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澳入籍、海外代孕、全职儿女、“看不到光”!2023独家报道大盘点:人物群像篇(组图)
每个在澳华人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故事,是当下社区的缩影。
父母破产的留学生、被出轨的中年人、待业的“全职儿女”、疫情后首批回国的“隔世”华人......
在人生这座围城里,几乎没有出路。
2023独家内容盘点之人物群像篇:世间百态,酸甜苦辣皆修行。
疫后首批回国华人,“恍如隔世”
中国宣布全面解封、赴华不再强制隔离后,不少在澳华人重金购票,第一时间踏上归途,期待与亲人团聚过年。
一别3年,再次踏上故土,恍惚中“宛如隔世。”(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回国华人(图片来源:供图)
回国团聚变奔丧,“我恨新冠!”
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同样踏上了返乡旅途。不过,他们无法再奢望团聚,回家只为送别亲人。
在春节喜庆的气氛中,他们正以泪洗面。这些家庭的年夜饭桌开始留出空位,或者根本没有准备团圆饭,因为每年操持的那个人被新冠带走。
一位回乡奔丧的澳洲华人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以后再不期待新年了,我恨新冠。”(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亲戚帮忙处理后事(图片来源:供图)
撤签率居高不下,“黄金签证”成鸡肋?
被称为“黄金签证”的商业投资移民,一度曾备受海外申请人的青睐。
不过,自疫情爆发后,大量申签者选择放弃离开。后疫情时期的经济环境和长期两地分居导致的家庭变故,均是该数据背后的主要原因。
“拼死拼活拼签证,拼到老公出轨。人到中年,到头来一无所有。”一位申签人唏嘘对记者说(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者Jane(图片来源:供图)
父母破产“断供”,在澳中国学生逆境重生
从温室花朵到风中劲草,两名遭遇家庭破产的在澳中国留学生,终于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体会人情冷暖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世界的真实。
现实终究是残酷的。
报告显示,在澳中国留学生失去家庭经济支持后,想靠打工同时维持学业与生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人躺在医院里(图片来源:供图)
华人纷纷入澳籍,“憋了3年看开了”
3年疫情改变了世界,同样改变的还有很多个人选择,比如要不要入澳籍。
不少年轻的在澳华人选择向前迈出一步,疫情中的种种现实,成了推动他们入籍的“加速剂”。
“我感觉身体有一部分离开我了。”受访者Sam回忆其入籍仪式,内心五味杂陈,“感觉和养育自己的地方断了根。”
澳洲联邦内政部官网上查知,疫情开始后的2020年,入籍人数有所增长,其中原籍中国的人数排名第3(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者之一(图片来源:供图)
25万澳洲华人的痛,“英文不好就有罪?”
对来澳中老年移民而言,英语这道坎似乎始终难以逾越,磕磕碰碰“鼻青脸肿”。
因为英文不好,有些父母甚至难免被孩子“嫌弃”。
“在澳洲生活,英语不好就有罪吗?”一名受访老人质疑的语气中还是难掩一丝无奈。(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施叔叔在中国(图片来源:供图)
用拼音起名,华人家长:给孩子留点东西
给孩子起名时,用汉语拼音取代传统外文名字,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越来越多的澳洲华人父母希望打破“文化壁垒”,为子女取个附有文化属性的名称。
“这背后,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和传承,”他们告诉今日澳洲App,“当他乡慢慢变成故乡,我们还是想给孩子保留点东西。”(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Jessie的儿子(图片来源:供图)
华人同性恋海外代孕,“不想孤独终老”
25岁时,为逃避国内结婚生子的压力,同性恋男子Alex飞到澳洲求学“避世”。
5年过去了,三十而立的他开始为养育孩子而发愁,“没想到要个孩子会这么难。”
尽管LGBT群体在澳洲可以自由恋爱和结婚,但触及生儿育女的问题时,仍不免困难重重。
有华人甚至为了拥有自己的孩子,不惜花费约20万澳元海外代孕。尽管如此,仍需要承担钱、娃两空的风险。
“想有个孩子,不想孤独终老。”(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人Alex(图片来源:供图)
华人投身蓝领,学位倒读成潮流
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接受精英教育的Sherry,思考再三后,转身投入被戏称为澳洲“蓝翔”的技术学校TAFE,“倒读学位”。
随着新世界大门的打开,她惊喜地发现,终于走上了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巅峰”。
和她一样“降级”读技校的华人,在澳洲还有很多。
他们或是因为兴趣,或是为了就业,他们多对此乐此不疲(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Sherry和孩子(图片来源:供图)
吞药片、割腕,在澳“抗抑”华人“看不到光”
歌坛天后李玟因抑郁症轻生的消息震惊世界,也让世人将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个群体。
在澳洲,华人抑郁症人群似乎不为人知,但真实而血淋淋地存在。
“吞药片”、割腕,3名华人女性患者向记者倾诉,其艰难而心惊肉跳的“抗抑”经历。
她们中有人说,“不知道在黑暗中还要走多久,看不到一点光。”(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人Sally的手臂(图片来源:供图)
全澳放宽安乐死,华人重患谈“体面离开”
今年底,澳州各个州都将实施自愿安乐死法案了。
对于向来忌讳谈论死亡的的华人,特别是重症患者和家属来说,接受起来似乎也愈加沉重。
他们多数保有强烈的求生欲,但也有人表示,希望“体面尊严地自己选择离开”(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人Yan(图片来源:供图)
华生回国躺平,甘做“全职儿女”
选择回国择业的澳洲中国留学生们,遭遇了国内多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
他们感觉“太卷了”,也焦虑于其中的“关系户”、“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
“大厂梦”正渐行渐远,实际情况是,他们中的部分尝试摆地摊和直播带货,或不得已赋闲在家,尴尬地成为了“全职儿女”。
“要是我没有留过学就好了,可能也能安心混口饭打个工。”有人失望地说(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全职女儿”Vivian(图片来源:供图)
回国养老成潮流,“找个小城市逍遥”
落叶何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对一些澳洲华人移民而言,他们将养老“归处”定位在中国。
有老移民说,“回流”正成为一种趋势。
也有新移民觉得,他乡再好,老了仍想“回国找个小城市逍遥”。
他们说,“希望老去时,小船能归港靠岸。”(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人“虫叔”(图片来源:供图)
父母移民12年起,华人:政府太会赚钱
澳洲父母移民签证的审批周期再度拉长,引发沸沸扬扬的吐槽和诟病。
移民局官网显示,排队类申请需等待29年,而即便付费“贡献”,也仍需等待12年。
众多为父母申签的华人告诉今日澳洲App,他们除了付费别无选择。即便如此,“父母能否活到那岁数都不一定。”
他们中,有人坦言已对政府失去信心,也有人质疑“公平性”,感慨当局“太会赚钱了”(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
受访者Eden(图片来源:供图)
查看更多独家内容报道,请点击跳转独家频道 >>
(综合整理 So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