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7日 19.9°C-25.1°C
澳元 : 人民币=4.8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考古队路过河北小山村,说大土堆下有墓,挖开一看,竟然是王陵

2017-09-15 来源: 国史讲官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导读:如今的河北人习惯称自己的家乡为“燕赵之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河北的大地上,有一块特殊的土地,既不属于燕国,也不属于赵国,而是属于一个神秘的古老国家——中山国。

中山国地处燕国与赵国之间,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最初的国都在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因为城中有山,所以才被称为“中山”。翻阅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发现中山国的名字在《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重要典籍中都有记载,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506年,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在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中,中山国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直到1974年的一天。

考古队路过河北小山村,说大土堆下有墓,挖开一看,竟然是王陵 - 1

1974年春天,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孟浩,因为公事来到了位于石家庄平山县的上三汲公社(今天的三汲乡)。在乡里办事的时候,孟浩偶然间发现了两座巨大的土堆,考古队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这两个大土堆不同寻常,应该是墓葬的封土堆,于是他就将两座土堆拍照带回了所里。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将这件事交给了研究院刘来成,让他和同事尤道源一起,前往平山县具体考察一下两个大土堆。刘成来后来说,他们坐车出了平山县城大约20里后,就远远的看见两个并排的大土丘,足有十几米高。

考古队路过河北小山村,说大土堆下有墓,挖开一看,竟然是王陵 - 2

刘成来和同事详细勘察了土堆之后,根据封土的规模,推测这两座应该是古代的贵族墓葬,甚至可能是王墓。两人连忙赶回所里,将情况上报了领导。几个月之后,刘成来和同事的推测得到证实,这两座大土堆下,确实埋葬了中山国王的陵墓,而陵墓的周围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中山国灭亡前最后的都城——古灵寿城的核心所在。

同年的11月,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之后,关于中山国王陵的发掘工作正式展开。最先发掘的是编号为6号的墓葬,当考古人员挖到墓室之后发现,古墓早已被盗掘一空。考古队商量之后决定,继续向墓室外围挖掘,探查整个椁室。

考古队路过河北小山村,说大土堆下有墓,挖开一看,竟然是王陵 - 3

在经过几天的发掘之后,考古队居然在主墓室东西两侧,各找到了一个与主墓室并不相连的陪葬库。打开两侧陪葬库,考古队员如同中了大奖一般兴奋起来:几百件精美文物因为这种独特的墓室结构,幸运地躲过了盗贼的洗劫,依然静静沉睡在原处。而且在陪在器物上,发现了铭文“山”,这说之前的推测是正确的,这里很可能就是中山国的王陵。

随后,考古队开始挖掘规模最为庞大的1号墓,与6号墓的情景非常相似,主墓室都被盗掘一空,但同样拥有保存完好的陪葬库。令考古队兴奋的是,在东侧陪葬库里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出土时,木质的案面已经腐朽,只留下案座,案座上错金银纹饰流畅斑斓。这件文物现在被评为国宝级文物,是河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永久禁止出境的国宝。

考古队路过河北小山村,说大土堆下有墓,挖开一看,竟然是王陵 - 4

中山国王陵的考古前后持续两年多时间,一共出土文物19000多件。但因为一直没有出土带有大段铭文的文物,所以这里到底是不是中山国的王陵?考古队迟迟得不到结果,直到打开1号墓西侧陪葬库后,人们马上注意到了一只个头巨大的铜鼎,对铜鼎外壁简单清理后,考古人员看到了三个古文字——“中山王”。

历经两年多的古中山国考古终于得以正名。中山王铁足铜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鼎上铭文469字,记载了这里埋葬着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位君王, 他的名字叫“错”。文中提到“皇祖文武、桓祖成考”,说明在“错”之前, 还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四位先王。铜鼎的出土,弥补了史书中对中山王世系缺失记载的遗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中山王铁足铜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鼎上铭文469字,仅次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在战国铜器中极为罕见,现已被国家永久禁止出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