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对内地的那些误会,终于有剧拍出来了(组图)
没想到,今年TVB的台庆剧是《香港人在北京》。
香港人上次拍类似题材,还是1997年的《香港人在广州》。由香港人余颖铁和广州人吴坚毅两条线并行,先是表现了当时港人各种看不上内地,但又不得不北上赚钱,羡慕内地各方面便宜的矛盾心理,又通过广州小人物吴坚毅塑造了坚强勤劳老实的内地人形象,两个主角在生意往来和人生际遇中互相理解。
当时正值香港回归,这部剧很大程度上反映港人对社会变化的心态,只要看一集就知道当时TVB团队的能力,这部剧也成了经典。
而《香港人在北京》作为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也是TVB台庆剧,走的是轻喜剧路线。讲述了陈展鹏饰演大哥徐港仁,奉行“佛系”主义,不求有功、但求轻松,未料因投资失利而令身家暴跌,影响其退休计划。
也因为工作失误,被调到北京做分公司总裁。岂料上班的第一天,男主就遇上语言和文化差异,宿敌更成为自己的上司,从总裁被降级为中层领导。
从第二集开始,本剧就频繁爆梗,平时喜欢刷小视频的朋友们或许都刷到过该剧片段:
场景1:
男主:电梯没信号,老婆我挂了。
秘书:内地电梯有信号,香港没有吗?
场景2:
男主:请给我准备一个尿袋。
秘书:???
其他同事:我们新的CEO年纪轻轻就肾亏了!
后来才知道,港人把充电宝叫做尿袋,因为最初的充电宝模样很像尿袋,他们便一直这么叫了。
场景3:
男主:去吃北京小吃吧?
尝了一口:不如我们......吃干炒河粉吧。
这些小段落,如果有过两地生活的经验,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事实上,《香港人在北京》的总监制钟澍佳透露,剧中很多故事和细节都源于他和朋友在内地生活20年的真实见闻。
比如第一集中,徐港仁刚到北京乘坐出租车就遭遇堵车,司机说赶时间的话可以下车坐地铁。“来北京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堵车真的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钟澍佳已经在北京住了20多年,他还记得刚来北京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界开阔”。城市很大,建筑物很大,马路也很宽,这种“宏伟”之感是他从小到大在香港都没体会过的。
同时,北京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人文精神的注重与发扬,也让他迅速爱上了这座城市。
与此同时,他深深感到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或认知是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的。这也是他做这部剧的初衷。
本剧男主陈展鹏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虽然没有前辈演员那么令内地观众熟悉,但他已经是港圈“老人”,他还透露自己曾经也是“北漂”的一员:“早些年我曾在北京怀柔、浙江横店拍过不少剧,对剧中人心态把控颇有心得。”
香港演员在保养上确实是有一手。
这部剧的拍摄也颇为认真,剧组在内地拍摄长达4个月,在北京、宁波、广州等地都进行了实地取景。据说杀青时,演员们都不想走了。
不过,尽管这部剧笑料很多,但主线剧情却偏弱,内容显得干瘪无聊且单一。和《香港人在广州》相比,深度上欠缺不少,更像是一幕幕的小品。
好在,港剧内里那种对生活永远怀抱信心,永远迎难而上,永远能有一碗面等着你的温暖,还是被延续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