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一生有没有来过杭州?这桩历史悬案或因一段民间记忆而破解:“他住文龙巷,我叫他胡子阿爹……”(组图)
76岁的陈英伟老先生,给快报写来一封信,讲述了母亲生前回忆的一段往事:她小时候,在杭州文龙巷见过大画家齐白石。
胡子阿爹
母亲晚年的两句话,使我又惊又疑。
那天我坐在她身边欣赏几本画册,翻到一本封面有齐白石画像的画册时,母亲突然指着画像说,他是齐白石,住在文龙巷,他家我去过,我叫他胡子阿爹。
今天的文龙巷
齐白石的传记我是看过的,书中并没有提到他来过杭州。
在我急切地催促下,母亲把我带进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日本鬼子进杭州的那一年,母亲十岁。外婆家有一位多才多艺的账房唐先生,会画扇面,歌也唱得很好听。
有一年,一个盛夏的午后,母亲拿着《苏武牧羊》的歌谱,正要向唐先生请教,他却说,要去文龙巷拜访一位叫齐白石的老先生,是个大画家……
不一会儿,向左拐进文龙巷时,母亲顿时感到眼前一暗,四周一片寂静,一丝凉风迎面袭来……
唐先生在一扇漆黑木门前站住了,并叩响了门上锃亮的铜环。
看门的是一个佣工模样的胖嫂,听了来意后,先是回绝唐先生,说是找错门了。
后经唐先生说了自己的住址,胖嫂立即客气地请唐先生和母亲进去,并说老先生午睡也快要起来了。
走进一方洁净的小天井,来到堂前,胖嫂端来两杯清茶。
唐先生悠闲地品着茶,母亲却有点犯迷糊了,似乎又回到了家里:正中靠墙一张紫漆的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
两旁是两把靠椅加一个茶几,只是右墙上少了一幅“朱伯庐格言”的大字画。
没多久,一声门响,一位穿浅灰色长衫的清瘦老人从左边厢房走出来。
唐先生忙起身向老人鞠了一躬,又示意也站起来的母亲向老人问候。
母亲抬头看着老人慈祥的面容下一缕长长的胡须,轻轻地叫了一声。
唐先生连忙摇摇头,要母亲大声点儿。
母亲深吸一口气,又响亮地叫了一声“胡子阿爹”,声音很响,连胖嫂都跑了进来。
在老人又吃惊又疑惑的表情中,唐先生用普通话解释了这句杭州话。老人摸着胡须,朝着母亲连连点头笑了。
母亲的回忆太简略了,再多的细节,我一再追问也没用,毕竟她已89岁了。
据传记所述,那时已定居在北京的齐白石也有七八十岁了,且家人众多。
唉,也许在那个非常岁月,老人是不得已才抛家远走,暂栖在杭州也未可知。而老人的这段“隐私”,传记是难以捕捉的……
陈老先生和妹妹
都听母亲讲过“胡子阿爹”
在永宁坊,我见到了陈老先生,76岁了,精神蛮好。
陈老退休后还在为出版社做文字校对,陈老说母亲去世的前两年,他一直守在她身边,烧饭洗衣照顾。
“妈妈叫吴梅君,生于1927年。小时候我的家在文星巷4号,外婆家是巷子斜对面,门牌是文龙巷3号。
“两条巷子多是高高的风火墙,住着不少大户人家。外婆家过去是丝绸商,大户人家,家里有大铁门,还有门铃。
“进去就是会客厅,左手转弯是个大院子,后院就是工厂,织丝绸的机器有10多台,工人很多。
“妈妈一生蛮精致,是旧家族的大家闺秀,有7个弟弟妹妹。
“外婆家和我家是斜对门,爸爸妈妈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他们都是勤劳诚实的人,所以妈妈说的往事,我相信是真的。”
陈老的妹妹是书画界人士,对妈妈这段故事,她说,这事她也知道的,大概是妈妈10岁大点,外婆家的账房先生带她去见过齐白石。
“外婆家过去是大户人家,家里的账房先生,自然很有能耐。这个账房先生名叫唐耀宗(音),非常有才能的,唱歌画画十分厉害。
画画人跟画画人见一面,没什么稀奇。只不过,齐白石后来有大名气了。
画家也要靠卖画糊口,如果杭州有朋友,就请他来:这里有生意,你来卖几幅画。我妈妈见到齐老的时候,他桌子上面还摆着画作。
齐老当年是从湖南到北京的,杭州有生意他过来,很正常。
文龙巷那边,以前有大墙门。大墙门里,有很大很大的前花园后花园,我都有印象的。
像齐白石这样的朋友来了,主人自然不会让他住旅馆,会安排住在家里。
妈妈生前跟我们讲过这个事,我听过好几次了。”
陈老先生讲述了母亲最后的那段日子——
“妈妈除了有点高血压,身体很硬朗,有次医生做检查,问家属电话,她顺口报出了三个孩子的电话。
医生蛮惊奇:老太太口齿流利,记忆力很好。
2016年夏天一个中午,我陪妈妈午睡后,起身去读书,听到房里一声响,跑进去看:妈妈倒在床前,背靠着茶几。我急忙打了120,医生赶来,妈妈已去世了……
母亲已逝,但她与齐白石的故事,或许是赠给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份厚礼吧。”
文龙巷当年住了很多大户人家
听完两位老人的讲述后,我来到了文龙巷一带,试图寻找一点和当年相关的蛛丝马迹。
陈老讲述的家址文星巷,上个世纪70年代,杭州城建改造,拓展了凤起路,陈老的家已经埋到了路面下。
据陈老母亲的回忆,幼年时老人拜访齐白石的那家人,在杭州中国丝绸城,贡院遗址的斜对面。
根据老人的叙述细节,她与齐白石会面的那户人家,应该位于丝绸城西健康路一侧,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这里已建起一长排商户,主营丝绸,沿街悬挂的灯笼,又让人恍若隔世……今天,这里属于长庆街道的十五家园社区。
社区85岁的老人戴永刚回忆,文龙巷以前大户人家很多,多是丝绸商,比如赵宝堂丝绸厂。这里为何叫十五家园?很多人不知道的:这里曾有十五家大户,名冠全城。
还有一种说法,名字的由来,可能与南宋的粮仓有关。
《武林坊巷志》卷三十五《平安坊五》 载:“十五间园,东出琼花街,西出东桥河下。”
社区的何老先生说,文龙巷周边原来是数不清的小巷,外人来了像入迷宫。
当年的中河,河水和现在一样宽,但水极深。船来船往,全靠人摇橹,北通大运河,南通钱塘江……
史料说,明天顺三年以来,王阳明、张苍水、杨乃武、蔡元培均在此中举。科举废除后,创办于1899年的“养正书塾”和创办于1906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合并为现今的杭州高级中学。
历时百廿年,这里英才辈出:鲁迅、李叔同、朱自清、叶圣陶等名家大师教于斯。这里林林总总,走出了53位国家级院士。
这段民间记忆
能否破解这一“历史悬案”?
文献典籍甚至齐白石的自传,都找不到这位书画大师来过杭州的记载。有研究认为:齐白石从未到过杭州。
“他与杭州素未谋面,没有去过杭州,但是他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场,这都是非常牛的人的一种在场,可以真的人不去,但是影响已经到了……”北京画院副研究员周蓉在一次讲座中说。
周蓉在《齐白石与杭州国立艺专的老师们》一文开篇即写道:齐白石并没有去过杭州,却在杭州艺专留下了印记……
1902年,齐白石40岁,从1902年到1909年,开始“五出五归”,游历陕西、江西、广西、广东和江苏等地,跋涉过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等,对各地名山水文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段远足行脚看世界的漂游经历,齐白石称为“五度天涯”,其中没有提到杭州。
据《齐白石生平年表》记录——
1936年(丙子) 74岁,游四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丁丑)75岁(自署77岁),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愤,闭门不见客。
1938年,78岁,齐白石七子齐良末生。
1940年(庚辰),78岁(自署80岁),农历正月,妻陈春君在湘潭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避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告白:“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其中也没有关于杭州的记述。
大师真的没有来过杭州?
88年前,一个杭州小女孩曾在文龙巷见过“胡子阿爹”,这段民间记忆能否破解这一“历史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