甚至一度想到过轻生之后,她才终于见到了父亲,得以把“强奸”一事的原委告诉了家人。
真的不敢想象,这两个月她是如何在惶恐、无助中度过的。
而江妙在“雅圣思”所遭受的伤害,远远不止有被强奸的痛苦。
根据北青深一度的报道,在“雅圣思”,学生们毫无自由可言。
手机和电子产品第一天进校的时候就被没收,每天只有午饭和晚饭时间才能走出封闭的校区自由活动一小时,堪称坐牢。
不仅如此,还时常会受到教官们的体罚,他们会用一米长的塑胶水管抽人,会扇巴掌,喷辣椒水,甚至让学生背轮胎跑步......
而他们将学生带去学校的方式也相当暴力,比如小江,就曾在睡梦中突然被闯进家门的教官们绑住,丢进车里,一路送进了“雅圣思”。
这哪里是去上学,这分明就是绑架!
直到现在,这段恐怖的经历,都让小江无法在没锁门的房间里安睡。
事情上了热搜之后,引起了铺天盖地的讨论,无数网友都在痛骂那个畜生不如的教官,心疼小江的遭遇。
但也有人感到很奇怪,学校和教官如此粗暴地对待孩子,小江的父母之前为什么无动于衷?
答案很简单,因为将小江送进这个地狱般的魔窟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在平时,他们对待女儿就极其严苛,对女儿更是几乎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当小江展现出叛逆期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沟通和理解,而是直接去网上搜索类似的“戒网中心”信息。
其实早在小江第一次回家,就跟父母说了雅圣思的种种暴力恶行。
她本以为母亲会心疼自己,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母亲第二次将她送回了魔窟,最终导致了她遭受强奸。
他们将小江送进“雅圣思”,本意是想要依靠教官们的所谓“手段”来让孩子“变好”。
然而,孩子不仅没有因此“变好”,反而生出更多对父母的怨恨,对学业的厌恶,对人生的绝望。
更令人心痛的是,小江的事件还只是冰山一角,她不是唯一一个受害的孩子。
年初时,就有多家媒体曝光过“雅圣思”出现了打骂体罚学生事件,那些描述,几乎字字泣血,触目惊心。
天知道,还有多少父母和小江的父母一样,把孩子丢进了魔窟却浑然不觉,还觉得自己是在对孩子好。
但这些父母却从未意识到,他们眼中的“问题少年”、“叛逆少女”,从来都不是一天就完成转变的。
他们本有无数的机会去和孩子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了放弃,宁愿将孩子交到别人手中管教。
正是这样的“甩锅”,逐渐将孩子与父母推得越来越远。
每一个陷入困境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
有时候,真正“生病”的其实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
明明自己身上同样有“病”,一些家长却一味地只喂孩子吃药。
这样荒诞的事实,在今天依然时常上演。
这些年,我们见过了太多将孩子送进“戒网学校”的事例。
那些父母,总将希望寄托在“戒网学校”之类的机构和个人上,以为把孩子完全推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自己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戒网瘾学校”,往往是更恐怖的开始。
被父母抛弃,强制送到“戒网瘾学校”的孩子,就像一条缺水的鱼,在恐怖的高压之下只会变得越来越窒息,越来越偏激。
还记得那个16岁的黑龙江少女陈欣然吗?
父母认为她是个有网瘾,极度依赖手机的“问题少女”,于是采用蛮横的暴力手段把她强制送到了某“戒网学校”。
在“戒网学校”里,她被教官们毫无理由地殴打、命令她蹲在大便旁边吃饭,一旦逃跑,面临的又是更多毒打。
被暴力摧残的陈欣然,在好不容易回家后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理解与尊重。
父亲对她的眼泪不闻不问,其他家人也毫不在意,反而一直劝她“放下”。
最终,精神崩溃的她,将母亲绑在家里的椅子上长达一周,要家人答应让自己上别的学校。
这期间,她有长达四五天时间没给母亲进食和饮水,最终导致母亲死亡,自己也被判刑。
还有豫章书院那个叫周义的男孩,因为痴迷游戏,被母亲送进网戒学校后,在学校吃馊饭、罚跪、被钢筋暴打。
后来他选择吞洗衣液自杀,抢救过来之后父母才把他接回家。
从此以后,他随身携带水果刀,总觉得有人害他,对父母极其不信任。
成为父亲之后,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会特别无奈和唏嘘。
这些悲剧与决裂,其实原本都有机会避免。
我想起豫章书院事件中,曾有过这样一幕。
即使吴军豹是个性侵少女、十恶不赦的畜生,即使他们已经看到了无数有关豫章书院的负面报道,他们还是选择相信他能“拯救”自己的孩子,甚至打横幅支持他。
即使豫章书院关停了,他们想到的也依旧是把孩子送去“别人那里”,全然没有考虑过作为父母的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有句话说得好,“好的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坏的父母却在和问题一起‘解决’孩子。”
在一些家长的教育模式里,好像从来就没有“耐心”两个字。
孩子一旦出了问题,他们从来不会去与孩子沟通、花时间陪伴他们,以此追根溯源。
他们只想迅速、便捷、不费心力地解决孩子的“叛逆”,即便是要将孩子送到一个陌生人手里或是陌生的环境里也在所不惜。
可是,教育孩子明明本应该是父母的责任,又怎么可以假手于人?
很多打着网戒中心旗号的学校,正是看中了这些家长的这种“犯懒”与“甩锅”,拼命宣传自己的“治疗”多么有效,多么一劳永逸,诱使家长缴纳昂贵的学费,却对那里滋生出来的暴力和恐怖却丝毫不提。
记得之前看豫章书院事件和杨永信事件中的受害人自白时,每一句都让人看得脊背发凉。
经受了这一切的他们,又怎么能不恨把自己送去那里的父母?
这样的“地狱”,又怎么可能有能力“纠正”孩子身上的那些“错误”?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都是一个长期影响的过程,从来就没有什么立竿见影,也做不到一劳永逸,更不能推给别人。
相比起棍棒、暴力带来的即刻妥协,往往是那些春风化雨式的耐心劝导才能从根源上改变孩子,让Ta修炼成一个更好的人。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遇到“叛逆”的孩子时,究竟该怎么办?
其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爱和信任,还有多花时间在孩子的身上。
之前在网上有过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新闻。
一位40多岁的父亲,在发现14岁的儿子厌学,且沟通受阻的情况下,决定放下自己的事业,陪伴儿子休学半年,进行了一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心灵之旅”。
在4800km的旅程里,他拉着儿子尝试各种事情:海边奔跑,山中祈福,古都休养,博物馆学习,丽江看花......
作为一个曾经“缺席”孩子成长的父亲,他在旅程中放下了所有的焦虑和戾气,想尽办法找机会与孩子沟通,不断寻找孩子那些曾被他忽略的闪光点。
他发现,原来自己那个对考试和书本毫无兴趣的孩子,居然在摄影和烹饪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和兴趣。
而儿子,也在父亲的示好之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变得愿意与父亲主动交谈,分享秘密,敞开心扉。
甚至在旅行结束时,主动提起了复学的事。
充盈的父爱,滋润了他的内心世界;
合理的沟通,也让他逐渐接受了父亲潜移默化教给他的价值观;
即便是亡羊补牢的陪伴,也让他原本脆弱消极的精神得到了舒缓。
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想让每一对父母都去效仿这种方式。
我想说的是,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推给别人,而是要认识到自己应该去主动承担责任,给孩子以更多的耐心。
只有父母认清这一点、学会改变自己,才能真正拯救孩子。
正如白岩松所言:“我认为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怎么当父母。”
自以为是的家长,只会试图尽快解决孩子的问题,甚至借他人之手控制孩子,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
但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会通过改变自己,去治愈孩子、重塑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