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作品译中文被骂“叛国贼”,长子16岁自杀,小儿子19岁被火车撞死,她的悲剧从何而来?(组图)
这是比小说更残忍的真相——你不疗愈,孩子会替你去死,孩子会成为妈妈的替死鬼。
著名华裔女作家李翊云6年之内两个儿子接连死去,大儿子16岁自杀身亡,二儿子19岁前段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内被火车撞击身亡,据闻也是自杀。
这让不少人感到震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儿子相继赴死。
那对于如今是两度丧子的李翊云来说,又得要承受多大常人所不能想象的痛苦和煎熬。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悲惨境况?
李翊云,著名华裔作家,在30岁的时候放弃医院博士的学位开始写作,获奖无数。
首部短篇小说集《千年祈愿》上榜《纽约客》“最值得期待年轻作家”,在2012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可以说她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叙事样本。
2012年却被曝出患有抑郁症,两次尝试自杀,在康复后,她出版了回忆录《亲爱的朋友,从我的生命写进你的生命》,把抑郁症的经历变成了文字,但此时她虽然是康复了,但却还没完成自我的疗愈过程。
之后,她儿子自戕身亡,她以自己和儿子为原型,在2019年写下《理性终结之处》。
乍眼一看,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位坚韧且强大的女性。
但只有读过她文字的读者才能感知得到她那始终挥之不去的忧伤,“以极大的坦率和洞察力,驾驭了悲痛和坚韧、失落和重生的两极”。
而她的压抑和抑郁要从她的原生家庭乃至于她的母亲开始讲起。
李翊云回忆过自己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一位随时暴怒的母亲,她描述,“我母亲的不快乐是尖利的,我父亲是沉默的,我姐姐是苦涩的”。母亲虽然是位很优秀的教师,但家里却是个暴君,“她的冷酷和脆弱都来得猝不及防,唯有平息她的情绪,平息她的怒火,让妈妈重新变成个快乐的孩子,我们才有呼吸的余地”。
可见,李翊云的原生家庭对她而言是十分阴暗且令她恐惧的,她十分害怕母亲变疯,因为她的外婆在生完母亲之后已经神经错乱了,母亲也时常威胁她们,如果不听话,自己就变得和外婆一样。
她作为最小也是母亲最偏爱的孩子,总是被派去安抚母亲,但也因此必须承受令人窒息的“特殊待遇”。
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将她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会经常翻看她的日记。
为了抵抗母亲,李翊云便用母亲看不懂的英文写日记,所以英文成了她的一个保护屏障,也成为了日后她用英文写作,即便被诟病为“不爱国”也一直拒绝自己作品被译回中文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毁灭型母亲,她给李翊云带来的深度创伤直至李翊云成年后都未能疗愈。
李翊云长大后没有任何情绪失控的时刻,甚至没有砸碎过一个杯子,但这往往才是最可怕的极端。
她没有处理好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没有疗愈好原生家庭的创伤,便再度走入另一个家庭,自己轮回成为了母亲这一角色,这无疑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去到了另一个游泳池里,依然会容易被淹没。
她虽然没有成为母亲那样的“暴君”,但她却成为了一个“忍者”,凡事隐忍不发,可这种沉默和隐忍在家庭中远远比争吵更令人恐惧,往往造成的是对自己身体的伤害,乃至对孩子的伤害。
原生家庭的创伤同样会传承给孩子,在心理学有这么一个词形容叫“代际创伤”。
简而言之,在一代人发生了创伤以后,会影响下一代,甚至影响下下代的心理现象,叫做代际创伤。
好的,坏的,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原生家庭的烙印,也会有集体意识的烙印。
如果我们一直闷头在畸形的关系当中,那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毕生目的就只剩下对抗或逃避,不仅赔付了自己的人生,还会复制命运,把这种宿怨传承下一代。
逃避无用,但疗愈却一定有用。
疗愈体现在各个方面,和解和理解,对自我的松绑,找到自己的核心语言,沟通的疏导,直面创伤,与隐藏的创伤对话等等。
疗愈创伤不仅能使我们变得强大,而且还能反过来影响改变自己的母亲乃至一段段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