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赚钱国外花?美国住豪宅、孩子是外籍,叶海洋真面目藏不住了(组图)
“我带着我的四个孩子,在美国的家和你们说早安。”叶海洋站在宽敞明亮的厨房里,对着手机镜头露出标志性的自信笑容。这段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
曾经那个高喊“女性独立才是王道”的励志偶像,如今却选择举家搬迁至大洋彼岸,这巨大的反差让不少网友直呼“滤镜碎了一地”。叶海洋,这个靠着“独立女性”标签成功打造商业帝国的女人,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彼时的叶海洋还只是广东一个普通的外贸员。每天重复着枯燥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不安于现状的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美妆市场的巨大潜力,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敢的决策力,她创立了自己的美妆品牌,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了第一桶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女性”。
然而,叶海洋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她深谙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的法则,开始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个人IP。2017年,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花费50万远赴美国,通过精子库购买精子,进行试管婴儿手术。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许多人无法理解她为何要选择如此“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面对质疑,叶海洋没有退缩,而是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挑战传统、勇敢追爱的独立女性形象。
“单身不是孤单的代名词”,叶海洋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分享着自己的育儿日常,记录女儿Doris的成长点滴,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她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事业爱情两不误的完美女性,一边是雷厉风行的公司CEO,一边是温柔慈爱的单身妈妈,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吸引了无数粉丝的关注和追捧。
叶海洋成功利用“独立女性”的人设,将流量变现,不仅美妆品牌销量节节攀升,还开创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然而,互联网时代,流量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瞬间将其推向深渊。2020年,叶海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怀上了二胎,还是一对双胞胎男孩。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三年抱仨,还特意选择性别,这操作真是看不懂。”
“一边喊着女性要自强,一边却用高科技“定制”儿子,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网友们的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叶海洋曾经精心打造的“独立女性”人设,开始出现裂痕。“定制”儿子,无疑触碰了伦理的敏感点,也与其一直以来宣扬的女性独立价值观相悖。面对质疑,叶海洋选择了沉默,但这并没有平息舆论的风波,反而让质疑声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叶海洋公司运营问题的爆料也开始在网络上发酵。
“叶海洋的公司好像有问题,没给员工交保险,还说公司里没人。”
“叶海平时总说自己是独立女性、女强人,粉丝也夸她是榜样。但现在看来,她好像没那么简单,可能是个黑心老板。”
这些爆料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叶海洋商业道德和诚信的质疑。曾经那个光鲜亮丽的“女强人”形象,开始变得不再完美。
雪上加霜的是,叶海洋的学历、年龄等个人信息也被网友扒出存在疑点,其“独立女性”的正面形象再次遭受重创。曾经那个被众人追捧的励志偶像,如今却深陷舆论的泥潭,难以自拔。
或许是为了挽回形象,叶海洋开始更加频繁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育儿日常。然而,2023年,一段她和大女儿Doris讨论身世的视频,却再次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视频中,Doris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弟弟妹妹是通过“重金买精”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爸爸除了赚钱没什么用”更是成为了叶海洋灌输给女儿的价值观。
“孩子,你是否承受了超出年龄的压力?”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即使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依然渴望完整的家庭”。
叶海洋的这番言论,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其教育方式的质疑,更让人怀疑她是否在利用孩子来博取同情,转移公众对之前一系列争议的视线。将“重金求子”争议偷换概念为“去父留子”问题,并试图以“单身母亲”的身份来为自己辩解,叶海洋的这波操作,被不少网友质疑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2023年7月,叶海洋在女儿的社交账号上更新了一条视频,宣布自己带着四个孩子在美国的新家和大家“说早安”。
“叶海洋这是带着全网粉丝的钱去美国享受生活去了吗?”
“说好的生完孩子就回国呢?这操作真是把粉丝当傻子啊?”
不出所料,叶海洋的这波操作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一边在国内打着“独立女性”的旗号疯狂吸金,一边却选择带着孩子移民海外,叶海洋的行为,无疑触碰了大众的逆鳞。许多曾经支持她的粉丝,纷纷表示“失望至极”“粉转路”。
“叶海洋的成功,是踩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靠着‘独立女性’的人设红利,收割粉丝的韭菜实现的”。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叶海洋选择“退网式”移民,或许是预料到自己的人设在中国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与其苦苦支撑,不如及时止损,寻找新的“财富密码”。
叶海洋的故事,是互联网时代“造神”与“毁神”的又一典型案例。而那些曾经被其“独立女性”人设所吸引的粉丝们,或许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在网络时代,不要轻易为任何人设买单,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才是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