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猝死套餐”冲上热搜,真正恐怖的是什么?(组图)
这个时代,年轻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最近在各大平台频频出现的一则热搜,给了我们答案:
原来,这届年轻人最怕的就是猝死。
年轻人“喝杯啤酒加枸杞,按完肩颈去蹦迪”的“朋克养生”法,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不少了。
而今年这个在热搜上屡屡出现的“防猝死套餐”,更是堪称“朋克养生”的终极形态。
据了解,所谓“防猝死套餐”、是由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组成的。
“防猝死套餐”的说法,最开始来自被称作“亚洲卷王”、“不用睡觉”的韩国人。
他们把各种保健品搭配起来,当饭一样吃,以此来对抗每天熬夜加班、通宵蹦迪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听着好像有点熟悉?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正好和当代中国年轻人如出一辙吗?
这下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养生梦想了。
这届年轻人买保健品到底有多疯狂呢?
早在2018年双11,保健食品就已经被年轻人买到了进口品类首位。
到了2022年,数据就更夸张,新华网的一份报告显示,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另一些数据则显示,在购买养生保健品的90后中,普遍每天吃2至3种养生保健产品,很多人一年甚至要花费5000元以上。
可即便代价如此高昂,还是有无数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犹记得当年,吴昕在综艺节目里一天吃二三十粒保健品的样子还引来了很广泛的讨论,许多年轻人那时还觉得她“有点过”。
可如今,“防猝死套餐”冲上热搜后,你会发现,那些嘲笑和不理解的声音变少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完成了“质疑-理解-成为”到“真香”过程,爱上了嗑保健品。
在各大网站,你都能看见成群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养生”经验。
“吃保健品比吃饭还积极”:
“提前吃保健品,少走四十年弯路”:
“保健品吃多了会肝损伤,那就再加个护肝片”:
在这群年轻人的世界里,办公桌和宿舍书桌上摆的不止电脑书籍,还有各种瓶瓶罐罐;包里装着的,也不止有手机钥匙,而是各种药盒药板。
各种化学和生物成分名词,他们背得比元素周期表还顺溜,嗑保健品比嗑CP还勤快。
再谈“保温杯里泡枸杞”都已经是out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一边熬着最深的夜,一边吃着最贵的褪黑素;一边痛饮最爽的啤酒,一边赶紧吞下一片水飞蓟。
当然,这样的高强度“嗑药”,吃出毛病来的也不是没有。
2022年9月,浙江杭州一位28岁程序员网购保健品生发丸,把自己吃成了肝损伤。
19岁女生,乱吃维生素,得了玫瑰痤疮。
22岁女生,过量吃保健品,月经不调......
可即便有了这么多前车之鉴,“养生大军”依旧在购买保健品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有人可能会说,年轻人惜命,对身体健康有焦虑,难道不应该是好事吗?
可事实上,花着大价钱疯狂“扫荡”保健品,看上去貌似特别养生,但你要说这届年轻人很惜命吧,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当代年轻人之所以害怕猝死,爱好“嗑药”,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在“拼命”和“纵欲”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之前,网上有人总结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要么是一边加班拿命换钱,要么就是仗着年轻疯狂纵欲。
在网上,年轻人因为纵欲过度,不注重健康问题导致患病或者猝死的新闻,随便一抓一大把。
前几个月,一位15岁的少年,因长期熬夜打游戏导致脑血管破裂,不幸猝死。
如此美好的年华,却因为克制不住欲望早早离开人世,只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实在让人无限唏嘘。
昨天,长沙一位年轻男子因为长期胡吃海喝,急性胰腺炎发作,差点丢了性命。
当医生询问他的生活习惯时,他的回答是:
“除了加班熬夜外,还天天吃外卖,每天吃汉堡、炸鸡必不可少,还得安排几瓶饮料才能好好工作。”
还有前段时间冲上热搜的“脆皮大学生”。
有人伸个懒腰,就把脖子给伸断了。有人在宿舍大笑,结果“笑瘫了”。甚至还有同学因导员不批假,气到呼吸碱中毒进抢救室……
各种曲折离奇的受伤和患病方式,很多也跟糟糕的“纵欲式生活”脱不开干系。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那个吃刀削面吃进医院的新闻底下,一条评论赫然写道:“是哪家刀削面这么好吃,求安利”。
好嘛,别人是油盐不进,这群年轻人是只进油盐。
喜欢放纵自己的欲望,透支自己的身体,似乎已经成了一部分年轻人的标签。
明明可以十一点钟就关灯睡觉,却偏偏要熬夜刷手机追剧,把游戏的每一局都当做“最后一局”一直玩到天亮;
明明可以选择更健康的休闲方式,却偏偏要选择通宵泡吧蹦迪,烟酒不离手,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推杯换盏,直呼过瘾;
明明可以选择喝白开水,却非要把饮料、可乐当水喝,不光是摄入了大量糖分,牙齿也因此变得脆弱不堪......
就是因为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和重油重糖的“热量炸弹”,能够刺激大脑,令人感到舒适解压、欲罢不能。
通过这些东西,习惯了压抑的年轻人,能从中感受到片刻的安全与自由。
一边恐惧体检,一边持续纵欲。
于是,饱受亚健康的折磨的他们,才会相信舶来的“防猝死套餐”,去通过花费昂贵的价钱买一个心安。
在他们的世界里,以为多吃几片护肝片,就能多喝几杯酒、多抽几根烟;
多吃几粒辅酶,就能更没有后顾之忧地熬夜追剧打游戏;
多吃了几块阿胶,平时就能更加放纵地喝冷饮。
服用保健品,成为了他们缓解失眠、肥胖、秃头和胸闷等等症状的捷径和维持不良生活习惯的绝佳托词。
可是,世界上最远的路,就是所谓的“捷径”。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全都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仗着自己的身体好,作死地糟蹋自己的身体,无限地放纵自己的欲望,自以为吃几粒保健品就能够高枕无忧。
可是,现实最终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那么,年轻人这种一边纵欲,一边靠着“防猝死套餐”续命的说法,到底有没有效?
在看过了许多医生和权威媒体的解释之后,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真的没用。
那些保健品里的营养成分,其实基本都能通过日常饮食获得,根本不用额外补充,吃多了反而会给内脏造成负担。
之前权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人民网也转发了一篇名为《保健品不是神药只是食品》的文章,指出了很多营养品的作用并没有宣传中那么神。
所以,无论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也好,“熬夜保温杯里泡枸杞”也罢,本质上它们其实都只是“虚假的防猝死套餐”。
永远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
其实,通过这场“防猝死套餐”的闹剧,你真的能感觉到一股年轻人们生活方式的“错乱感”。
比起努力做到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他们更喜欢舍本逐末地放纵自己,等到了疾病和麻烦上身之后,才想起亡羊补牢。
医生建议他们多运动,他们不听,坚持要做最靓的肥宅;
医生建议他们好好睡觉,保持健康的作息,他们直接越晚越嗨;
医生建议他们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他们炸鸡快乐水咔咔狂炫。
结果到最后,一个来自猝死率极高的国家的一份“防猝死套餐”,就让他们开始指望跟着吃点保健品就能把身体调理回来。
这现实吗?这科学吗?拜托你们清醒一点好吗!
真正的“防猝死套餐”应该是什么样子?
急诊科医生卢骁的一条微博,一针见血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根本性的纵欲问题都不解决,给你吃再多的保健品药片也没用。
其实,最好的“防猝死套餐”,就是那些医生让你耳朵都听出茧子来的,健康规律的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人生有很多东西是不可逆的,感情不可逆,命运轨迹不可逆,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费用高昂的“防猝死套餐”,防住的不过是我们对身体的焦虑,给予我们一些心理安慰。
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让人受益一生的“防猝死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