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高达90%!47岁男子心脏三根血管100%堵塞,只因疏忽了这些细节(组图)
47岁的陈先生是一名厨师,1米7出头,体重170多斤。平时爱喝酒,每天至少喝半斤白酒。一个月前,陈先生时常感觉胸闷不适,以为是天气太热中暑了,也没当回事。
又过了几天,他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突然感觉胸口像被大石头压住,疼得全身冒汗,手脚冰凉,喘不上气。家人见状,立刻将他送到当地医院急诊,检查发现是急性心肌梗死,还伴有心源性休克。
三支心脏血管100%闭塞
植入7个支架开通血管救回一命
当地医院立马下了病危通知单,这让一家人都慌了神。而更糟糕的是,在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为心脏供血的三根血管全部100%闭塞!病情危重,当地医院建议立马转到上级医院救治。
120救护车载着陈先生赶往浙大二院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到达急诊后,急诊医生初诊考虑是心脏三支病变的急性心梗,血压不稳,病情危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刘炳辰主任医师第一时间为陈先生安排了手术。
刘炳辰主任医师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在60%-70%,再加上心脏的三支主要血管100%闭塞,患者心肌缺血非常严重。像这样的危重情况,死亡率高达90%以上。
这次的“犯罪血管”是急性闭塞的前降支,而回旋支和右冠都是慢性闭塞,要同时开通三支血管,抢救难度非常大。在左心辅助装置的帮助下,刘炳辰主任医师通过微创植入7个心脏支架,将三支病变血管一次性全部开通,终于将陈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手术结束已是凌晨1点半,陈先生回到CCU(心内监护病房)后,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但大面积急性心梗后,血液再灌注后往往会面临电生理紊乱,诱发致命的心电风暴,这是急性心梗血管再开通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此,刘炳辰特别交代CCU,要密切关注术后的病情变化。
院内急救999骤然响起
可怕的并发症果然来了
果不其然,术后第二天晚上10点左右,陈先生吃了点东西觉得胃不舒服。到了凌晨1点左右,心电监护仪突然报警,陈先生突发室速室颤,这是恶性心律失常,需要立刻除颤!
“3号楼5楼16床999!” “快快快!”凌晨的浙大二院博奥院区连廊内闪过一阵急促的脚步声,ICU急救团队第一时间到达陈先生身边。
“刚已经除颤过1次,现在心跳回来了。”医护人员围着陈先生,一边复查心电图、抽血送检,一边沟通着病情。
ICU(重症监护室)俞越主治医师在病床边观察了许久,检查检验结果陆续回报,陈先生的生命体征也逐渐稳定,“可以继续观察,注意体位变换要慢,不要吃太饱和用力大便。”
早上8点半,ICU交接班后,吴康松副主任医师接过了值班手机,同时也得知了昨夜陈先生的病情。
9点48分,广播里再次响起急救声:“3号楼5楼16床999!”
吴康松副主任医师立即停止了查房,带上插管箱、急救箱到达到了陈先生床边。陈先生再次发生室颤,已经除颤2次。
“考虑心电风暴,不能再等了,必须要马上镇静插管。” 吴康松副主任医师立即和家属沟通病情,紧接着上了镇静,气管插管,陈先生转入了ICU。
心电风暴持续加重
15小时电击除颤10次
吴康松副主任医师介绍,心电风暴的特征就是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通常临床诊断标准为24小时内发生三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过去的8个小时里,陈先生已经发了3次室颤。
大多数心电风暴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基础之上,缺血性心肌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对陈先生的病情而言,心梗后的心肌瘢痕导致心电折返、血运重建后的再灌注损伤、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等因素,都是心电风暴可能的潜在诱因。
“当务之急是维持循环氧合,应用抗心律失常、抗交感药物,镇静镇痛,维持心电稳定,同时完善心超、心电图、胸片、血气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检查检验,进一步排查可逆诱因。”吴康松副主任下达了一系列的医嘱,然而陈先生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又颤了,快按压!”“按压停,开始除颤!”“继续按压……”“心跳回来了!”
在一轮又一轮抢救中,陈先生的心电始终没有稳定迹象,15小时内除颤次数到了10次!血压也难以维持,心超提示全心收缩乏力,左室射血分数<20%,这意味着他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心内科联合ICU制定方案
控制心电风暴转危为安
反复的恶性心律失常让刚经历心梗的心脏“雪上加霜”,导致心电风暴持续加重。心血管内科刘炳辰主任医师和ICU吴康松副主任医师再次评估病情后,作出了下一步治疗决策,立即复查冠脉造影,排除支架内血栓形成,先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增加冠脉血液灌注,降低心脏负荷,经导管从股动脉植入,相对创伤较小,并发症风险低。
时间一点点过去,陈先生终于从导管室返回,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他的心律终于稳下来了!
“手握紧,脚动一动。”再次完成床边查体,确认陈先生神经功能完好后,吴康松医生长舒一口气,“后面的治疗不能放松,让心脏充分休息,精准控制容量,营养支持等都要跟上。”
经过一周的心脏康复治疗,8月初,陈先生顺利从ICU转出,出院回了老家。出院时,他已经能够自己走出病房。
经历生死惊心动魄、转危为安后的陈先生不禁感到后怕,表示以后一定会注意身体,戒烟限酒,定期体检。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挽救心梗患者,牢记两个120
陈先生的年纪并不算大,年轻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喝酒、肥胖、男性、高血脂、高血压等,陈先生可以说是每个危险因素都占了,而且他之前长期忽视健康,好几年都没做过体检,以至于心脏三支血管全部100%堵塞都没有及时发现。
此外,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等。其实陈先生在发病前,身体已经给出了“信号”,但他自己忽视了,只当作是普通中暑。
近年来,中国急性心梗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大约有50万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忽略了急性心梗的某些症状,耽误了治疗时间最终酿成悲剧。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急性心梗的先兆症状,做到及早治疗,对于挽救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大家要重视这些预警信号,尤其是出现胸闷胸痛反复出现或持续不缓解的时候要尽快就诊。”吴康松医生提醒,心梗患者的救治要牢记两个“120”:即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尽可能在120分钟内接受专业的治疗,在这段时间内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以“心脏重症”和“脑科重症”为特色致力于心脑重症及泛血管重症病人救治
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找上了年轻人,临床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合并复杂的血管问题,比如:同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心血管、脑血管和四肢血管等问题。为此,浙大二院于2022年3月成立心脑血管病院区(博奥院区),致力于一站式解决全身血管疾病。
为陈先生成功施行手术的刘炳辰主任医师感慨:“本例患者尽管年轻,但基础情况差,冠状动脉三支闭塞伴心源性休克,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极高。”
此次手术,是采用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通过经皮血管介入的方式置入人体,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循环辅助流量大、性能可靠、支持时间长等特点,为手术提供了有效保障,使得医生及时完成了完全血运重建,为年轻的生命带来生的希望。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依托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推动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研发、推动生命垂危患者防治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信赖的首选治疗机构之一。
浙大二院脑重症医学科主任胡颖红表示,心脑血管病院区的ICU依托专科院区的多学科协作优势,专注于心脑重症及泛血管重症患者的精准救治。科室分为两个病区,分别以“心脏重症”和“脑科重症”为亚专科特色,均配备有ECMO(体外膜肺氧合)、视频脑电等先进设备,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等在内的多项高难度救治工作。作为心脑血管病院区的重症抢救科室,ICU持续致力于提高心脑血管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