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之妻张瑛入籍新加坡,豪掷2.6亿购房,缘何引发广泛关注?(组图)
2月21日,#马云妻子张瑛在新加坡购入三栋店屋#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热议。
如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马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他自身和家族成员的一举一动无疑都拨动着资本市场的心弦,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大众信心”。
当人们希望企业和企业家们站出来“在国内投资消费促进经济流动”时,张瑛豪掷2.6亿元在新加坡购房,在社会层面和大众情绪层面产生的影响自然谈不上正面。
2020年,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的致辞中道:“关键的时刻,企业家就是要有企业家的担当,湖畔值得骄傲的不是我们招了什么人进来,而是什么样的素质是湖畔培养的,什么样的精神是湖畔培养的。所有人都没有希望和信心的时候,企业家要比谁都相信未来。今天,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信心确实赛黄金,但这一发言配合马云过去几年对阿里巴巴的大规模减持,与如今妻子张瑛在新加坡的大手笔购房来看,被时代成就的马云是否仍然“比谁都相信未来”,或许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
界面援引《商业时报》的报道称,马云妻子张瑛以4500万至5000万新元的价格买下了新加坡达士敦路历史商业区的三栋屋宅,交易价格约合人民币2.38亿至2.64亿元左右。
张瑛购入的三栋屋宅都是楼高三层,外加有阁楼空间,占地总面积3239平方英尺,总楼面面积1.07万平方英尺,房子为99年地契项目,目前剩余租期63.5年,正在进行翻新工程。有消息人士称,马云夫妇可能会将这三栋屋宅作为招待朋友和同事的私人会所,也有可能将其出租。
此外,凤凰网财经报道称,相关文件显示,已成为新加坡公民的张瑛于1月5日成为Duxton 1 Holdings Pte、72 Duxton Pte和Duxton Victory Pte的董事,这三家公司拥有市中心热门餐饮场所达士敦路的这些店屋。
从当下的网络舆论来看,对于张瑛海外购房一事,大众关注的焦点还是“资产外流”“国内赚钱国外花”等。当然,客观来说这属于马云家族的个人投资,但毕竟早在蚂蚁金服上市失败时,人民日报就对马云的起家作出了定调: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及马云曾数次与新加坡一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2022年的传闻“阿里豪掷84亿买下新加坡第一高楼”,2023年年初的传闻“马云卸任阿里中国区职务并移民新加坡”等,这些传闻都曾被阿里巴巴方面迅速澄清,但对于此次张瑛的大手笔购房,阿里方及马云尚未给出回应,毕竟其性质仍是“个人投资”。
站在今日向前回看,也只能感慨一句太阳底下无新事。SOHO中国创始人潘石屹就在美国拥有大量地产投资,潘石屹夫妇多年间在美国陆续购入的商场、写字楼与豪宅等房产价值达到数十亿。
而李嘉诚十多年前开始重金投资欧洲市场,被外界评价“买下半个英国”。可以说,当初李嘉诚转战欧洲市场的大背景,与如今马云妻子新加坡购房的大背景颇为相似,当时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样放缓。
不过,彼时彼刻与此时此刻还是有所不同的,李嘉诚在英国脱欧之际抄底入场时,欧洲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但眼下,欧洲经济前景难言乐观。新加坡便不同了,2023年亿万富豪人数榜上,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七,继瑞士之后的新“富人天堂”新加坡,正在以低税收政策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超级富豪。
只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所谓的“天堂”究竟能存续多久,就是未知数了。当年在英国风光无两的李嘉诚,如今便被英国“背刺”,今年2月份,外媒报道称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与李嘉诚执掌的长和集团旗下电信公司Three UK的合并案,被英国政府以“国安理由”叫停,陷入了漫长的调查阶段中。
再谈企业家精神
说回张瑛新加坡购房一事,它之所以引发热议与争议,还在于互联网行业泡沫和热钱褪去,进入低红利的存量时期后,阿里巴巴过得并不算好。可以说,此事影响的不止是“大众信心”,也让外界对阿里巴巴的未来更加存疑。
2023年马云回归阿里巴巴,并在阿里内部会议上提出了集团未来的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作为国内起家最早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过去一两年的处境颇为尴尬,在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的多方夹击之下,阿里巴巴逐渐失去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传统电商时代落幕,国内电商行业步入一个全新而又残酷的新竞争阶段后,外界和资本市场期待着马云的回归能带阿里巴巴走出困局,在红海中重振旗鼓,但归来的马云却似乎并没有多么看好阿里的未来。
2023年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拟于11月21日出售阿里巴巴创始人股份,分别减持5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按当时阿里巴巴87.07美元/股的价格计算,减持股票市值约8.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4亿元。
马云在阿里巴巴股低位大幅减持,被外界视作是对“阿里未来的看衰”,当然也有声音认为创始人减持再正常不过,但抛开“减持总量”谈意义和影响,显然是不科学的。
阿里巴巴2019年11月重返港交所时披露的招股书中,马云持股约6.1%,也是那时起,马云开始持续性减持,2019年11月至2022年2月,马云减持了约350亿至500亿元的股票,持股比例降至4.5%。
不过,2023年第四季度,马云又增持了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同时阿里巴巴另一位创始人蔡崇信通过其家族投资平台蓝池资本管理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购买了1.5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两个人合计增持2亿美元。
一般来说,创始人增持护盘释放的都是积极信号,但增持后马云的持股比例也仅回升至4.3%,5000万美元的增持与过去几年的减持总额相比,也很难称得上“大手笔”。更何况,两位创始人合计增持的2亿美元,仅有马云家族信托减持的8.7亿美元的1/4。
三年前,马云还在湖畔大学畅谈“企业家要比谁都相信未来”,但如今他的行动却昭示着对阿里未来的看衰,也并未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树立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榜样。阿里未来驶向何方外界很难预言,但对于国内经济大势,业内外的共识仍是长线看好。
在一月份举行的以“重建信任”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当前中国正在从基于投资和基础设施等的增长转向基于创新引领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以为推动各国重建信任作出重要贡献。
在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不少企业家也在持续向外释放积极信号,如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周期性的行业有底部的困难期,一定也有顶部的收获期。在底部,焕新变革的脚步不能停,变压力为动力,练好内功,迎接周期顶部的到来。
过去几十年里,不少企业家被捧上“神坛”,但只有到关键时刻,才是企业家精神见真章的时候。所谓企业家精神,既是商业上的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也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立足更高远的视野格局。
评判一个企业家的标准,从来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