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还为生存发愁!”移民澳洲后返贫,中国中产一族的失落人生(组图)
都说移民澳洲只适合两种人:一种是富人,一种是穷人。
但偏偏这条路,让无数中产趋之若鹜。
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可真正移民后,他们却发现生活降级、事业倒退,还要为生计发愁,似乎“一夜返贫”。
更让人困惑的是,润出固然不易,回头难上加难。
“没想到40多岁了,还要为生存发愁”
Jackson一家四口来自上海,7年前移居墨尔本。谈及两国生活的对比,他显然有些惆怅。
“有时候也会后悔,因为当初是我执意来澳洲的。”他对此直言不讳。
据其讲述,之前在上海有两套房,年收入过百万(人民币),经济毫无压力。为了移民,他提前找好工作,并卖了一套房。
Jackson(图片来源:供图)
可谁曾想,本以为会是轻松惬意的海外生活,随着物价的飙升、贷款利率的增长,财务状况日趋负重,每月从略有盈余到入不敷出。
他告诉今日澳洲App记者,目前税后年收入约10万澳元,每月要还贷4000多澳元,教育、生活等开销约5000澳元,故此不得不靠存款补贴家用。“越过越慌,老本总会吃完的。”
这两年,他已经习惯去超市选购特价货品,辗转多个加油站只为找到最便宜的油价,一周只外出就餐一次,尽量不买衣服等非必需品。
“我现在越来越小气了。”Jackson苦笑着向记者感慨,“没想到40多岁了,还要为生存发愁。”
即便如此,他也并无回国计划。在他看来,回国即失业,“在这里发愁总比回去没工作强。”
“被‘教育’怕了,属于中年失败组”
36岁的Rachel来自杭州,曾经营一间年收入超千万的广告公司。全家移民墨尔本后,她信心满满地想在异国发展事业。
3年一晃即过,她却告诉记者,“被‘教育’怕了,属于中年失败组。”
初到澳洲,手握港大硕士文凭,她本以为找工作轻而易举,可没想到却四处碰壁。
她调侃称,“一开始就被职场‘教育’,基础岗位我看不上,管理岗人家看不上我。”
Rachel(图片来源:供图)
找工作不顺心,她决定创业,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可只接到打印和设计这些营收较低的业务。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公司最终难以为继。
“我是被市场‘教育’了,水土不服,人脉为零,又错判了体量。”
最终,迫于生活压力,她重返职场,并向基础岗位妥协。Rachel无奈地表示,“这次,是被现实‘教育’了。”
不过,她直言不后悔移民。一来当下中国的经济环境也不好,另一方面,“起码这里没人认识我,从底层做起,也不怕丢脸。”
“因为穷,只能事事靠自己”
来自南京的Susan移民生活也不顺心。她向记者吐槽,“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全能主妇,只差移民这条路。”
她形容自己的每一天,就是做饭、洗衣服、接送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家务活永远干不完,“把33年没吃过的苦全吃了。”
Susan在国内就职于事业单位,工作清闲稳定。丈夫收入不菲,夫妻俩无房贷、车贷,家务有父母和家政阿姨协助,真真“十指不沾阳春水”。
到了澳洲,这一切都变了,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变得无比奢侈。
她考虑请阿姨,但被高达5000澳元的月薪劝退;想找人维护草坪树篱,但300澳元一次的价格,让先生乖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等回过神来,夫妻俩已技能满点了。
她感慨称,“因为穷,只能事事靠自己了。”
Susan很想回国,但孩子已无法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她也别无它法,“只能咬牙坚持,等等再看了。”
后记
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年移民的华人,他们国内都曾生活优渥,有房有车,收入不菲。
移民澳洲后,生活降级、事业倒退,甚至社交圈层也不如当初,他们坦言会心生悔意。
文中3位都曾经扪心自问,当初为什么要移民?但最终,竟都给不出一个清晰答案。
即便有些人心生去意,回流却似乎比润出更难。
他们大多已不惑上下,国内资产变卖,出国亲友皆知,孩子学业与国内同龄学童相比,也难以竞争。
最终,也只得对记者一声叹息,“这国,哪是这么容易就回得去呢?”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记者 米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