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6日 17.0°C-19.5°C
澳元 : 人民币=4.68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媒:中共“保5”出大招,降息降准降房贷!中国经济能走出泥淖吗(图)

1个月前 来源: 美国之音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共最高决策机构星期四召开会议,重点部署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的困难,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的措施,动用“必要的财政支出”,实现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此前,中国主管货币政策、金融和证券监管的主要官员罕见地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出台一组旨在摆脱当前经济困境、提振疫后复苏乏力经济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观察人士指出,无论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还是降低房贷首付比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和刺激经济的上行,但是在还有不到100天内希望能让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改观,实现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并非易事,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不可。

TEXT: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9月26日召开会议上指出,虽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但是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中国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外媒:中共“保5”出大招,降息降准降房贷!中国经济能走出泥淖吗(图) - 1

资料照:中国江苏连云港码头等待装船出口海外的汽车。(2019年10月14日)

学者:中国注水的数字不可信

但是,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彭博社说,当局注入的资金,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她将今年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维持在4.6%,明年维持在4%。在此之前,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分别下调中国今年GDP的预期至4.7%和4.6%。

不过,中国银行研究院9月26日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2024年三季度,预计中国经济GDP增长4.8%左右。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将进一步巩固,全年有望实现GDP增长5%的目标。

现在到今年年底还剩下不到100天。中国制定的GDP增长大约5%的目标能否达到,展望明年,情况会转好,还是更不好?曾经在中国体制内任职,现在旅居美国马里兰州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的经济学者李恒清说,5%的经济增幅,到明年三月开两会的时候,肯定能交出一个所谓的“满意的答卷”,对此他并不怀疑,因为每年的四季度,当局都会有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开动,因此一大堆无效的GDP数字就产生了,所谓“达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他说,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推测,明年肯定是不如今年,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中国经济止跌企稳的迹象。

中国经济事务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谢田说,即使中共会宣称达成2024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中共的数字也绝对不可以相信,完全是不可信的。

他说,中国去年的GDP增长了5%,全是假的,基本上都是假的。“现在中国经济就是衰退,地地道道的衰退,毫无疑问的衰退”,但是当局会用一些其他方式来掩盖很多数字。他说,基建这一部分全部都是停摆,哪里来的GDP?所以这个增长肯定是假的。关键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颓势还没有见底,房市的“鹤岗化”正在南下,一旦这种房市崩盘的现象遍及全中国,那才真正触到底了。

为了给中共最高层的经济工作部署热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星期二(9月24日)罕见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即将出台的有关货币信贷等政策作了重大宣示。

经济困境重重、打出一套“组合拳”

具体的货币金融信贷政策包括,基准短期利率下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以及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重大政策。

对此,谢田教授认为,中国在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大开绿灯,实际上用处不大,因为中国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用这些金融杠杆,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基本上都是做做姿态、虚张声势而已。

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共只是做一个样子,让人们相信,他们要来挽救房市了,要刺激经济了,基本上是为了宣传,宣传的目的是为了给这个消费者提供信心,让他们觉得有信心。”

力度不够就像撒胡椒面

经济学者李恒清说, 中国负责金融相关的三个最重要的官员在国务院新闻办的会上全出来,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但是他们宣布的政策力度其实并不大。他举例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也就是一万亿,而一万亿在中国现在这么大的一个盘子里是杯水车薪。

“连胡椒面都算不上,说句难听话,点香油,就点一滴。我觉得,力度欠了很多,反映出中央高层信心不足,他们并不认为目前的这个政策可以收到什么样的效果,他们没有信心,在想试试水。”

中国以往也曾释放重大的金融货币政策,来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困难。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中国政府大动作地祭出四万亿的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十二万亿,一股脑地投入市场。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亲自督战,要求在第一季度就要完成总投资的一半,要立即见效。

李恒清说,2009年初时候的四万亿,或者十六万亿,其力度换算成今年的价值,至少要乘三甚至乘以五。所以,从力度来说,他不认为本届政府的政策是足够的,只能反映现在中共高层不放心,没有信心。因此,他对本届中国政府出台的货币政策,能不能真正对中国的经济有提振,达到强行针的作用,是持怀疑态度的。

货币信贷政策孕风险

此外,李恒清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把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从25%下调到15%,似乎能减轻房奴的还贷压力,吸引购房者入市,但是这种政策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给银行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困难。

他说,中国现在平均的银行利息差是1.54%,而现在国际公认的盈亏平衡点是1.8%,二者相差0.26%。所以通过降低利息的方式,明显是在挤压银行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将房贷首付从25%降到15%,意味着把房贷的抵押率从75%拉升到85%,这在房地产市场仍然萎靡不振,房屋存量居高不下,看不到房价回企,停供断供的房奴越来越多,再加上人口在萎缩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饮鸩止渴。

李恒清还认为,中国央行不断地降低准备金率,对存款的风险很大。如果老百姓真的感觉到风险来了,发生大规模的挤兑情况,就像2022年4月疫情期间河南开封村镇银行发生的储户无法取款、无法转账一样,银行拿不出资金兑付,肯定就“死定了”。

“这就是赌博了,赌徒心理,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上去,还不行,把老婆孩子压上去。”

有分析认为,中国这种被称为“大水漫灌”的救经济举措,虽然力度是最近几年来最大的,但仍不足以拯救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尤其是产能过剩,内需不足,房地产市场崩盘等等各种严峻的挑战。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目前缺少的是财政刺激措施,以刺激消费,并最终解决打击消费者信心的房地产市场低迷问题。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陆挺对彭博社说,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瓶颈是缺乏有效需求,而不是可贷资金。”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对第一财经说,仅靠央行货币、信贷政策还不够 扭转局面,还要在财政政策、改革措施等方向形成合力。他说,如果这些措施,货币信贷,财政政策,再加上有扩张性效应的改革措施,形成一个政策合力,效果要远远比单个、单方面的政策,或一步一步的政策方式,效果会更好。

谢田教授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一般不会解决内需问题,除非是政府给老百姓发钱。例如疫情期间,美国、台湾政府给老百姓发钱。但是,他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养活着庞大的官僚,不会、也不可能给老百姓发钱。退一步说,即使当局真的给老百姓发钱了,可能也是杯水车薪,而且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拿到钱之后,很可能就存到银行里,而不去消费,因此达不到提振内需的作用。

提振内需的上策和下策

李恒清则认为,中国当局作为一个解决内需的下策,就是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必需,他们对经济、对国家才会有信心。但是他指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上策,就要做结构性调整,或结构性改革,用法治的社会来管理经济社会,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国进民退。他说,一旦这样做了,企业家就有信心了,外商就有信心了,外资也就有信心了。

此外,他强调,更重要的是要把权力关到笼子里,限制共产党的权力。但是他不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这样做。

为了配合中央政府出台的提振经济的举措,上海市9月25日宣布将发放名为“乐·上海”的5亿元人民币的服务消费券,希望通过政府补贴消费者的形式来促进餐饮、住宿、电影和体育四个领域的内需。

由于这个政策刚出台,实际效果如何要看将来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但是李恒清表示,这种折扣券提振内需的作用不大。他说,如果人们要必须消费的,不给折扣券,也会消费。现在有了折扣券,就有可能把不必须的消费释放出来。如果政府真的关注民生的话,就应该给老百姓钱,救助民生,让老百姓对政府、对社会抱有希望。因此他认为,政府这样做,能够让人感觉得到政府不真诚,这就是中国政府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一个挑战,怎么能够让老百姓消费不在塔西佗陷阱里。

谢田教授则认为,上海的服务消费券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对提振消费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帮助一些服务业促销而已。上海一些高档餐厅关门就是例子。

有网上的自媒体视频称,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刺激消费,“你刺激一下收入吧”,“我一个月就挣3千,养活自己都费劲,我受的刺激已经够多了!有钱还不会花呀,还用你刺激!”

这位自媒体女士还说,解不出大便来“不一定是便秘,可能是肚子里没有货”。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