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中的巨人!”美国无法阻截中国崛起(图)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和一众高官多次声称无意阻截中国发展,但美国所作所为却明显是以打压中国为目的。这带出的大问题是:美国能否成功堵截中国的岖起?
中国多次证明:中国的科技进步势不可挡。新中国自1949成立以来,遭受了数波阻核心科技围堵,范围涉及核武器、太空发展、卫星通讯、全球定位系统、半导体、超级电脑和人工智能。美国同时尝试压缩中国在5G、无人机和电动汽车市场的全球一哥地位。但新中国的历史证明:意图单方面和透过域外法权阻截中国科技发展的行为,全以失败告终;而美国现时的围堵政策,更对美国长期的地缘政治联盟制造了无可修复的伤害。
早于1993年,克林顿总统便试图限制中国取得卫星技术。今天,中国已有541 颗卫星在轨道运行,并且已经在发射美国「星链系统」的竞争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情况一样。美国于1999年限制中国获得卫星定位系统的科技,于是中国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是第一波科技大脱钩的其中一幕。北斗系统在某些环节较美国的GPS更为先进。GPS只有31枚卫星,但北斗系统有45枚,故此能够覆盖全球更多城市并发出更多讯息;北斗在全球有120个地表通讯站,使其更加精准。北斗卫星更具备先进的双向文字传递功能。
除了美国,亦有其他国家曾经试图阻截中国的科技岖起。前苏联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曾经撤回提供中国的核科技,于是中国在1960年代初自主发展核能计划,并于1964年成功试爆原子弹,终结了前苏联对中国核能发展的控制。
科技围堵无视中国反制能力
拜登总统对中国施行的科技围堵,往往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反制能力。虽然中国还未能研发出美国不能替代的科技,但中国非常清楚他们所掌控的原材料包括稀土,以及中国庞大市场让美国企业所赚取巨大的盈利,这两者是美国科技生态系统的动力,而中国亦正在运用这两条杠杆作为反制。
在目前以牙还牙的情况下,中国会在这价值链的首尾两端,对美国的围堵政策进行反制。中国于本年7月推出对「镓」和「锗」 这两种稀有元素的出口管制,只是略试牛刀,提醒美国及其盟友中国在稀土及稀有金属的主导权。中国在另外约20种重要金属几乎享有垄断地位,这些原材料都是美国现时和将来科技发展时必不可少的元素,包括全球电动车的发展。
当然,美国和一些中立国蕴藏不少这类矿产。但建造相关的采矿和提炼设施,起码需时三至五年;至于招聘及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取得必须的动工及环保许可证,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以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的台积电芯片厂为例,他们发觉难以招聘到合资格的技术人员,亦无法解决当地工会反对输入外劳的问题。美国芯片厂遇到的困境,同样会发生于美国自行生产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尝试,其结果就眼白白看着中国全权分配这些稀有原材料,而中国很大可能会限制对美国科技和军工的供应。美国没有考虑中国的反制能力,显示美国对华政策缺乏通盘考虑。
对美国更具灾难性的是,美国对华先进芯片限制危害美国的大型芯片制造商多于危害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用家,于2019年便从美国输入逾5500亿港元的芯片,占美国芯片制造商全球销量的37%。难怪美国三大芯片制造商的总裁最近前往华盛顿,并提出警告,表示美国这些围堵措施会削弱美国工业的领导地位。
美国芯片商从中国赚取的巨大盈利,会投放于研究发展,令这些芯片制造商领先优势得以持续。美国对中国实行的芯片禁运,形同提早把美国的战争计划交给中国,因为此举只会激发中国较原先计划更早发展其芯片。在美国多年来尚未对中国实施禁运之前,中国一直满足于购买美国芯片,并将其研发能力专注于应用这些芯片来制造不同产品。
应从伊索寓言学习相处之道
美国以其短视和保护性的措施,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巨人。结果就是:短线上,美国公司失去盈利,而盈利却是让美国成为科技创新领袖的动力;长线方面则导致中国全力发展其芯片生态系统。华为在美国的封杀之下推出自主研发的5G芯片Mate 60 手机,证明美国政策的不智。
美国可以采取更有效的对华措施,就是《伊索寓言》里「北风和太阳」的故事: 无论北风如何猛烈的吹,都吹不走行人身上的外套,反而令行人更加抓紧外套;太阳用温暖的阳光照射行人,却能让行人脱下他的外套。
美国的决策层认为,自尼克逊总统访华以来实施了50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但这其实这视乎政策的目标。如果目标是要改变中国的管治模式,这实在狂妄自大,美国以其250年历史和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量,却想令到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按照美国预设的轨迹来改变,这当然不会成功。但如果对华政策目的是希望中国成为「 有责任感的持份者」,则这个政策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美国国务院前官员Susan Thornton主导的一项研究,就显示中国的行为确实受到美国「接触政策」的影响,尤其是涉及气候变化、公共衞生以及全球金融稳定方面。该项研究在详细审计了「接触政策」的结果后,发现透过与中国对话和谈判可以取得成效,令中国兑现在谈判中作出的承诺。这正是「北风和太阳」故事的真实版,和风细雨的劝勉胜于恶形恶相的威逼。
但现时美国的内部政治形势,迫使美国决策者要对华要摆出作出咄咄逼人的强硬措施,而非务实有效的政策。故此美国必需重新制定对外政策目标:除了对制裁中国,有否其他更有效政策?
「接触政策」并未失败与过时
美国应该采取的科技政策,是支持和扩展美国的创新领导地位,同时以外科手术形式精准地切除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中美竞争并非零和游戏。一个可持续的中美协作政策对两国和全人类都有利。美国应该欢迎中国的科学人才来美国学习、工作、定居,此举有利于两国的科学研发,而这些科学家亦会成为中美科学交流的桥梁。
美国政府亦应全面重启在小布殊总统年代开始的中美高层对话,这些对话在奥巴马总统年代得以持续,但在特朗普总统年代被终止。重启这些高层对话,再叠加新的科技高层对话,让中美之间的尖端科学家进行对话,会有利于美国的长远国家利益。
两国之间的高层协作初期可以聚焦于中美之间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例如气候变化、预防病毒扩散、全球经济稳定、及教育。一旦基本互信得以重构,中美协作范围便可以逐步扩大。此举不会削弱美国的国力及在全球的地位。相之,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会有所增加,因为全世界乐于见到美国采取合理和理性的政策,明智地对待中国。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