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不是必选项!”澳洲出生率史低,更多华女加入“丁克”族!放弃孩子拥有全世界?“不想为难自己”(组图)
澳洲出生率持续下滑,已陷入19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婴儿衰退”。
越来越多澳洲华人女性也加入了“丁克”一族。
她们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社会变糟糕、经济压力大,种种原因让她们做出笃定选择。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可以做更多事情,”她们说,“生孩子才需要原因,不生不需要。”
“除了攒个养老钱,没太多顾虑”
新移民Coco今年34岁,和伴侣均为华人。两人相恋4年,是坚定的“丁克”者。
她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这个念头萌芽自20来岁,但来澳读书和工作多年后,愈发清晰笃定。
“人的圈子可以不像家乡那样只有那么大,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你可以做更多事情。”
“我的性格决定了只能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有了孩子,会带来很多牵绊和家庭矛盾。”她称,“我俩都想自己生活得更好,不想把钱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
Coco(图片来源:供图)
Coco注意到,澳洲的亚洲社区里,年长人群通常对“丁克”不甚理解,也会“好意劝说”。不过,同龄人里不生孩子的趋势正在增长。
她调侃称,可能基于“吸引力法则”,周围不打算生育的朋友占比接近一半。“从身边例子看,这个事情更多由女性主导。”
Coco称,尽管不生孩子源于多个原因,经济仍是重要因素。与身边有孩子的家庭相比,他们的生活更为轻松。“我们俩赚钱我们俩花,想去哪去哪。除了攒个养老钱,没太多顾虑。”
“人都趋利避害。”她认为,除非有足够的财务条件支持,“对普通人来说,不生孩子利大于弊。”
“社会越来越差,不想把新生命带到这里”
85后墨尔本华女Lily(化名)在中国出生,来澳已17年。
她告诉记者,大概7年前做出“丁克”决定。3年前与先生相识时,也是在“丁克”问题上达成共识后,才开始恋爱、结婚。
Lily自称容易焦虑,“不管是环境治安,还是人与人的相处,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差。”
她说,“矫情点说,世界没好到我想把新生命带到这里。”
Lily(图片来源:供图)
Lily认为,华人在澳洲“丁克”的生活状态更轻松。“父母、亲戚都在国内,平时听不到三姑六婆的闲话或‘好意的劝说’。在这里,没人会在意别人生不生孩子。”
作为家中独女,她的想法最初也遭到父母反对。经过两年反复沟通,两代人达成和解。
“他们最后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希望我像现在这样,一直快乐自由地生活。”
她称,这几年网上“丁克”声音日趋强烈,可能会激发更多志同道合者。
“这些声音给那些在迷茫中的人一个新的选择方向。不同的声音越多,越能让人思考,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不是一个必选项”
Chelin于19岁时赴新西兰求学,如今在澳生活。现年28岁的她与同性伴侣慎重考虑后,决定不生孩子。
她告诉记者,自己几乎从未想过养育孩子,伴侣虽曾有生育意愿,随着年纪增长,已放弃怀孕生产。
她留意到,一些亲朋好友近年陆续成家,却不得不辛苦照顾孩子和家庭。
“她们曾经自由烂漫、有无限可能,生育以后慢慢失去自我,成为全职‘保姆’。我为她们感到心疼,也更坚定了我的选择。”
Chelin(图片来源:供图)
对比身边有孩子的家庭和“丁克族”,她认为前者以家庭或孩子为中心,而后者更以自我为中心。
像其他“丁克族”一样,她把更多时间留给自己。“我曾经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出国后,我需要一个人面对和解决所有问题,这才慢慢发现自己、探索未来。”
她认为,社会对这个群体最好的支持就是给予尊重。“生孩子不是一个必选项。很开心年轻一代敢于反抗传统观念,敢于表达自我。”
“生孩子才需要原因,不生不需要”
一名在悉尼从事幼教工作的“丁克”者告诉记者,其所在工作的幼儿园小孩人数下降。
“虽然澳洲的生育环境还是比亚洲好,但生活花销变大,什么都涨,根本负荷不来。养孩子靠补贴根本不够,养得活但是养不好,对孩子也不负责。”
她称家人对此不甚理解,“每次打电话来都会问,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时间没到就不强求。”
更多澳洲华人“丁克”族向记者透露了“不生”的原因:“不想要一个甩不掉的人生枷锁”;“成本高回报低,对养孩子没兴趣,更喜欢专注在自我上。”
也有受访者“潇洒”地表示,“生孩子才需要原因,不生不需要。”
澳洲出生人数下降(图片来源:SBS )
澳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澳共有289,100名新生儿,比2022年减少了约13,000名,低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出生人数。
其中,除堪培拉外,大多数首府城市的出生率持续下降。
毕马威城市经济学家Terry Rawnsley表示,“这是一次相当明显的下降。回顾20世纪70年代,才看到同样程度的下降。”
全世界范围内,出生率下降的趋势非常普遍。
《柳叶刀》今年3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超过一半国家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
对于生育孩子和“丁克一族”,您持什么态度?请在文后参与投票和评论。
(记者 Am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