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诺贝尔奖今起颁发,金奖牌珍贵无价,为何昔日有人拼命溶解?(组图)
2024年度的诺贝尔奖(Nobel Prize)会在10月7日至14日之间陆续公布,其中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会在香港时间10月7日下午5时30分揭晓。得奖者会在年底获颁发18K金奖牌,它是科学界殿堂级最高荣誉,不少人穷尽一生精力也得不到,故此得奖者都珍而重之。不过在1943年,竟然有人设法要溶解它。
四名「忍痛毁牌」的诺贝尔奖得主,分别是劳厄(Max Von Laue)、博尔(Niels Bohr)、弗兰克(James Franck)和海韦西(George de Hevesy)。首三人先后在1914年、1922年和1925年获得物理学奖,海韦西则是1943年化学奖得主。他们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惊险故事,如今听来仍教人捏一把汗。
自纳粹德国1933年起成立以来,位于哥本哈根的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一直是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的「避难所」。这也是丹麦物理学家博尔效力的研究所。公开反纳粹的劳厄及犹太裔的弗兰克获奖后,便将奖牌送去博尔所在的研究所,以免被德国政府充公。
丹麦物理学家博尔在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Getty)
纳粹政府1940年4月占领丹麦后,「避难所」不再安全。由于当时私运黄金离开德国是违法行为,两枚留在研究室的奖牌顿成众人的「催命符」,因为奖牌印有得奖者姓名,是犯法的铁证。
博尔须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想出解决办法。同事海韦西当时决定溶解奖牌。当纳粹的铁蹄踩在哥本哈根的街上,海韦西正忙着溶解奖牌。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因为黄金是惰性金属,难以溶解。
匈牙利放射化学家海韦西1944年11月11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实验室工作。(Getty)
海韦西处理奖牌用的是王水(Aqua regia)。这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比例混合而成的溶液,具有溶解黄金及其他惰性金属的能力。不过溶解过程依旧缓慢,幸好随着时间过去,奖牌和王水最终化成橙色的液体。
纳粹人员其后进入研究室搜查,但未对这瓶盛载橙色液体的烧杯存疑。海韦西二战结束后回到研究所时,发现烧杯原封不动。
海韦西大约在1950年1月时将奖牌化成的粗金属送回瑞典皇家科学院(Swedish Academy)。诺贝尔奖基金会(Nobel Foundation)其后以此重制奖牌,并在1952年重新颁发给劳厄和弗兰克。
物理学家弗兰克在192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图为1954年10月4日弗兰克和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交谈。(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