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每人至少带三把弓箭、三个箭袋、一把斧子,成战斗力第一
蒙古军队到底作战能力有多强?这是学界一直都喜欢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认知里,我们都知道蒙古军队是一支以战斗作为自己执行日常的军队,军队基本的运营概念就是“以屠城来获取物资、以物资再来养军队”的以战养战战术,但是就算如此,我们要怎么才能解释蒙古军队如此强悍?
一般可以从三点来解释:
首先作为以战养战的战术体系军队,打仗这种熟能生巧、锻炼军队的事一旦干多了,军队战斗力就自然提高了,除此之外,第二点在我国古代武侠小说中的什么全真教的北斗七星阵…没错,就是行军布阵,也是他们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主要原因,第三点,也就是最关键的,蒙古军队在装备方面的优势。
今天,我们先来讲讲蒙古军队的装备,关于蒙古军队的装备大致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蒙古军队每个人携带的装备和11、12世纪辽国用的复合弓类似,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个时候有这样的装备也称得上比较精良。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卡皮尼的报告中找出来,卡皮尼是一个天主教修士,他是奉罗马教皇在13世纪中期出使的蒙古。
在这封出使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每个人至少要携带着3把弓箭,或者携带一个制作精良的弓箭,在他们的身上装有三袋子箭,一把锋锐的斧子,有些比较有钱的士兵们,还会配有刀剑、盔甲等等…”要说蒙古士兵不会因为带着些武器累死?不不不,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之前说的辽国军队士兵携带的装备。
同时期的辽国军队的装备,我们根据《辽史》的记载可以轻松查到:
“辽国的每个士兵都必须全副武装的穿上铁甲,共计9件、并且配三匹马、还需要根据自己体格、能力配上相应的马的装备、缰绳、马鞍、马甲铁等等…在个人装备方面,每个人需要准备四张弓、箭支400,铁器具、铁武器各类等等等不计其数”。辽国这不是士兵的装备,这完完全全是每个士兵背了一个武器工坊来战场上砸铁作战…相比之下,蒙古士兵反而是因为带的东西少,机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这点在行兵打仗上非常关键。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蒙古帝国本来并不强大,只有一少部分人才配拥有武器,除了“蒙古武器象征”的复合弓每人基本都有外,其他的器械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直到后来,他们才拥有一批比较专业、适用于战场上的装备以及一套完善的军队体系。
蒙古制造的复合弓,一般是由6种材料制成的,有效射程范围至少保证在300米左右,最多可以达到500米。这种弓箭要比同时期的西欧的十字弓好的太多,虽然十字弓穿透力也很强,但是由于无法保证准确度,再加上弓箭类武器最关键的射程考量上,十字弓超不过80米,就算穿透力再强也弥补不了这个最大的劣势。
到了14世纪,英格兰人才制作出一支可以和蒙古军队复合弓较量的长弓,不过,这种长弓的有效射程依然比13世纪蒙古军队的复合弓少100米。
由于十字弓和长弓的设置不同,蒙古人和其他的游牧民族,为了防止弓弦对拇指造成的压力太大,所以在拉弓的时候都必须戴上一个指环,这种指环不仅可以减少拇指的负担,还可以保障拉弓的效率、质量变高。
复合弓的最关键地方在于箭的箭头处,制造箭头的材料有铁、钢等等,有时候甚至骨头也会用上,通常这些材料会被打造的锋锐无比,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的箭是用来在战场上专门打磨的,也有的是发射信号专用的。
但是这种弓箭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天气对其的阻碍和误导,如果是在雨天使用弓箭的话,那么复合弓有可能就等于不存在一样,因此,如果在雨天里,游牧民族和其他的比如农耕民族遇到了的话,要么选择混战、让双方军队混为一方军队的瞎乱战…要么只能选择逃跑,虽然在骑马射箭上,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强项,但是,论拳脚、刀枪和其他民族比较就显得弱的太多。
由于蒙古军队特别擅长发挥武器优势,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史书上看到一些比较壮观、“美学”的开打场面,比如:千万支弓箭制造的箭雨破坏敌方阵营…开场一堆箭头横飞直入…
在冷兵器时代,蒙古军队有这样武器,加上体质优势,那么战斗力数一数二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