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办科创举步为艰,政府错判形势难吸引外资(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缺乏科创人才对于香港而言是很大的问题,近年的移民潮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过早在十多年前,业界和科创局便一直嚷着总是请不到足够人才了,”对于从事时装及奢侈品行业相关的科创公司工作的黄浩华来说,虽然香港政府高调表示,希望将香港建立为国际科创中心,然而长年累月的人才不足问题,已经是很大的阻碍。
香港创科行业长期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 (美国之音/林淦峰)
新年伊始,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电台访问中表示,目前约有40家科创企业已经或即将落户香港,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孙东承认距离引进100家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甚至有企业落户香港时遇到困难,比如是一家希望在香港建立第三代半导体晶圆厂的企业,在过去两个月发现通过招标程序取得香港土地十分不易,人才不足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早在2022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就提出,为了全速引领香港实现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希望在五年内吸引不少于100家具潜力或代表性的科创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家龙头科创企业。可是到了一年多后的今天,香港政府招揽外国科创公司到香港发展的情况并不理想。
有中国资金背景的红杉中国旗下公益组织“科创香港基金会”,在2022年9月起进行为期一年的香港科创人才研究,该组织公布的《香港科创人才指数2023》指出,香港创新及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从2014年的35,500人增至2021年的46,730人,增幅达32%。香港的初创企业数目也从2018年的2,625家,增至2022年的3,985家,成立不到10年却估仅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从2017年一家也没有,增至2022年的12家。
短视形成科创人才缺乏
不过在这些风光数字背后,香港缺乏足够科创人才是业界多年来的共识。本人也是香港互联网协会开放数据小组召集人的黄浩华,分析指这是各方面累积下来的问题。他告诉美国之音:“过去多年以来,香港的经济支柱是律师、金融等服务行业,而并非科技行业,先天上已造成缺乏顶尖人才投身科技行业。而且香港科创行业的文化是‘边学边做’,根本没有足够机遇让人才好好学习,企业文化又会否大刀阔斧投放资源在创新科技项目也是一大疑问。加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无论是大学还是企业培训都追不上科技变化,形成市场上难以填补人才空缺。”
黄浩华也坦言,香港在科创发展步伐不及邻近地区,就算要后来居上,其他地方可能比香港进步得更快,外资企业没可能等待香港追上其他地区才来投资。
另一方面,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经济顾问研究机构Startup Genome,在去年六月公布《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中表示,香港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类别排名为全球第2位,仅次于丹麦哥本哈根。该报告分析指出,香港在市场触角、才能与经验两项获得10分满分,表现、资金和网络也有9分,可是在知识上却只有1分,是前10位国家或城市中,与第10位的爱沙尼亚并列最低分。
因此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认为,香港要发展为国际科创中心,相比起邻近国家或地区仍然有独特优势。他认为纵然是美国硅谷或是中国苏州的科技园,也不是用三至五年时间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成果。而且无论是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还是新加坡,在国际地位上仍然是排得比较前,欧美人士在文化及生活习惯上都能达到双向融合的效果。
香港政府视野不足
可是在香港社会被认为立场较亲中国的许桢也坦言,香港政府错判形势,是科创行业发展,尤其是招揽外国企业来香港发展看起来未如理想的主要原因。许桢表示:“政府思维是发展最大障碍。政府官员盲目乐观,对现状掌握得不够准确,而且预视能力不高。他们只着眼于眼前地价收入,很少从产业发展角度决定土地资源如何分配,和科技发展是长线和拥有风险投资成份的特色背道而驰。而且政府也没勇气和魄力面对移民潮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放宽津贴,让科创界最顶尖学生来香港就学和发展,让他们成为未来香港科创宝库,而非走了一个苹果却补充一个橙子。”
另一个难以吸引国际顶尖科创企业到香港投资的原因,是香港经营成本过高,尤其是租金昂贵。香港商厦租金近年来都是全球最昂贵,纵然香港经济在去年明显回落,地产租金也呈下跌之势,可是商厦租金仍然高得令人却步。世邦魏理仕在去年中期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中环的甲级写字楼租金仍然是全球最高,比新加坡核心区高约40%。因此世邦魏理仕在今年1月4日发表的《2024年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展望》也指出,2023年香港整体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升至16.4%,涉及楼面面积达1,430万方呎,空置楼面相当于7幢中环国际金融中心2期,创历史新高。
需以特别优惠吸引国际龙头企业
因此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直言,香港政府太强调要从土地征税获得收入,无法吸引外国科创企业到香港发展。李兆波认为如果要吸引国际龙头企业到香港发展,必须在租金上开方便之门。他告诉美国之音:“当年迪斯尼选择来香港兴建乐园,也不是透过招标程序获得土地。若然内地龙头科技企业,比如是华为或比亚迪这种国际企业愿意来香港发展,政府也应开放优惠给他们,可惜现在还没有这种级数的企业愿意来香港。”
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形势也是外国企业对香港却步的原因。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坦言,科技是战略产业,因此必然跟地缘政治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和美英等国的关系是直接相关。而香港政府选择站在中国大陆政府的一边,是注定在发展为国际科创中心的路上难行。许桢表示:“以往香港被认为是美英的一部分,因此在各国默许下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现在中央政府要行自己的一套国际秩序,香港政府选择跟随中央政府,香港就自然不再是美英的一部分,要付出代价是无可避免的。香港一方面想跟随中央政府走一带一路,同时另一方面却以自己仍然是美英体系一部分自居,这显然是自相矛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