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怎么在性生活前,判断伴侣有没有性病?2种方法,男女都该清楚(组图)
前段时间,小九在后台收到了一则求助私信,大概内容如下:
“在此之前其实我已经母单25年了,本身对性生活没什么需求,新交往的男友是朋友介绍的,性格也很不错,但现在我们在交往2个月,他就提过好几次想和我亲密,我本身并没有什么婚前要‘守身’的传统观念。
我就担心他会不会传染一些不好的病给我,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一样的烦恼?今天小九就给大家聊一聊,如何在同房前判断对象是否有性病这个内容。
一、为什么年轻人对“性”的需求降低了?
事实上,关于年轻人的性需求减少是全球性的变化——
在日本,据2015年的统计,18-34岁的人群有43%没有过性经验,而10年前,这个比例只占三分之一,在35—39岁的年龄中,26%的女性、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在美国,性生活频率也在衰减,据《大西洋月刊》报道,从1991年到2017年,美国高中生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从54%降到了40%。
在英国,2013年的《全国性态度与生活习惯调查报告》指出,16至44岁的英国人平均每月性行为不到5次。
在中国,根据潘绥铭教授的《2000-2015年中国人的“全性”(Sexuality)》调查数据,男性中没有“性趣”的比例从4.8%上升到12.1%,女性则从12.8%上涨到27.3%。
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对“性”没有了兴趣?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黛比·赫贝尼克分析,应该是某些事物挤占了年轻人性生活的时间,比如电脑游戏、游戏机、社交媒体等。
除此之外,他认为还有两个因素也影响到数据的波动:
一是无性恋者增加,在许多年轻人看来,没有“性”也是可以的;二是粗暴性行为,不仅仅是拍打、拉扯,甚至是造成肉体伤害,窒息等。
赫贝尼克认为,涉及影响的并不是单一因素,但也许每个因素都贡献了其中的一两个百分点。
二、每周至少一次性生活,身体变化不小
可能越来越多人对“性”失去兴趣,但适度性生活带来的好处,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
每周至少一次性生活的女性能收获什么好处?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性生活数以月计的女性,每周有性生活的女性,绝经风险降低28%,而每月至少一次性生活的女性,进入更年期风险更低。
当然,规律性生活带来的益处不只如此,还有多项研究也发现了性生活与健康的关系——
1、提高工作效率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规律性生活可以促进身体释放多巴胺及催产素,让人情绪饱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
2、变得更“富有”
有研究发现,每周进行4次性生活的人,比次数少的人薪水更高,而有性生活比没有性生活的人薪水高3%。研究分析认为,保持规律性生活的人,一般不存在健康问题,喜欢社交,生活满意度更高。
3、增强免疫力
有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女性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会有积极变化,黄体期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高,免疫力也有所提升。
4、提高抗压能力
佩斯利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一项研究证实,啪啪啪可以有效抑制焦虑情绪,让紧张感得到安抚,遭遇压力时,血压升高的可能性也更小。
那关于同房次数,是不是意味着一周一次会更好?
美国性学专家曾总结一个性计算公式,性生活频率=年龄的首位数×9。按照公式,对于30岁的成年人,性生活频率大概是一周2—3次。
但公式也仅是参考,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不管是一天一次,还是一周一次,只要是自己身体能够适应和满足,那就是正常、健康的。
三、如何判断对象有没有性病?2种方法要明白
目前社会有一种现象就是,虽然年轻人的性需求减少了,但患性病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
据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很多年轻人发生性行为时没有戴安全套,一次不戴套,比发生几十次安全措施的性行为风险都高。摧坏健康,一次危险性行为足矣。
目前我国要求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艾滋病。
要想在性生活之前判断对象有没有性病的话,有2种方法:
观察外观
感染性病毒后,都会在生殖器官及周围有明显变化,如梅毒,会发生无脓、软骨样硬度、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尖锐湿疣会引发小丘疹;淋病可引起泌尿系统炎症。
同房前体检
对于肉眼无法判断真实性,或是没有明显症状,无法判断的,最好在同房前做一个身体检查。最基础的是检测四项——乙肝HBV检测、丙HCV检测、艾滋HIV检测、梅毒抗体检查。
性福一定是以两个人的健康为前提的,性是性,性病是性病,后者一定是在高危行为以后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正确认识性传播疾病,做好防护,不要为了一时痛快,让自己一辈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