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协议:哈马斯真的拒绝了吗?以色列真的接受了吗?不尽然(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如果你相信美国,那么以色列和哈马斯即将达成停火协议,结束加沙的战斗。
但以色列和哈马斯不是这么说的。
哈马斯表示,最近的提议,即所谓的“过渡性提议”,提出了结束战争的若干步骤,“基本上是以色列的提议”,它无法接受。
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哈马斯和以色列都分别透露了其中的要素。
哈马斯表示,它纳入了以色列方面的新要求,例如:
控制与埃及接壤的拉法过境点和加沙-埃及边境走廊,即“菲拉德尔菲路线”(Philadelphi Route)。
保持以色列在纳扎里姆走廊(Netzarim Corridor)的军事存在,这是以色列在加沙北部和南部之间建立的一条部队和检查站线。这将允许以色列检查返回北部的流离失所者。
改变预先达成的囚犯交换协议(据报包括以色列对高安全级别囚犯的否决权)。
不承诺永久停火,并要求美国对其可以恢复攻击作出保证
最后一个要求——停火通往永久结束战争——是至关重要的。
哈马斯表示,这包括在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三阶段建议中,哈马斯在今年7月初接受了该建议。
但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证实,他拒绝同意该协议的这一部分。
“总理强烈坚持这一基本要求,这对实现战争目标至关重要,而哈马斯改变了立场,”他的办公室在8月18日的一份声明中说。
这份声明还证实,内塔尼亚胡要求以色列保持对加沙-埃及边境的控制。
“总理坚持让我们留在菲拉德尔菲走廊,以防止恐怖分子重新武装,”他的办公室表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月19日表示,内塔尼亚胡接受了新的过渡性提议。
但是以色列的报道称这并不准确。
“这一声明让一些以色列官员感到困惑,他们告诉我们,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路线实际上使协议更难达成,”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周一告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他致力于达成一份加沙人质获释和停火协议,但以色列官员表示,他拒绝给他自己的谈判代表足够的斡旋余地来达成协议。”
这样的报道表明哈马斯说的是实话,至少对以色列的要求是这样。
该组织坚称,它确实希望停火,并指责美国歪曲其立场。
“拜登和布林肯的声明是误导性的说法,并不反映该运动的真实立场,该运动渴望达成停止侵略的协议,” 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说。
“哈马斯向调解人重申,它随时准备执行今年7月2日达成的协议,这完全符合拜登的声明和安理会的决议。”
因此,关键问题是哈马斯,尤其是其强硬派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Yahya Sinwar),是否会签署一份包括部分或全部以色列要求的修正协议。
内塔尼亚胡可能不想达成协议
以色列的点头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色列媒体继续报道说,内塔尼亚胡不赞成现在停火,他更喜欢一种他称之为“大获全胜”的方式。
据报他告诉《英雄论坛》(The Heroes Forum)说,他打算在休战期后继续袭击加沙。《英雄论坛》是由在加沙战争中阵亡军人的家属组成的组织。
“……内塔尼亚胡说,如果协议真的通过,42天后,加沙的战斗将继续,‘直到消灭哈马斯,即便下一步措施正在谈判中,’”以色列报纸《国土报》(Haaretz)报道说。
内塔尼亚胡还证实,他拒绝从纳扎里姆走廊和埃及边境撤出以色列军队以确保达成协议的要求。
“内塔尼亚胡向与会者保证,‘以色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从菲拉德尔菲路线和纳扎里姆走廊撤出,尽管面临这样做的巨大压力。军事压力将继续全力以赴;这是导致哈马斯放弃其无理要求的唯一原因,”《国土报》报道说。
据报道,以色列政府的消息来源说,以色列从纳扎里姆走廊和菲拉德尔菲路线撤出是哈马斯接受的先前停火建议的一部分。
以色列媒体的若干报道指责内塔尼亚胡阻挠或拖延停火。
前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刚刚退出以色列安全内阁的加迪·艾森克特(Gadi Eisenkot)表示,内塔尼亚胡拒绝了一项立即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以交换巴勒斯坦囚犯的尝试,这使得谈判更加困难。
“所有安全机构的负责人,大多数内阁部长……以及其他推动全面协议的人都支持此举,只有一位反对者——内塔尼亚胡,”他告诉以色列电台103调频说。
“内塔尼亚胡希望看到人质获释,但他不准备放弃他‘大获全胜’的幻想。他陷在自己的妄想里,”知名政治专栏作家纳胡姆·巴尼亚(Nahum Barnea)8月19日在以色列主要日报《新消息报》上写道。
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也可能会很乐意放过这个达成协议的机会。
他等待的时间越长,伊朗和黎巴嫩激进组织真主党就越有可能对以色列在贝鲁特暗杀了真主党指挥官和被认为暗杀了当时正在德黑兰访问的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实施他们所承诺的“严厉惩罚”。
如果两位领导人都并非真心想要一份协议,或者是被迫接受,那就很难达成协议。
如果达不成协议,那么从现在到以色列“大获全胜”之间,余下的以色列人质可能会被处死,而加沙平民可能会继续遭受骇人听闻的痛苦。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