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半个娱乐圈后,她不想再重复自己(组图)
李静有太长时间找不到这种紧张的感觉了。
回顾此前的职业生涯,她有着一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多年的主持生涯里,她几乎采访尽了中国所有知名艺人、公众人物,后来又借助个人品牌成功跨界,进入电商领域,做直播带货、投资商业项目,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如今,人到中年,事业和生活都步入平稳期,她意识到自己已然活在一个无形的舒适圈中。
李静开始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找回年轻时的那种紧张感。她去滑雪,“唰”的一下从中高级道冲出去,没觉得特别刺激;去潜水,“噔”的一声跳入水中,只觉得特冷……这些运动都没唤醒她的肾上腺素。
“我这人可能不能在这种事上找刺激,还是要在一个人物身上、在一件自己有点驾驭不了的事儿上找刺激。”意识到这一点,李静重拾主持人身份。
前不久,她的最新纪实人物访谈节目《听你这么说》在优酷人文独家播出。李静带着困惑出发,沉浸式倾听受访者的生命故事,关注其内心世界的表达,与观众一同进入一场解惑之旅。
2002年,《新周刊》曾将李静评为“最佳谈话类节目主持人”;2009年,她又凭借《非常静距离》获得“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主持人”。多年之后,在《听你这么说》开播之时,我们再次采访了她。从王牌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到投资人、公司CEO,李静不断翻开一页又一页的人生新篇章。如今,仿佛已到了下山的年纪,她却又上了一座山。
久违的紧张感
筹备和录制《听你这么说》期间,李静格外兴奋。
对她来说,这是一场全新的体验。以往她的采访基本在室内,“大多是即兴式的,一气呵成,让采访嘉宾在两个小时内对你掏心掏肺,情绪起承转合,有人会哭,有人会笑,我觉得特得意”。
但《听你这么说》不一样,它使用类纪录片的手法处理探访过程。主持人李静走进嘉宾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其进行自然、深入、沉浸式的对谈。
此前,李静既没做过纪录片,也没有做过这种沉浸式访谈。每次录制时,她完全不知道现场会发生什么、嘉宾在采访当天状态如何。采访之前,她会在脑海中构思一些问题,但有些情况下,嘉宾全然没有往她设想的方向聊,她只能重新架构提问框架。
前两期录制结束后,她浑身酸软,怀疑自己最近是不是肝不太好,去了医院检查身体。查了半天,没查出任何问题,她才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导致肾上腺素飙升。“你紧张就会专注,就会用心,才会出好东西。我有太长时间找不到这种紧张的感觉了。”
人到中年的李静,带着困惑重新出发。(图/受访者提供)
这不是李静第一次尝试节目的新形式。更早的2021年,升级改版的《非常静距离》回归。节目颠覆以往的传统发行模式,选择首发于短视频平台;节目组也走出演播厅,和嘉宾在户外进行对话。
升级改版的《非常静距离》第12期,嘉宾是玲花(左)。(图/@非常静距离JING)
虽然走出了演播厅,但《非常静距离》的升级并没有让李静特别满意。一方面,艺人方提供的场景不是他们平时生活的主场景;另一方面,艺人们留给节目组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做到偏纪录片式的沉浸式采访。
这正是《听你这么说》的可贵之处——嘉宾处于一个正在进行的、比较有意思的新闻节点,节目组用这个点来牵动整个人物的走向;拍摄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让当事人得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
同时,李静和节目组敢于对一些嘉宾说“不”,她希望每一个采访嘉宾都能给足拍摄时间。有些“大牌艺人”,虽然来了肯定对节目的流量有帮助,但只能给她两个小时,她会拒绝。她需要对方能交给她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甚至更多时间。
李静与《听你这么说》的嘉宾刘震云(右)一同吃饭。(图/受访者提供)
“现在观众想看一个明星并不难,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为什么还要专门抽出两个小时,在一个演播室,带着观众,听对方叽里呱啦把话说完,然后我就走了?那是一个秀,嘉宾能聊完自己想聊的,观众看了也高兴。”李静不想再做这样的采访,她以前做够了,“我想给观众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访谈,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这个人可能有停顿、思索,那也是他真正的停顿和思索,即便这需要拍摄好多次、好多天,我也愿意拍。”
这档节目没有答案
《听你这么说》第1季一共12期,12位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没有特别大的流量艺人。
第一期的嘉宾是歌手朱哲琴。20世纪末,她凭借《阿姐鼓》《央金玛》等唱片专辑,红透全球。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哲琴在公众视野“消失”。直到2023年,《封神:朝歌风云》片尾曲《回归》由她演唱,让大众再次想起这位空灵、传奇的世界级女歌手。
李静去采访朱哲琴时,朱哲琴正在阿那亚·金山岭参加“艺术家驻留创作计划”。通过在金山岭三个月的生活,她将山谷中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自然的声音融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在山谷音乐厅带来一场名为《问山》的主题音乐会。演出结束的第二天,李静跟着朱哲琴早起爬山,倾听山间溪水的声音,被群山、古长城与人之间的连接治愈。
李静和朱哲琴(左)在山谷音乐厅中对谈。(图/受访者提供)
第二期的嘉宾是中国女足国家队前门将赵丽娜,她曾多次随队获得世界级荣誉。2023年4月退役后,赵丽娜结束18年的球员生涯,参加《乘风2023》,成功破圈。节目中,她作为“星球计划”足球公益项目发起人,来到云南丽江白沙古镇,给当地的小孩子上足球课,推广足球教育并捐赠足球物资。李静在赵丽娜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被看到,希望光打到自己身上”的特质。
李静觉得,《听你这么说》这档节目应该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折射自己。朱哲琴和赵丽娜,一个云淡风轻,一个勇往直前,她们所代表的两种人生阶段和心态,特别能代表镜子的两面。
李静和赵丽娜(左)在白沙古镇。(图/受访者提供)
2023年下半年,建筑师马岩松在深圳筹办他近年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个展“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借此机会,李静邀请他成为节目的嘉宾。在与马岩松看展、交流的过程中,李静了解到他对城市建筑的创想,感受到他依旧饱满、热情的工作状态。
听说马岩松至今还亲自参加招标会,李静由此反观自己,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停下来,我们不能活在过去、活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只跟自己喜欢的人接触,把让自己难受的人划出自己的生活。”李静说。
拍摄刘震云那期节目时,正值刘震云的作品《一日三秋》被搬上话剧舞台。李静跟随刘震云前往其老家河南延津,记录了导演、编剧、演员的整个采风过程。看到刘震云在老家还在用着他妈妈40年前用的老式家具,李静深受触动,猜想他或许要在这种熟悉感之中才能找到自己,写出当年的文字。
李静和《一日三秋》导演、编剧丁一滕在延津采风。(图/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节目要叫《听你这么说》?李静认为,这意味着没有答案。尽管很多嘉宾的人生态度和选择跟她并不一样,但她不会过多地跟嘉宾争论,她希望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李静表示:“我以前采访了很多人,采访过程中,其实我内心的弹幕是特别多的,对我来说那是个杂念。今年我能心平气和地倾听别人,我已经成长了。”
“我们很多人会慢慢进入自己的一种固有评判(体系)当中。对其他人或事,拿自己那把尺子去量——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以此证明自己是个完美的人。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很简单地去评判一个人。”李静把这个节目当作自己的一次修行——如何放下偏见、放下不同,真正地观察别人、倾听别人。
她有一种微妙的恶作剧心态:她想将《听你这么说》做成一个“长寿节目”,三年之后,当再次看到一个跟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很不一样的人的时候,自己的反应与三年前会有什么不同?“我真的放下偏见了吗?真的放下评判了吗?我想看看这个过程。”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图/受访者提供)
被命运选择的幸运儿
李静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
本科在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手风琴,毕业之后,她没有选择成为一名老师,而是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电影学院,她陆续学习编剧、制片,跟电视工作没有多大关系。
1993年,她被北京电视台新闻部看中,担任《北京您早》的主持人。在北京台工作四五年后,一次特别巧的机会,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想寻找一些比较“洋气”、不是特别正的面孔,李静被幸运选中,进入央视,主持了《欢聚一堂》《周末大回旋》《精彩十分》等节目。
“我一直在被命运选择,在被选择的过程中,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拒绝。也不知道对方为啥看上我,你们让我来我就来,只问了一件事——工资多少钱。”职业上的幸运,也让她养成大胆、任性、不安分的性格。
时代的风吹向勇敢的人。(图/受访者提供)
1999年,她从央视“裸辞”,“这在当时是个事儿,没人从央视辞职的”。当时的李静,算是个另类。
辞职之后,她才真正感受到生存上的挑战,兜里一毛钱都没有,“真的非常慌,没有安全感,又有一种非常大的挫败感”。此时,她的生存本能被激发出来了,她去说服正好没有工作的同学跟她一起创业,大家每天坐在麦当劳里讨论应该干什么——因为麦当劳可以免费续杯。
筹备了整整一年时间,2000年,《超级访问》横空出世。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档双人主持的谈话节目,李静和戴军这对黄金搭档,也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合作。
李静和戴军搭档主持《超级访问》。(图/《超级访问》)
回顾20多岁这一人生阶段,李静觉得自己最大的困惑就是别人不知道她是谁。电视台论资排辈,她作为一个年轻人没有机会,却总被人问:“你在电视台啊,那你是主持哪个节目的?”被问得多了,她也开始反问自己:“是啊,我主持了什么节目?”她希望让别人知道她是谁,不想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最终,她选择离开央视。
“让这个城市大声喊出我的名字。”后来,李静把这句话送给作家饶雪漫,使之成为电影《大约在冬季》中安然(马思纯饰)的台词。霍建华饰演的台北摄影师齐啸问安然,为什么要留在北京,不跟他去台北。安然回答道:“我要让北京大声地喊出我的名字。”
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幕,李静回想起自己的青年岁月,泪流满面。
(图/《大约在冬季》)
“我喜欢做一分钱都没有,也没有资源的事儿”,凭着这股子拼劲,李静做了一个又一个节目,《美丽俏佳人》《非常静距离》……直到2008年,她敏锐地察觉一个新的商业时代即将到来,于是创建乐蜂网,获得红杉的投资,签约达人,做化妆品品牌。第一个月,乐蜂网创收10万元;到了2014年,乐蜂网年收入达20亿元。“30多岁时,我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有一点冒险的事情,正好赶上了中国最好的创业风潮。我不觉得自己多厉害,是那个时代给了我运气,而我的勇气把握住了运气。”李静说。
经历过振臂高呼的年代,李静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迷失,身处其中,她分不清眼前的梦想到底是团队伙伴们的,还是自己个人的。很多时候,她只是被架到那个位置上,被簇拥着往前走。但走着走着,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
李静曾赶上中国最好的创业风潮。(图/受访者提供)
到了40-50岁的人生阶段,李静更想回到个体身上。她不再像20多岁时那么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转而回到自身,关注自己到底快不快乐,眼前的梦想是不是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值得去做的事。
她不知道下一个十年自己会如何发展,或许就只是坐着“听你这么说”,因为很多问题没有答案。自己的想法属于异类吗?跟自己一样大的人是这样想的吗?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眼前的困惑是否只是一时的,是不是只是自己在给自己找不自在?带着所有的困惑,她希望在节目当中,在跟别人的交流和倾听当中,一步步去寻找答案。
人生只有一件事
李静不否认自己是个喜新厌旧的人。
和朋友去过的餐厅,无论多好,她也不想再去一次;饭局上的陌生人越多,她越兴奋;创作上,她总想做出更多新的节目。
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喜新厌旧和一根筋相辅相成。虽然做过的节目很多,但每个节目做的时间都特别长——《超级访问》做了16年,《美丽俏佳人》做了16年,《非常静距离》做了13年。
近20年来,她经历过有人想把她的节目夺走、有人抄袭她的节目,也熬过了收视率的低潮期,很多人劝她把节目停了,她不听,硬挺着。“节目的命是我自己保来的。它就像一条宠物狗,你不能只享受它年轻时带给你的快乐,你也要接受它步入老年时的衰老,你要伺候它。节目也是这样的,它有它的衰老期,当然,到最后关头,我会关掉它,前提是在那之前,我已经做了所有的挽救和努力。”
在《听你这么说》第3期中,李静和财经评论家叶檀聊到了“差不多就行”的人生理念。以前,李静的人生词典里没有“差不多就行了”,只有“不进则退”,“我太希望做好了,导致我在投入一件事情时,心态和动作是变形的,不放过别人,也不放过自己,我的整个状态就是一种输不起的状态”。
李静和叶檀(左)对谈。(图/受访者提供)
如今,她开始接受“差不多就行了”,虽然还是认真地干,但在心理上,她学会放过自己,接受一件事成为不完美的样子,它可以失败,可以是60分——这也是她自己给目前的《听你这么说》打的分数。
近些年,李静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花更多时间与朋友相处、聚会;观赏大量小众电影。“我想知道这个地球上的人都在想什么?他们如何对待爱恨情仇?”
话剧也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她被朋友邀请去看话剧,结束之后被叫起来,变成现场主持人,她也不装,会立即跟不认识的人互动。她觉得,这是现阶段的她所需要的。
《一日三秋》剧本围读。(图/受访者提供)
她还不时去上一门叫“一件事”的人生课程,她学会了,人生只有一件事儿,那就是“活好”。如果我们没有活好自己,干什么事情、拥有多少财富、获得什么样的功名利禄,都不会快活。上课过程中,她逐渐学会如何“修习”自身。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她自愿成为“学长”,为所有来上课的学员服务:在门口做接待、叫学员起床、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我太久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了,我活得太自我了,我有助理,到了公司就有人替我干所有的事情,这不对。所以我来这儿,学着把自己变小。”李静说。
去年年底,她和十几个朋友去冰岛、格陵兰岛旅行了20多天。巨大的蓝色冰盖从她眼前漂过,身旁几亿年的石头比比皆是,她感受到了世界的浩瀚和自我的渺小。“我们如同尘埃,来到这个世界,转瞬即逝,难道不应该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吗?”
李静从纪念品商店买回一些小石块,放在家里,在上面点香薰。她想提醒自己,在更广阔的时间维度上,眼前的很多困难都不是困难,不能再等了,现在要马上行动起来。
李静在格陵兰岛。(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