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爆火,他们却哭了!那是多少东北老铁一生难求的际遇(组图)
什么?冰雪节还能放假?
来源:新华社
不是传统节假日,不是自然灾害引发的停工停学,哈尔滨竟然在1月5日全民公休1天过冰雪节!相当于这周只用上3天班。
宠完游客宠自己人,难怪哈尔滨自己都说,“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知道的是在哈尔滨,不知道的还以为到北欧了。
跟着热点整新活
元旦之前,哈尔滨就整了不少大活,这里不细说了,可以回看之前的文章《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出现了!哈尔滨背后,真的有高人》
在微博上,一则由媒体西部决策创建的投票显示,参与投票的76%的网友认为尔滨爆火是因为“城市的态度”。
来源:微博
哈尔滨的爆火的确不是偶然。1月2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向央视新闻透露,哈尔滨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诚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根据哈尔滨文旅公布的数据,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3天60亿,这么看好像也不怪尔滨的恋爱脑了。
不仅如此,一个哈尔滨,还能直接把东北相关的旅游公司股价带飞——长白山,一连吃下四个涨停板;大连圣亚,也是连涨三天,吓得前者跑出来发了个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们要冷静一点。
在A股怎么都扶不起的今天,这样的景象极为难得。唯有真诚得人心!
不仅仅是真金白银全都往东北跑了,这座城市在舆论上,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来源:微博
不仅攻占了各大平台,就连抖音热搜榜的第一条也是“尔滨背刺了整个东北”这一词条,吸引了6285.4万人观看。
来源:抖音
毕竟,光是率先接受甜豆腐脑这件事,就让整个北方目瞪口呆!
接下来,可就到东北人的破防时刻了,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独在家乡为异客”。
烤红薯的大爷更是一条龙服务,红薯掰开,给个勺子就可以挖着吃。
来源:抖音
南方人则表示,南方也没有这个服务的,过了啊。
来源:抖音
当地的劳斯莱斯车主们,在车门上贴着“接南方小土豆”的标志,扯着大嗓门免费拉客,光是每天的油费都要一千多。但是,东北人不怕冷,自己走吧。
来源:潇湘晨报、中国蓝新闻
街上发放的免费暖宝宝也优先拒绝本地人。
也难怪,不少东北人开始模仿南方小土豆,穿上了浅色羽绒服,头戴毛茸茸的帽子,细声细语说起了话。结果一开口就露馅了,还疑惑道“我也妹有口音啊。”
哈尔滨还紧跟着热点整新活,自己建了“冰马俑”;还在松花江畔制作了3000平方米的“黑龙”;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黑龙江共青团
街上请来了牵着驯鹿的鄂伦春族,据说他们上一次出山还是乾隆时期;
白狐也开始拍照营业;东北虎变成了“咪咪”,主打一个反差。
来源:抖音
哈工大成了景区,全面开放校园参观,贴心给出了参观攻略。要知道,之前就算是校友都要预约才能进入。
不用预约、不限名额,校内小巴士免费坐,还新建造了14850平方米的冰场供游玩。航天博物馆、导弹、运载火箭模型都被搬了出来......
来源:微博
也难怪黑龙江IP的网友能说出“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笑话”。毕竟,哈工大就在家边上都没让进去,这次竟然成景区了。
来源:抖音
不止向辽宁借了两只凤凰,从内蒙古请来了骆驼,据说,哈尔滨还把沈阳一千多位搓澡大姨都被借走了。
来源:新闻晨报、VISTA看天下
大姨也没想到,干这行还得出差。
来源:抖音
活生生上演了“一省谈对象,三省七拼八凑来支援。”
每天一个新活不重样,东北人的幽默感在这次发挥的淋漓尽致。
各地文旅局都不得不佩服地说一句,“哈尔滨,牛!”
卷的不止是行动,更是心意
这次旅游热,不仅仅拉高了整个东北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上限,更顺带帮助哈尔滨完善了城市治理。
这几天,这座城市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民生,忙的好不乐乎,连本地人都“沾光”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游客们人还没落地,行李箱就已经享受了贵宾待遇,轻拿轻放仿佛是在搬鸡蛋。这让曾经行李箱被摔掉轮子的人相看无言。
来源:抖音
居民们看了一辈子的破公交站牌,在小土豆们吐槽过后,一夜之间变得崭新,不知道方便了多少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因为怕小土豆们磕着碰着,就连中央大街都铺上了地毯,以后下雪下雨,老人小孩走过这条街,再也不用担心会摔跤了。
来源:抖音
原来他知道下雪之后楼梯滑啊?
那我这些年在地下通道摔的屁墩儿算什么?
来源:抖音
倔强的东北人则表示,留一半别铺地毯,我们不习惯(生气)。
来源:抖音
甚至中央大街死沉的挡风帘都扎起了辫子,行人无需伸手用力推开即可通行。
来源:抖音
哈尔滨文旅部也坦言,会认真看视频下方的评论,从而不断地完善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次赚钱的机遇,更是城市发展的一大契机——政府层面发力,提高办事水平和服务意识,把全国各地的游客们都服务好的同时,本地市民们从中受益,也才更有意愿投身于这座伟大的城市。
这是一个可以运行下去的正向循环。
来源:央视新闻
正是这样偷偷用功的哈尔滨,把周围的邻居们都卷起来了,凭借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东三省的服务水平。
毕竟,对于新晋顶流,哈尔滨的邻居们可都急坏了,希望把这“泼天的富贵”分一分。
这周与尔滨一起火爆全网的,莫过于来自广西南宁的11位小砂糖橘,东北网友口中的“砂糖橘殿下”。
来源:抖音
这个研学团中的小朋友们,穿着亮眼的橘色衣服,在雪地里撒欢儿。
警车护送、哈工大学生陪玩、消防员叔叔抱着......无论走到哪里,路人都会帮忙清点人数,家长可别太放心!
来源:央视新闻、极光新闻
毕竟,这要是丢一个,东北的雪都得筛一遍,东北虎都得拎出来做三遍胃镜。
来源:抖音
漠河文旅也不甘示弱,开展了“小砂糖橘游学北极消防站”的直播,吸引了上千万人次观看。
来源:抖音
要知道,漠河消防可是等砂糖橘们等得花儿都谢了,第一天的直播就被林业局截胡,白白堆了个迎接的雪人。
来源:抖音
据说,砂糖橘们之后要到长白山、延吉和长春,这行程还没开启呢,吉林就忙起来了。
吉林文体局局长亲自邀约,滑雪、雾凇、温泉、漂流等项目都统统安排上。
来源:抖音
沈阳文旅局长更是明目张胆地在线截胡广西小“砂糖橘”们,欢迎他们在回家途中到沈阳看一看,同时也欢迎云南的“小菌子”、四川“小熊猫”还有各地的小宝贝们到沈阳玩!
来源:微博 星视频
广西也不甘示弱,送出200吨的水果,包括3车砂糖橘、8车沃柑,感谢东北老铁们对“小砂糖橘”的照顾。
黑龙江二话不说,回赠广西10万盒蔓越莓。
来源:抖音
各地卷起来,卷的不止是行动,更是心意。
这个冬天,“冰雪”消融。
南北沟通更加频繁,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逐渐瓦解,遥远的距离被跨越,情谊更相通。
振兴东北,回归家乡
别看哈尔滨今年风光无限,往年的心酸又有谁知道?
最先火出圈的冰雪大世界,上演了热火朝天的万人雪地蹦迪。
来源:抖音
台下人满为患,与2022年最凄惨的时候无人问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来源:抖音
面对网上“季节性网红”的嘲讽,冰雪大世界的主持人左右哥直言:“难过、心酸呐。”
来源:哈尔滨日报
在冷清中默默坚持了多年的冰雪大世界,从未停办,它的努力在今年终于被看到。
只不过,这种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如愿以偿,多少还带着一丝悲凉的色彩。
在我们之前文章的评论区里,不少东北老少哽咽着留下大段大段真情实感的文字,看得人感慨万千。
只是囿于公众号受限,只能放出一百条,所以很多都雪藏在后台,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位于江苏的网友“海阔天空”一大早看得热泪盈眶,他写道:
虽然大家嘴上常常调侃家乡的种种不堪,可内心深处谁不想让自己的家乡更好,愿哈尔滨的火成为东北重新振兴的开始!
一个话不多的年轻人敲下几个字,却道尽了无奈:
哈尔滨人在厦门,好想家。
这位身处河北的网友“平安永福”说道,“我出生在黑河,那里有美丽的五大连池,四十多年没回去了,今年夏天,一定要带着孙子回去看看。”
这是东北老一辈人内心深处的执念——让孙辈们看看,他们引以为傲的家乡。
可能单看留言你还没有感觉,但不管是年少打拼的青年,还是出走半生的老人,亦或是在他乡出生的孙辈,这里每一则留言IP都来自全国各地,也就是说,背后都藏着一个有家归不得的游子。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苦大仇深”,也有人乐意用热诚化解来自外界的冷钉子。
评论区有其他地区的网友认为“哈尔滨太冷,不想去,还是海岛对我有吸引力。”
有在海南的哈尔滨人热心地回复,“来海南吧,我接待你。”
无论是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还是哈尔滨人爽朗大方的回复,都体现了这个地方宽容、真诚的底色。
东北网友们为何如此卖力地宣传自己的城市?普通的哈尔滨市民为什么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比之淄博的父老乡亲们还卖力?一个黑龙江火了,为什么全省上下跟着出力,就连吉吉、辽辽、蒙蒙也跟着高兴?
这条视频的解释正中人心:
不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东北,更是为了振兴东北。希望我们的亲朋好友都不用漂泊在外,早点回家。我们自己的家很好呀!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来源:抖音
这则视频下方的评论是,“振兴东北,以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就不用远走他乡了。”
来源:抖音
他们的心愿很简单,只是能够不用背井离乡,世世代代在外面讨生活,不用隐藏自己的口音,试图融入他乡。而是能够在养育自己的地方自豪地生长,能够跟孙辈骄傲地介绍这片美丽的黑土地——
这里有冰雪天地;这里有最热情的老乡;这里有政通人和;
最关键是,这里是孕育他们长大的地方。
如此寻常的愿望,却是许多东北人一生难求的际遇。
或许,只有城市振兴这一条路,才能让家庭团圆,让魂归乡土。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