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9日 11.1°C-12.8°C
澳元 : 人民币=4.79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你还记得去年暴雷的硅谷银行(SVB)吗?引起了全美的恐慌......

去年倒闭的硅谷银行是美国银行业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昨天,突然宣布,它正式归来,摇身一变成了我们中国的银行!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01

硅谷银行变身上海科创银行

当年的硅谷银行是美国大银行之一,是硅谷本地存款最多的银行。

硅谷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是通过一家合资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硅谷银行(SPD Silicon Valley Bank)运营的。该合资银行是由硅谷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PDB)于2012年共同成立的,旨在为中国的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023年3月10日,美国监管机构关闭硅谷银行,并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了银行存款,成为美国金融史上仅次于华盛顿互惠银行的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成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

这一事件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中国的业务。

由于硅谷银行的美国母公司倒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硅谷银行的未来也受到质疑。为了保持银行的稳定性和业务的连续性,2023年7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宣布将全面收购SPD Silicon Valley Bank,之后更名为“上海科创银行”,并将重点继续放在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8月30日,周五晚间表示,硅谷银行的中国合资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科创银行,并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全资子公司,由浦东发展银行100%持股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1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2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3

截图自路透社,版权属于原作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监管局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同意调整股东比例让浦发银行持有其100%的股份,并将该行注册资本从20亿元人民币下调至10亿元人民币(1.41亿美元)

通过这一转变,原本硅谷银行的中国业务被完全本地化,由中方控股,并且在品牌上进行了更名以体现新的独立性和本地化的战略方向。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4

02

两月内第二三四大银行全部破产

硅谷银行,通常称为SVB,科技圈以外的人对它知之甚少。然而它的倒闭却引发了全美金融体系的恐慌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5

去年SVB的倒闭发生在周五。另一家大型金融机构Signature Bank两天后也倒闭了。那个周末为防止倒闭蔓延成全面的银行业危机,监管机构和财政部同意为这两家倒闭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担保——不仅仅是标准25万美元保险限额以下的存款,而是为整个银行系统提供紧急资金。另一家大型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当时也摇摇欲坠。 

去年春天,两个月里美国人经历了美国史上按资产计算第二、第三和第四大银行破产案。期间全美各地银行存款人排长队、取款不断、股价下跌。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6

惊慌失措的银行家和国会议员们纷纷,恳求动用联邦政府的全部力量支持国家银行系统,确保不会重现大萧条时期的大规模银行挤兑,否则经济将陷入衰退。虽然去年的危机得以平息,但却暴露了有关金融系统潜在风险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7

一年前“暴雷”的硅谷银行,回来啦!变成“上海科创银行”,100%中方持股(组图) - 8

2023年暴雷事件出现后,美国多地人们连夜,排队取钱,截图自dailymail

硅谷银行破产后,拜登敦促银行监管机构改革银行系统,降低类似危机的风险。结局自然毫不意外遭到反弹,华尔街受益于政府明示和暗示的保护,希望公众忘记曾经发生过地区性银行业危机,但公众不能忘记。 

美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建立在公众信念之上,银行不会承担过高的风险,监管机构会追究其责任。当这种信任因大型地区性银行的突然倒闭或私营部门反对强力改革而破裂时,整个金融部门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不清楚倒闭缘由,那么仍有可能在未来陷入恐慌。

尽管一些行业高管称,发生区域性银行恐慌并非偶然、可以预见,但联邦存款保险不覆盖的储户还是担心偿付能力,尤其担心银行证券持有账面损失超过股东权益的风险,于是提取资金。

硅谷银行和其他银行发展过快,未能妥善管理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又从科技和加密货币行业吸收了太多大额存款。考虑到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担忧,储户的行为其实算是理性。总的来说,信心丧失为银行挤兑创造了条件,不过确实挤兑速度前所未有。 

银行系统依靠信任运行。如果风险长期不受控制地发展,信任就会立即消失。这就是不能让华尔街、其国会盟友和法院阻碍必要改革的原因,而改革将使银行系统为所有人服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