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坐邮轮去公海考奥数?太魔幻了!(组图)
这几天看了个新闻,真是笑死我了:一群国内家长要带娃去公海邮轮上考奥数了!
情况是这样的:
近来小红薯上有家长发帖说收到小学生奥数比赛“希望杯”的比赛邀请了。
但奇葩的是,考试地点居然是在一条邮轮上!还要经过公海去韩国!
看资料显示,邮轮的发船日期是今年的8月4-8日,天津出发前往韩国济州岛,5天4晚。
价格么则根据舱位从8980元到10980元不等。
消息一出,一些有钻研精神的瓜友就开始打探情报了——
目前从天津出发去韩国的国际邮轮,只有爱达邮轮的地中海号,和天津东方国际邮轮的梦想号。
但爱达邮轮的地中海号8月份的航次和帖子里的时间对不上。所以大概率就是天津的梦想号咯!
看到这个新闻我就想起来当年双剪郑策颁布,当时就有人传出新东方要举办公海暑期集训营要,把邮轮开到公海上办补习班的那个笑话。
虽然后来被老俞辟谣了:
但这还是给众多的辅导机构和竞赛杯赛打开了思路和格局啊。
这不是类似于香港家长回罗湖打娃的操作思路吗?不过怎么都感觉更高级,目标更远大!更有格局!
奥数这玩意,生命力真有如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啊!
话说我Bing是亲眼见证了奥数这东西是怎么从全民火爆人人疯狂,到后来的反复降温过滤民众热情冷却,再到现在星星之火死灰复燃的全过程。
2015年,还是奥数最火的时候有人统计过一组数据:
上交发表的《五年来上海市小学生校外奥数学习状况调查》显示小学生选择校外奥数课程的比例。
一年级时(2008~2009学年)的35.27%,
三年级时(2010~2011学年)的68.49%,
五年级时(2012~2013学年)的71.25%。
五年级一个班,超过70%的孩子都在学奥数!
因为“奥数本质上是一个升学筹码,为升学服务”。
需要学奥数的娃,家庭肯定是属于要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人群:
例如:要考某名校,拿到杯赛奖状即拿到门票。
例如:要考某名校,入学考有奥数,不学也得学。
但由于全民奥数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多次发文,铁腕严禁各类学前教育和小升初阶段的“违规竞赛”,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什么“希望杯”“迎春杯”,这些曾经面向小学领域的全国性奥数比赛都被叫停!
但即使后来“希望杯”已经被纳入2019-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也只能面向高中生开展。
在一次次的严酷打击之下,奥数班只能从地上明晃晃的敛财变成地下游戏,各类竞赛八仙过海暗度陈仓。
有伪装成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游的;
有隐藏地点打一枪换一地方搞游击的;
还有直接把比赛放在港澳甚至办出国门的。
对于这些杯赛举办方而言,换个马甲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但话说回来,这一系列举措,也确实大大降低了家长对奥数的热情,增加了孩子学奥数的门槛。
再加上3年前的双剪持续给课外辅导班降温,让硝烟滚滚了几十年的教育资源争夺战看似开始有了偃旗息鼓的迹象,这几年的奥数也确实不像之前那么狂热了。
但问题来了:这场战争会轻易消停吗?
哈哈哈哈,这么想的人,肯定是没有熟读中国近代教育史!
没听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吗?不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吗?不晓得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吗?以为众多名校、培训企业校长大人都是吃素的吗?
初中政治中心思想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切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事物,都是纸老虎。
考试的本质不是检验教育成果,而是人才筛选啊!
只要还有市场,只要家长还有这种需求,小学奥数和小奥杯赛就不可能死绝。
即使教育部明天后天再来各种政策,记住:
无论政策怎么变,但最根源的社会人才竞争法则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它永远都在淘汰不能适应竞争的人。
所以奥数的死灰复燃那是必然的。
每次提起奥数就话题不断,很多家长对奥数是“爱恨交加”,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奥数,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支撑奥数背后最巨大的刚需就是——小升初择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
这也是国家禁奥十几年却越禁越火,无论教育局如何打压都打不死的根本原因。
所以,教育资源的争夺,才是奥数热的根本原因。
而不是所谓的“启发思维,有益智力。。。。”等等等。
一位资深鸡妈,把为什么要学奥数简单粗暴地说清楚了,我直接引用:
国家提倡小学减负,但学校里学的东西又都比较浅,个个考90、100,分不出上下。
奥数的出题范围远超国家教学大纲义务水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就为淘那5%,好学校发明了“考奥数”,用来筛选优质生源。
君不见什么“迎春杯”(每年10-11月份报名)、“巨人杯”(每年3-4月份报名)等等,数学考的都是奥数。这些杯赛成绩在小升初时可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考得一等奖,加分作用更大。
奥数学过才能掌握解题方法,没学过无从下手。这些与孩子智力无关,与后天训练有关。所以,以我的经验奥数还是要学的,而且要早点学,不要太晚,太晚就赶不上小升初了。
大女儿是小学四年级才开始学奥数的,五年级时报考北京八中少年班没考上,输就输在奥数。
五年级后参加过各种小升初盲考(指学校为择优生源组织的背对背考试),数学时一律考很多奥数题。如果没专门学过奥数的小朋友,就特别吃亏,因为这考的不是智商,而是“学没学过”。你说由于没学所以不会,这多少有点冤。
所以轮到小女儿上小学,我在二年级时给她报了奥数,比姐姐当年学奥数提前了两年。
这类鸡妈看清形势(盲考考奥数),又知道自家娃的优劣势,于是果断在全家上下贯彻奥数,意志坚定,无怨无悔!
对于这个群体的家长来说:与其说奥数班是考孩子的,不如说是考家长的。家长的态度与执行力决定孩子要不要学奥数。
但是如果你也学过概率,你就会知道:按照人数和名校录取数的比例,像前几年那样小学总体学生中超过70%在学奥数,完全是不正常的。
名校没法录取那么多娃嘛!
假设名校只能消化全部学生的5%,那就有65%学奥数的娃是在“陪太子读书”,当分子的分母,当红花的绿叶。
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甘愿让娃“陪太子读书”?花钱不说,还搞得家里鸡犬不宁,娃11点都睡不上觉,丧失理智?
还不是因为群体竞争带来的恐惧感啊!
这些年,看到很多家长都会为自己不理智的决定找各种安慰话术。
什么不指望娃能拿奖,但是奥数能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开拓智力。
什么刷题也是锻炼毅力,培养一种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人生没有白学的东西。
其实这都特么跟学钢琴是为了练毅力一样的鬼扯理由。
逼娃长期做什么反娃性的事儿不特么都是锻炼毅力啊?
刷题是一种类似于短跑冲刺的“短期行为”。
因为本质上,刷题是反人性的。
高考前我们能猛力刷题,是源于巨大的压力激发了无穷的斗志。
在“非临考”状态自主高强度刷题的人,基本不可以归类为正常人。
“短期行为”需要意志力,但人的意志力也是会被消耗完的。
而长期高压刷题所谓“刷题锻炼毅力”,结果就是把娃训练成麻木的刷题机器,反而会给娃造成身心损害。
还有那句“人生没有白学的东西,将来总是有用的。”
虽然让人一下子对自己犯的傻都释然了,但是依旧不改自我安慰的鸡汤本质啊。
它要勉强成立,前提也应该是在娃有兴趣的基础上。
人生就是有很多白学的东西,白走的路,脑子里进的水,自己挖的坑。。。
不然同样起点的人终点那么不一样是为什么?难不成是命啊?
所以综上,我Bing对奥数的观点就和创业一样——这是“少数人的游戏”,不支持普遍推广。
没天赋没兴趣的娃,没学到任何东西的同时还打击了自信,还浪费了发掘其他天赋爱好项的宝贵时间。
娃的童年那么短暂,请好生爱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