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生表面准备公务员考试,实则在准备杀人!从小对犯罪小说感兴趣,行凶后喜形于色......(组图)
2023年5月,韩国釜山的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那是深夜,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独自拖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在街上蹦蹦跳跳寻找出租车,一副旅行者的模样,她的目的地是庆尚南道梁山市东面的洛东江边。
开始司机还很好奇,那么晚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去江边,但是考虑到可能是游客就没有多问。
然而让司机疑惑的是,女孩大半夜到这个公园的江边,拿那么大的行李箱进入草丛后,却没见有人接应。于是司机决定等待一段时间,说不定可以载她回程。
但是等女生从草丛出来后,很明显箱子变得轻了许多,这时候女生并没有认出该司机就是送她来的那位,想着正好有车可以回程。
越想越奇怪,警觉的司机最后选择报警,接到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没过多久果然在附近发现了一具残缺的尸体,显然这位乘客不是去公园里游玩,而是抛尸。
通过街边的监控,警方很快就追踪到了女孩的家庭住址,确定了女孩的身份,从接警到抓捕仅仅用了3个小时。
年轻的女孩为什么要杀人后分尸?受害者和她之间是什么关系?警方带着疑问例行传讯,然而在大家面前的是位文静的女孩,她戴着眼镜、圆圆脸蛋、身高矮小、声音细软,一副人畜无害的“乖乖女”形象,就连办案多年的刑侦专家都开始怀疑,这真的是凶手吗?
但是,警察在女孩家里发现了抛尸使用的行李箱,打开后发现还有少量的血迹,询问中女生一口咬定是自己前两天流产,扔出去的一个死去的胎儿,警方立即联系医院,通过全面的检查后发现该女生并没有任何的妊娠流血的迹象,于是逮捕了她。
"乖乖女“在家
啃老看犯罪小说
这名残忍的凶手就是23岁的郑有贞(音译),父母在她一岁的时候分开生活,6岁的时候父亲因卷入经济案件而入狱,最后她是和祖父在釜山市住。
在18岁高中毕业后她没有考大学,家长们并没有对她施加压力,而是选择继续支持她,失业在家的她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祖父就这样一直支持她生活长达五年,期间她也没有出门找任何工作。
在长辈的眼中,她是一个很乖的孩子,这些年没有出门工作,也没有社交,一直在备考公务员,所以祖父才会一直照顾她,没想到孙女不出门、不社交的行为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在研究怎么杀人。
其实在青少年时期,郑有贞就很迷恋犯罪类的小说和电视节目,随着年龄长大她开始主动去搜索一些关于杀人藏尸的案件,尤其对犯案手法特别的有兴趣。
警方的调查资料中显示,郑有贞在着手实施杀害他人的时候,提前在图书馆里借阅了30本关于杀人方法和不留痕迹处理尸体的书籍,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解剖学、法医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了人体的致命部位和肢解方法,也就是说她的所有行为都是有预谋的。
这种预谋更像是验证书本一般的实践,她会很留心犯罪节目中的犯案细节,也会反复观看和研究,特别是一些剖析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以及犯罪手段的片段。
为了模拟练习,印证自己的行为,她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寻找受害者,用自己的实践来一步步的靠近谋杀的发生,每一次和预想受害者接触都给她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何让受害者放下防备、如何获得受害者的信任。这些也帮助她坚定和清晰自己需要寻找什么样的受害者。
“我想试试杀人”
在郑有贞“乖乖女”杀人碎尸案中,让很多人办案民警很诧异的其实是她杀人的原因。
当警察问起她杀人原因的时候,郑有贞的回答是“我就想试试杀人”。
真是大跌眼镜,对杀人这件事好奇,并且付出行动,寻找无辜的他人下手,这样的变态逻辑,让大众很难接受,对于鲜活生命的不在乎,让人失去最基本的理智,也让她周围的亲人开始恐慌。
对杀人感兴趣,那么一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这点在郑有贞身上却行不通,她更像是对杀人这件事感到好奇,就像是对骑电动车好奇,希望自己可以真正骑一次那样。
在脑海里她会不断地反复策划自己如何实施杀人,直到找到合适的机会后,确认合适自己的杀人方式后便开始着手。
在她的计划中,同龄人成为了首要目标。于是她在一款专门提供上门家教的APP上搜寻猎物,期间曾联系过50多人,最后锁定了一位年轻、身材瘦弱且矮小的女家教。
伪装成为迫切需要家教的家长后,她开始和这位老师进行沟通,但是老师在看到她提供的地址有一些偏远后表示拒绝,毕竟老师是刚出来兼职的大学生,跑那么远路费也划不来。
但由于郑有贞苦苦哀求,这位可怜的女老师还是放下警惕答应授课,考虑到家庭住址比较远,所以女老师决定让“家长”把孩子带到自己位于釜山市金井区的住所。
这时候,郑有贞从二手市场搞来了一套学士服后伪装成为“孩子”,她还特意剪了个学生头,身材矮小、文静戴圆框眼镜的她让人感觉就是中学生的模样,以至于在抵达女老师家里的时候,女老师几乎没有怀疑这就是“家长”本人。
在老师专注于授课的时候,郑有贞则是伺机行动,进门没多久就观察好了女老师家里的地形,于是她开始实施自己在脑海中练习过无数遍的杀人计划,从书包里抽出刀快速攻击。
尸检报告中可以看到受害者曾遭到多达100次的攻击,就这样女老师被她残忍地杀害后被分尸家里。
紧接着,郑有贞踏着欢快的步伐回到家中取行李箱运送尸体,因为她的计划中还有抛尸的最后完美收官,这种接近成功的快感体现在她返回家中的监控里的蹦跳身影。之后就如文章开头写的一样,她打车抵达江边抛尸后回家,最后被出租车司机报警抓获。
普通人会变成
杀人犯吗?
最近热度很高的河北三名初中生杀人埋尸案中,案发后三位孩子可以面不改色装作没有什么发生一样去学校上课,有些类似郑有贞实施暴力杀害分尸后还可以蹦蹦跳跳的回家拿行李。
低龄化的犯罪受害者大多数是随机的,或者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施暴者往往在外人看来一副善良的面孔,从而很难第一时间让人怀疑,甚至这样的施暴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感都是不足的。
郑有贞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犯罪前科,那么普通人看看犯罪电影和书籍就可以变成杀人犯吗?英国心理学家Derren Brown曾对此做过一个诱导实验的纪录片《Derren Brown:The Push》,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更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可能会被教唆去犯罪。
更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在生活中很可能是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例如喜欢独来独往,没有社交的窗口释放自己的情感。就像事后,郑有贞的同学们都很难回忆起班里还有这样一位同学一样,被社会忽略后,虽然很多人表面上感觉没有任何异常,甚至自己也觉得没有任何大问题,往往都是最大问题的隐患。
而当他们面对一些教唆时,就像是郑有贞无意间年少时看到犯罪小说,一种奇特的快感让她开始对这种行为产生憧憬和幻想。所以在韩国很多犯罪案件几乎都不能完全公开,毕竟很难保证看到的人是否会潜意识地学习,以及在心里开始产生莫名的尝试的冲动。
写在最后:
物质幸福的年轻一代并没有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没有真实的在劳动中获得力量,而是在物质的无忧无虑中开始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物,甚至对伤害他人事情变得漠不关心。
很多心理学家都参与到分析郑有贞“乖乖女”杀人碎尸案中,给她的犯罪心理做了很多专业度高的解释,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帮助她找到了借口和理由。在当下社会压力和生活学习压力超高压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理由开始变得冠冕堂皇的借口时,也许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