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此举,差点就成了千古罪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历史上发生了三次规模最大的火烧少林寺事件,第一次发生在隋朝末年;第二次,发生在清朝,是康熙下旨烧的;第三次,发生在1928年,军阀混战!
隋朝末年,王世充自称“洛阳王”,野心勃勃的王世充为了扩张地盘,抢夺财物,冲进少林寺,将少林寺烧毁,后来在唐朝重建!
那么,康熙为何火烧少林寺呢?
因为康熙时期一直还存在反清复明的势力团伙,什么红花会之类的,将总舵设在南少林寺内。公元1674年,康熙令满清军队兵分三路攻进南少林,将少林寺一把火夷为平地,僧人方丈全部烧死,所以说,康熙也是一位“千古罪人”!
很多朋友觉得,少林寺毁于清人之手是最严重的一次,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历代的清朝皇帝都非常关注少林寺,在清帝统治期间总会隔三差五前往少林寺巡游或题字。乾隆十五年,乾隆不远千里抵达少林寺,晚上住在方丈的禅室中,为这座古刹亲笔题字。从壁画和文献的记载中我们也能了解到,直到清末,少林功夫仍受到朝廷的重视。
真正让这座古刹毁于一旦的,则是冯玉祥。
1928年群雄割据,冯玉祥手下的石友三在少林寺放起一把大火,将各殿各堂及钟楼付之一炬,少林寺内珍藏的经书、志书、拳谱全部消失在这场大火中。
那么,冯玉祥为什么要毁掉这座文化底蕴极深的古刹呢?
原来,当时的少林方丈妙兴为了保护少林寺,归顺了吴佩孚,被任命为团长。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决定脱离北洋,响应国民革命,遭到了吴佩孚与张作霖的围追堵截。第二年,冯玉祥驻军西安,策应进攻河南的北伐军。在此期间,少林方丈妙兴及其手下的第一团抵达舞阳。同年三月六日,妙兴战死疆场,他的遗体被体信和尚带回少林寺殓葬。民国十七年,樊钟秀趁着冯玉祥后防空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巩县。
不过,樊钟秀的兵力不足,在打下该地后,没过多久便被冯玉祥的部将石友三击败,被迫南撤。在攻打登封县城的过程中,樊钟秀将指挥部设立在少林寺内。石友三紧咬住樊钟秀的军队不放,打算消灭这支敌军。由于樊钟秀是妙兴方丈的老上司,与少林寺的交情匪浅,所以当时少林寺内的二百名和尚自告奋勇,帮助樊钟秀阻击石友三。在十八盘,僧众协助樊钟秀的军队截击了石友三的军队,结果因寡不敌众,几乎被石友三全灭。
为了追杀剩余的和尚,石友三一路追到了少林寺。本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心态,石友三在法堂点起一把火,不过由于火势并未蔓延开来,所以当天少林寺并未被全部焚毁。第二天,驻守在登封的旅长苏明启带着大量煤油抵达少林寺,并吩咐士兵将煤油倒在少林寺的各个角落。在冲天的火光中,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这些能叫得上名字的少林建筑,全部毁于一旦。
至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成为一片废墟。
显然,这场劫难因妙兴而起。
史学界对妙兴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违背了僧人的清规戒律,担任团长制造杀业,还给少林寺引来一场浩劫;
也有人说妙兴不该背负少林寺被毁的罪责,毕竟他的初心是保护少林寺以及僧人们的安全,投靠吴佩孚纯属不得已而为之。
总而言之,劫难已经发生,少林寺千年底蕴化为灰烬。现在我们看到的少林寺,是开国以后重建的。
后来,淳朴、贞绪等几个和尚回到少林寺,保护着这片废墟。此时的少林寺已名存实亡,仅剩一座山门。直到1982年,为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我国复建了少林寺。时至今日,我们能从少林寺建筑群中领略到这座千年古刹的风采,还要得益于这场重建。
在
不少喜欢民国故事的朋友都喜欢冯玉祥,但他不分青红皂白毁灭少林寺的罪责是无法抹去的。为了私人仇怨,他竟将少林寺夷为平地,不但杀掉了大部分和尚,还让大量珍贵文献绝迹。追捧冯玉祥的历史爱好者,通常会将其归咎于冯玉祥的鲁莽个性,然而这种罪过怎是一句鲁莽能够抵充的呢?
1927年,基督徒冯玉祥在河南地区展开了一场“灭佛运动”,将绝大多数河南佛寺废止,驱逐了所有僧人,将大相国寺改建成市场。当时河南笃信佛教的僧人、尼姑全部失去了家园,各寺庙的财产全部被冯玉祥收归己有。为了充分利用佛寺建筑,冯玉祥将各寺庙改造成救济院、图书馆、学校,甚至干脆翻修成娱乐场所。此后河北、山东、陕西等地也相继发生了规模不一的“灭佛运动”,一时间华北佛寺几乎绝迹。
从这个角度来看,少林寺被毁的责任完全不在妙兴。不论妙兴是否投靠吴佩孚,少林寺都会像其他佛寺一样,被冯玉祥及其部下破坏。至于冯玉祥为何如此抵触佛教,想来是身为基督徒的他对佛教存有偏见。
参考资料:
【《北京历史人物传》、《中国通史·曹锟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