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取代中国? 华尔街日报:太难了(视频/组图)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步履日趋艰难,但另一个亚洲大国、与中国相邻的印度突然引起了投资者和制造商的注意。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崛起为主的20年,接下来会是印度崛起的20年吗? 美媒《华尔街日报》认为,印度的发展道路径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战性,要完全取代中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印度的发展道路径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要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仍有众多困难有待克服。 (图/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华尔街日报》指出,有很多理由可以对印度心怀憧憬,其人口规模在去年超过中国,半数以上的印度人年龄在25岁以下。 印度经济规模已超越其过去殖民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 印度股市现已连续8年上涨,按照目前增长速度,印度不到10年就可能成为世界第3大经济体。
报导说,印度前进的道路很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战性。中国与西方贸易关系的日益恶化对印度有益无害,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于存在劳动者与雇主关系的一系列障碍。家庭和公司很难积累储蓄用于投资,这种投资热潮是当年台湾、韩国等亚洲四小龙摆脱贫困的主因。此外,印度贸易壁垒仍然高企,想要成为像中国那样的世界工厂就必须做出改变。
从人口结构上看,印度很符合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时的情况。据联合国数据,到2030年全球15至64岁的人口中将有近1/5是印度人。世界银行指出,印度的抚养(小孩与老人)比率已从1967年的82下降到2022年的47,显示家庭负担持续减轻,如此有助提高储蓄和投资。
遗憾的是,印度一直难以提升就业,尤其是女性的就业。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仍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约50%的平均水准,也远低于中国的71%。
报导表示,印度的贸易障碍与关税保护措施是个麻烦事,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是全球进口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最惠国税率为18.1%。相比之下,中国仅有7.5%,欧盟为5.1%,美国为3.3%。这种进口限制可能会给依赖进口零部件组装和出口产品的制造商带来麻烦。
报导指出,近年来印度斥巨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破旧的交通网络也得到改善。但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如果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不能增加税收,政府恐怕难以继续迈上新台阶。目前印度的公共债务与GDP之比约为85%,在新兴经济体中仅次于巴西。要维持上述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就需要增加收入、降低补贴或大幅提升私营部门参与度。
此外,印度亦须努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制造业,但最近的信号喜忧参半,外国直接投资在2020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准后,在2022年和2023年都呈现下降,部份原因是全球科技泡沫破裂,虽然外资积极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也面临劳动法不灵活等问题。
报导最后说,至少从目前来看,印度仍然是一个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除非印度能真正促进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就是说要去解决劳动力市场瓶颈和贸易壁垒等障碍,否则可能难以复制亚洲四小龙与中国的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