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阴影下的中国两会,李强仍表现乐观(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中国经济疲软压力下,中国总理李强将在全国人大上面临严峻问题。但他表现出乐观态度。而德国也希望继续从中国市场获益。
图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论坛上,他当时表示,中国经济仍将为世界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总理李强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谈到经济问题时,他喜欢用天气作为比喻。例如2023年6月他首次出访柏林,并与德国企业代表交谈之时。
“这就好比雨天赶路,如果总是低头看脚下,看到的便是满地泥泞;如果能常常抬头看前方,就能看到雨后的彩虹。”李强如是说。他也指出,经济有其自然周期,中国经济也有周期。
作为最高级别的领导人,李强希望重新调整中国经济:公平、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国际框架条件已经恶化,保护主义抬头和需求不足就是例证。中国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房地产业岌岌可危,而该行业曾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
随着内需放缓,消费者更愿意储蓄而不愿花钱。物价正在下跌。专家们在谈论通货紧缩;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比通货膨胀更加危险。因为消费者会推迟购买决策,希望以同样的金钱购买更多的东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
在二月中旬春节前,中国沪深300指数创下五年新低。中国政府立即撤换了证监会主席。目前,反映上海和深圳两个主要交易所股价走势的该指数已有所回升。
寻找“彩虹”?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总理李强将向全体代表发表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在下周于北京召开的两会上将有近3000名代表希望听取总理的报告,了解他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让中国经济重回正轨。
而“5%”是一个神奇门槛。专家们正在数字之间来回解读:李强的经济增长目标会超过5%,还是在5%左右?根据初步数据,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2%。
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31个省份中有17个未能实现2023年预定发的增长目标。而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一月底报道:“ 相比2023年GDP实际增速,13个省份上调了2024年GDP增速目标,5省份持平”。这也意味着,其他13个省份已经下调了今年的目标。
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人民期待上任一年的新总理李强能明确表态。按照以往传统,总理会在为期多日会议的最后一天与国际媒体见面。这场记者会将会现场直播并有英语口译。尽管这场见面会经过精心安排,包括提问者在内的所有环节都已安排妥当,但仍不减外界的好奇心。
中国工商银行(ICBC)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严瑾指出,由于房地产市场严重陷入困境,中国内需必须成为出路。“然而,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在2023年第四季度再次下降。12 月份零售额的显著下滑加剧了人们对需求疲软的担忧,”她在法兰克福的一场研讨会上如是说。“刺激消费对于增长至关重要。”
从中国领导人的谈话以及官媒新华社的报道来看,人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当中国谈论“扩大开放”和“支持全球化”时,具体的路线将是什么。外商直接投资是除了消费之外的另一个增长动力。中国仍然需要外国资本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内陆省份。
在这方面,德国经济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数据,2023年德国企业对中国(包括香港)的直接投资达到近120亿欧元,创下新高。相当于2023年德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十分之一流向中国。
去年12月,中国政府单方面对德国公民实施15天免签入境。中国欧洲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对《商报》表示,这一举措是对投资者“具体而实际的改善”之一。“中国确实向商界敞开了大门。”
这项免签政策将持续至2024年11月底,同时也适用于来自法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马来西亚的公民。这些国家主要是财政实力强大的欧盟国家,而且与中国没有根本性的政治冲突。
“解码中国”是德国之声的一个系列节目,从德国和欧洲的角度对中国在当前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论点进行批判性解读。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