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为什么最后会锒铛入狱?
鳌拜,清朝三朝权臣,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曾接受顺治帝的遗诏成为顾命大臣。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鳌拜跟随皇太极打天下时,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个16岁的小皇帝擒下。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钦定了鳌拜等人的十二条罪状,称鳌拜"任意妄为,令文武各官撤出伊门,内、外用其奸宄之徒,果真大失天下众望。"康亲王杰淑等上奏罗列了鳌拜三十条罪状,可是康熙仍念及其长年效力朝廷,为皇太极立下过赫赫战功,终究改立斩为拘禁。还是这一年,曾经的大清第一勇士最终敌不过年老体衰,死在了禁所。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他出身将门世家,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战功彪炳。崇德二年(1637)的皮岛战役,在清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鳌拜主动请令"不得此岛,勿复见王"。在战斗过程中鳌拜英勇无畏,舍命相搏,冒着箭矢和炮火登上城墙,大破敌军,从此明朝的东江镇名存实亡。在这次战斗鳌拜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皇太极的赞许,论功行赏时封其为三等男爵,并赐予"巴图鲁"之号。
后来清军和明朝争夺江山时,鳌拜继续为皇太极立下了汗马功劳。崇德六年(1641), 松锦会战时,鳌拜以步兵大败明军的步兵营。面对明朝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援军,鳌拜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同样舍生忘死,战斗力飙升,五战五捷。之后鳌拜受命追杀败逃的明军,又是大获全胜,"擒斩过半"。
鳌拜作为一名骁勇战将,入长城、围北京,无论是湖北还是四川,与明军的战役中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后,多尔衮考评功绩,鳌拜"以忠勤戳力,晋一等子",号称大清第一勇士。
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在皇太极死后立储时,他坚决拥护皇子福临,因为不依附亲王多尔衮,曾三次差点被处死。待顺治帝亲政后,提拔他为侍卫大臣兼议政大臣,把他视作心腹依托。
因为深得顺治帝宠信,外加忠于清室、战功卓越,在顺治帝病危时,鳌拜与索尼等其他三人被命为辅政大臣,以保证最大程度地维护皇权,确保皇位不被亲王篡夺。可是这个辅政大臣体系本身就有问题,其对辅臣的职责和权限没有明确规定,孝庄太后也不愿干政,导致辅臣权力无人监管,日渐膨胀。四大臣之间也不能同心协力,而是互相下绊子,积怨颇深。鳌拜更是持功自傲,自视甚高,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甚至"欺凌幼君"。
辅臣体系逐渐崩坏下,鳌拜开始擅权乱政,这时候鳌拜挑起了圈换旗地一事,真正让辅臣内斗浮上水面。多尔衮当权时,作为正白旗之主,他把冀东的肥沃土地圈给了正白旗,其他人不敢有怨言。现在二十年过去,多尔衮去世,鳌拜当权,便提出冀东土地应归黄旗,要求与正白旗换地。而且还蛮横地要求如果土地不足,便"别圈民地补之"。这一场政治斗争直接导致了内国史院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正白旗人苏纳海等人被处死,辅臣之一苏克萨哈又是属于正白旗,四辅臣之间矛盾彻底激化,辅臣制度名存实亡。
随着康熙六年(1667)辅臣之首索尼的去世,鳌拜就愈发肆无忌惮起来。这一年,鳌拜为了报复素有积怨的苏克萨哈,他操纵议政王大臣的会议,罗列其二十四条罪状,欲将苏克萨哈一家凌迟处死,家产没收。此事受到了康熙帝的强烈反对,"坚执不允所请",可是独揽朝政的鳌拜视君主如无物,"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对皇权的藐视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最后苏克萨哈一家还是被处死,没能幸免。
鳌拜作为满清贵族,代表的是关外旧臣的势力,他们从来不会想着如何治国理政,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力量,所以对于汉臣极尽打压。辅政期间,鳌拜以"率循祖制,咸复旧章"的旗号,出台一系列政策减少进士录取名额,裁并翰林院等机构,实则为了减少汉臣数量,维护满洲贵族利益。在这期间,汉官基本上处于无权、少权地位,政治上也备受歧视。汉臣对此怨气颇深,整个官场"实心为国者少,附党行私者多",朝廷执政空心化。
康熙帝对鳌拜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他年少多智,密谋除去鳌拜,暗中找了一批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鳌拜从来没把小皇帝放在心上,以为"帝弱好弄",做"布库游戏"是小孩子的爱玩心性。皇天不负有心人,康熙帝图谋良久,终于时机到来。康熙八年(1669),鳌拜的亲信被支走离开京城,他本人单独入朝时被这些布库少年一举擒下,锒铛入狱。
之后,鳌拜集团势力也被迅速清除,国家政权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年轻有为的康熙开始全面学习儒家文化,汉官也纷纷登朝临事,理学也被视为清朝立国之本。鳌拜被捕标志着以辅臣为首的保守满清贵族势力被逐渐边缘化,没有朝廷内斗的清朝可以集中力量谋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