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17.2°C-19.5°C
澳元 : 人民币=4.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2024-08-12 来源: 童书妈妈三川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鸡娃不如鸡自己。‍

2020年之前,我曾经是一个佛系的“海淀妈妈”。

如果按照当前网络流行的“海淀妈妈”含义来考量,我显然不属于这个群体。

我曾经居住在北京海淀,曾经是来北京上大学的“小镇做题家”,曾经是应试教育时代红利的获益者,但我不随大流,不“鸡娃”,我不认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教育观念。

海淀妈妈这个词,如果溯源的话,可能跟2016年左右媒体对北京“教育军备竞赛”的报道有关。为了杀进几乎等于重点大学入校券的“小强”名校,家长们可以给小学的孩子报好几个奥数班,可以一年花十几万在课外辅导上。其中,在名校云集的海淀区,一群曾经因为读书改变命运的家长们,开始一掷千金让孩子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

上一代的成功经验,真的能无缝复制粘贴给下一代吗?我不相信。

2020年,我独自一人从中国带孩子移居加拿大,本来只想给孩子提供一个不需要跟人抢着过独木桥的新选择(Plan-B),亲身体验后,我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融入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于是,我们便顺其自然地坚定了新选择,在海外定居下来。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1▲ 2020年疫情期间,我俩戴着口罩和防护眼镜飞往加拿大。

相比孩子的快速适应能力,作为第一代新移民,成年人的融入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幸运的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从业者,我相信并坚持终身学习,我也坚信鸡娃不如鸡自己。

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我的努力,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让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可能性。

01

名校生降维读职校,

并无心理障碍

作为一名80后,我确实曾是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获益者——我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代大学生。

我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住寄宿学校,在既没有家庭环境熏陶也没有任何课外指导资源的情况下,一直靠自己不断学学学考考考,最后进了北京一所知名的外国语学院。

本科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内容跟专业也对口,仅一年之后,因为不是很喜欢前司的工作氛围,我就跟随自己的心,跳槽到了北京郊区一个艺术画廊。

结婚之后,我搬到了海淀,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字面意义上的海淀妈妈。

怀孕期间,或许由于荷尔蒙的作用,抑或是早教育儿书的熏陶,我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着手考取了TESO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资格证书和教育部教师资格证,顺利完成了职业转型,在新东方旗下的一家教育机构当了一名青少儿英语老师,从此踏上了育人之路。

两年以后,机缘巧合,我有幸进入了一所国内知名的公益职业学校——百年职校,从事资助项目管理和志愿者管理的工作。我对于职业教育的深层认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2020年秋天初到加拿大时,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读一所职业学校。

对于新移民来说,融入新环境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找一份工作,二是回炉再造——获得一份本地学历。因为如果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且有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其实很难在海外找到理想的工作,更别说保留原来在国内的行业或职业地位了。

我原本是打算在安顿下来后,继续我的教育事业,在本地大学读一个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但由于疫情期间没有办法预约到合适的雅思考位,在学校要求的审核时间内提交有效的学术英语成绩,我错失了当年的录取。

然而上帝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一扇窗。临近秋季开学,我了解到我的一个大学校友正在申请本地一所职校(college)的一年制助教(Educational Assistant)项目。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我了解进入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继续我的教育梦想的好机遇。一方面,作为学生家长,我可以进入加拿大课堂,借此了解我的孩子所接受的是什么模式的教育;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这将帮我链接到当地的教育资源。于是我顺利地在开学前的周五,申请到了去职校(college)就读的机会。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2▲ 我的助教项目开学第一天。

在我们原来的认识里,“职校”跟“大学”的距离天差地别——只有无法考上大学的孩子才不得不去读职业学校,以求得到一份相对低端行业的工作。也许会有海淀妈妈能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但这个“普通人”肯定不包括上职校,成为一名蓝领工人、厨师、tony、美甲师……

然而,在加拿大,接受职业教育,并不会让你身处学历歧视链底端。

据我观察,很多本地白人在获得了学士或硕士学位后,找不到对口的就业机会或待遇不理想时,也会自发地回到职业学校,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学上一年或两年后再找工作。新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就业,且薪水并不一定比高学历所能获得的职位薪水低。在这里,获得从业资格认证的蓝领工人,比如水电工,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且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我所在的助教项目班里总共25个学生。其中,1个南亚华裔二代、2个印度裔、3个华裔、其他全都是本土加拿大人并包括3个原住民。3个华人中有两个新移民和一个陪孩子来留学的家长留学生。本地人大部分是高中毕业后已经工作又返回校园进行继续教育,其中有好几个是将自己的孩子们陆续都送上学后想要重返职场的中年女性。

不管是换个赛道重启人生,还是作为高中毕业之后继续专业学术的过渡期,或是新移民融入,读职校是一个理想的转型机会。

02‍

以兴趣和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我所在的城市,是所在省的最大城市,在加拿大属于中等城市,相当于国内的“三线城市”。

这个城市并没有强有力的金融、互联网等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整个城市的发展几乎依托于农业、矿业和服务业。几乎可以说,支撑了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多数,就是职校college毕业生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3▲ 我所在的城市出现了绚丽的北极光。

我曾在一篇介绍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文章里,引用过世界教育服务机构WES客户关系副总监Kevin Kamal的话:“加拿大的(职业)学院历来肩负着为当地社区服务的使命,在根据劳动力市场趋势和雇主需求设计学习计划的同时成功推出创新的就业服务。”

这句话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和就业服务。

我所在的College,从专业设置看,课程覆盖教育(幼教、助教)、医疗(护士、牙医助理、医疗信息管理)、社会服务(护理、社工、图书管理)、金融(财会、保险)、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建筑(木工、水管工、建筑管理)、制造(机械、汽修)、服务(厨师、酒店管理、美发等)、运输(卡车司机、飞行员)以及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分析、云计算和区块链等)等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从学制和证书类型看,既提供一年制的certificate,两年制的diploma,三年制的advanced diploma,还提供四年制的Bachelor degree(本科),甚至有一些专业还提供硕士学位证。举个例子,比如幼教专业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获得一级证书就可以进Day Care工作了,很多人会选择先就业,然后一边工作一边进修二级、三级,取得三级证书以后,就有资格自己开办Day Care了。

我所学的助教专业,是需要全职完成14门课程的一年制资格证书项目。但也可以选择线上兼职完成所有课程,不限制时间,只要修完14门课程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并获得同等效力的资格证书。因此边工作边进修是很多加拿大人的常态。 

加拿大的职校对学生就业是很重视的,虽然并不会夸张到我们熟悉的“包分配”程度,但学校会为自己发出去的每一份毕业证书做背书,既重视学生的就业率,也重视学校本身的信誉和品牌价值。同时,当地的政府和企业也会支持本地的学校,主动到学校宣讲,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我们第二学期刚开始,就先后有本市最大的两个教育局(公立和天主教)到班上进行宣讲,给学生提供马上就能开始兼职助教工作的机会。

职校的学费并不算便宜,2022年一年制助教项目的学费为8500多加币(约4.4万人民币),17周的电工入门课程学费则为13000多加币(约6.8万人民币)。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学生在就业后的薪资水平,跟学习的成本是成比例的,很公平。

除了以就业为导向,兴趣也是本土加拿大人选择教育以及职业方向的主要驱动因素。

当地的公立教育局有一面展示历年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荣誉墙。墙上挂着优秀毕业生们的毕业照和个人简介,主要是学习成绩、荣誉记录和毕业去向等等。作为华人家长,我们对优秀毕业生的想像,要么是去美国常青藤名校爬藤,要么选择加拿大TOP名校最有前途的专业如计算机、金融、医学院等。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在某届优秀毕业生的简介里,看到一个无论是GPA还是竞赛成绩、社会活动都能稳稳进世界顶尖名校的优秀高中生,毕业后选择就读本市唯一的一所大学(2024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加拿大大学排名14,世界排名351-400区间)的运动机能专业。她没有选择去剑桥哈佛MIT,而是留在这个加上周边小镇总共30万人口的小城市,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立志服务于本地社区。

这是本地白人家庭对子女教育规划的一个缩影。顺其自然地完成K-12教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事,服务本地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03‍

第二次迁移:40+继续追梦

在加拿大待了近四年后,2024年5月,我又带着孩子到了美国,踏上了寻找Plan C的新旅程。

契机是我在加拿大读College的同时,以新移民女性创业者的身份,参与了当地新移民服务机构的创业培训,创办了一所线上教育机构。然而尽管深入当地中小学教育一线了解了加拿大教育模式和优秀教师的课堂经验,也经历了从个体(Sole Proprietorship)到公司(corporate)化的经营,实现了公司的盈利,但是机构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促进教育公平)成为了制约我和机构成长的瓶颈。

移居加拿大之前,我曾经在一所公益职业学校——百年职校工作过两年。那段经历让我相信教育不应该是逐利(经济利益)的事业,而应该是逐力(社会影响力)的事业。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4▲ 位于大方家胡同芳嘉园8号的北京百年职校旧址,学校于2005年成立。图源: 网络

在艺术机构工作时,我服务的都是所谓的高端人群,即使后来转行做了青少年英语培训,服务的依然是城市中产,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源的人群。直到我在百年职校工作,我才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优势社会资源,不应该只属于部分人,教育应该去触及最需要帮助的那部分弱势群体,应该去影响更多的人。然而作为一个初级创业者,平衡经济利益(现实)和社会责任(梦想)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难题。

偶然间,我在社交媒体看到了美国一所商学院的招生宣讲,了解到社会企业学(Social Entrepreneurship)这个商业模式,可能正是解决我的困惑和机构的难题的创新方式。

当时该项目的学术主任的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如果你想解决世界或者社区中的重大问题,关键是让商业参与进来。商业模式是可以持续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人们在拯救世界的同时还能赚钱——开发产品并像经营企业那样运作,而不是依赖捐赠——那么我们将有能力应对世界上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敢想敢做的行动派,我立马申请了该项目的硕士研究生,并于3月末收到录取通知,5月中搬家到美国,开始了我创业改变社会的梦。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5▲ 我现在读的美国大学。

从胶东半岛的一个小渔村漂洋过海,辗转来到大洋彼岸的国际大都市洛杉矶,我相信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或许正因为此,遇到难题,我总是倾向于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再过一个礼拜,我的五门夏季学期课程即将结课。短短三个月,我捡起了本科时期的专业课——会计、金融、管理,并且因为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且明白这些知识对于我的创业有多重要,我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如果不是我的本科成绩单上有这些课的成绩,我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居然曾经学过这些专业课程。

所以我想,人生其实并不是相互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可以起步慢,爆发力弱,但是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和勇于进取的行动力,总能使我们抵达向往的地方。

从国内到加拿大,又从加拿大到美国,我已经是“二迁”。这一路并非皆是坦途,也有过犹豫和怀疑。最大的顾虑还是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新环境,交到了新朋友,又正值青春期,会不会因为没有持续稳定的生活环境而影响他的成长……

正当我为再次迁移小小纠结的时候,某一天,我偶然翻到了孩子扔进回收箱的作业纸,意外发现了一份学校发的职业教育作业——加拿大学校里,职业生涯教育是件挺普遍的事。在这份作业里,孩子展望了自己的未来:未来某一天,我会在美国做engineer,造会飞的汽车……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6▲ 被孩子扔进回收箱的作业纸,上面写着他展望的未来。

我一下子就放下了心理负担。既然都有梦,就一起去实现。

04‍‍

一个“创业妈妈”对孩子的期待

搬到美国没多久,有一天家门反锁了,我就让孩子去邻居家借螺丝刀拆锁。热心的邻居亲自拿了电钻过来帮忙。邻居离开后,孩子问我:妈妈,能给我搞一套工具吗?有没有学这些的夏令营?

我很开心——孩子主动说要报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夏令营。于是马上行动,在本地邻居推荐下,给他报了一个既给成人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又给青少年提供STEM课程的机构的夏令营。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7▲ 孩子就读的美国STEAM特色初中。

该机构拥有一个占地28000平方英尺的大厂房,里面根据技种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有木工区、冲压区、喷绘区、电气焊区域等等。青少年课程分为四个级别,涵盖不同等级的木工、缝纫、焊接、电路、CAD制图、金属雕刻、机器人等等模块,听起来竟全是蓝领labor工。

目前,孩子已经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第一个级别的夏令营,学了拆自行车修自行车,手工缝纫,电脑制图,并亲手制作了木头工具箱,焊接了LED星星灯。

结营仪式上,孩子开心地获得了人生中第一套工具箱。结营第二天,他就用这套工具独立安装了一套宜家的鞋柜。完工后,他特别有成就感,又跟我提出,要我带他去Home Depot采购木料,他要给家里的猫咪做一个手工吊床。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8▲ 孩子用自己拥有的第一套工具独立完成了鞋柜的安装。

我很高兴孩子能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要这个兴趣持续,我支持他一直学下去。我也并不担心将来他考不考大学。如果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还能做得好,能养家糊口,能服务他人,过得开心快乐,我觉得就已经算成功的人生了。

我曾经访问过一个加拿大家庭——一对老夫妇和三个女儿。大女儿没有坚持学业道路,通过自己经营餐厅成了当地的小企业家;小女儿从小是天才学霸,但从高中开始贪玩成了派对女王,大学只上了两年就退了学;全家公认“不是学习的料”的二女儿,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牙医诊所做助理,主要工作就是打杂泡咖啡。她向医生抱怨说工作太无趣,医生就指着墙上的执业资格证书说——你什么时候有了这些,才有资格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于是,这家的二女儿奋发图强,重回校园苦读12年,先后学习了农学、兽医学、兽医牙科,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开了诊所,同时在本地大学任教,成为整个北美屈指可数的职业认证牙科兽医。

一对父母生出的三个孩子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尚且各不相同,千千万万的家庭培养出的性格天赋各异的孩子,自然千差万别。

对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这个世界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每个独一无二的人的人生。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义,无谓世俗的眼光和来自他人的标签,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通过自己在东西方的持续学习体验,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可能,对人生有了更多的包容,自然也卸掉了很多教育焦虑。

告别海淀妈妈身份,我在加拿大读职校(组图) - 9▲ 孩子和朋友在玩皮划艇。

我是一个曾经享受应试教育福利的非典型前海淀妈妈,但我不希望孩子重走一遍我的“成功”之路。我希望尽我所能,让孩子告别不必要的竞争,不活在世俗的期待里,而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快乐健康地生活,自由自在,野蛮生长。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