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靠妻子寄打工费生活,成名后抛弃发妻,另娶小16岁演员
1992年7月,余秋雨愧疚地对妻子李红说:“是我对不起你,以后孩子上学、成家等一切费用都由我负责,如果你有事的话也尽管来找我。”
李红含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八岁的女儿交由她来抚养,两人正式离婚。
这对相处了13年的夫妻,从此成为陌路人。
早在1992年的初春,李红独自一人在深圳时不幸染上重病,缠绵病榻之际她打了一个电话给远在上海的丈夫余秋雨。
她说自己生病了,一时半会儿估计是好不了了,这个春节恐怕也回不了上海。
原本她以为能够得到丈夫一些体己的话,或者是期待她痊愈回家的声音,却没想到隔着冰凉的话筒,丈夫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声就挂断了。
这让李红的心一下跌落谷底,内心隐隐有着一种不安的感觉。
于是在1992年3月,李红从深圳回到了上海,在整理书桌的时候他发现了丈夫的秘密,这让李红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因为这件事情已经影响到了她的爱情与婚姻。
她发现了丈夫线稿当中夹着一封余秋雨写给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员马兰的信,信中的甜蜜的情话让她顿时五雷轰顶。
原来丈夫会对自己这样的冷淡,竟是因为“心另有所属”。
几天后,李红若无其事地回到了深圳,心里暗想丈夫就算是变了心,但他们也有十几年的夫妻情分在。
直到7月,丈夫余秋雨正式向她正式提出离婚——李红依然感到难以置信,十几年的感情怎么会像风吹走了一样,说没就没了?
但她还是在离婚书上签了字,她知道感情没了,婚姻自然也就消亡了。
李红说:“我没有了婚姻,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家庭,只剩下了8岁的女儿。”
她再一次踏上了去深圳的列车,离婚给她带来的痛苦让她身心俱疲,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为了生存,她住过廉价的旅馆,当过导游,跑过运输,还做过推销和代理。
在这个过程当中,她把一笔积蓄借给一个朋友去澳门碰运气,没想到不仅收回了本钱,还分得了一笔红利。
她还在深圳著名的国贸大厦32层当过白领,最终在国泰君安证券投资公司,打拼到了属于她自己的一席之地,也获得了她的成功。
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李红曾经充满感触地说:
“深圳是年轻人的城市,男女比例为1:8,像我这样一个既不年轻又无背景的中年女子,要想生存下去,靠的是与生俱来的自信、永不言输的勇气,靠的是发自内心的生命活力。”
她记得那时候深圳曾经流行过一句话——为自己而活。这话说给她自己再贴切不过了。
她觉得人生有很多变数,虽然她没有战胜自己的婚姻,但是她必须战胜自己。
“如果我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是失败的婚姻造就了我,让我认清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而以前从未被发现和正视的潜力和优势,让我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面对离婚,李红是坦然的,离婚让她回归了自我,今后的人生将由她自己创造。
李红从小就是坚定的性格,少女时代,她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乖乖女,天真又活泼,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
李红的父亲在中学当英语老师,母亲是个医生,这样的家庭条件,为她和弟弟的学习和发展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她毕业后被留在上海,分配进了纺织局。从小就热爱戏曲的她,不论是容貌还是身材和语言都具有优势,作为业余演员被借调到上海市青年话剧团《年轻一代》剧组里面。
1974年,从小就不服输的李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她从1000多名考生当中脱颖而出,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她最终还是和上海戏剧学院失之交臂。
而当时负责上海戏剧学院招生工作的恰好就是余秋雨,他非常欣赏李红的才能。
当时电影《春苗》在选女主角,李红和还未出名的李秀明同时成为候选人,导演难以取舍。
但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李红的书卷气太浓,而李秀明却更为原生态,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最终导演还是选择了李秀明。
之后李秀明一炮而红,李红却与演艺界擦肩而过。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余秋雨和李红两人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当时28岁的余秋雨和24岁的李红被对方吸引,很快就谈起了恋爱。
热恋期自然是非常甜蜜的,如今李红还清楚地记得,在每个星期天傍晚,余秋雨都会来到李红住处,与李红一起谈笑、看书、吃饭。
两人会聊到很晚,这时候连公交车都没有了,余秋雨就会慢慢步行回自己的住所。
可见,当年余秋雨对李红的感情十分热烈,而余秋雨对李红的痴情也感动了李红的父母,两人5年的恋情,最终在1979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两人婚后的生活恬静而温馨,让这对新婚夫妇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余秋雨还在妻子的支持下写下了《文化苦旅》。
当恋爱中的甜蜜转变为婚姻中的柴米油盐,李红初为人妇,显然并没有很快适应。
好在新婚时的丈夫余秋雨对她也非常的体贴,有些家务,余秋雨会自己包揽,但是大部分事情,李红还是得学着自己来做。
不管是在结婚刚开始的时候住的大连新村,还是在婚后搬到的万航渡路,由于房屋都比较小,而且又是合用的煤位,他们经常不自己做饭。
那个时候李红每天都会随身带一个包,里面总会装着一个大大的饭盒,椭圆形的,用得已经很久了,但承载着了她对余秋雨无限的体贴和关怀。
李红会在每次下班以后,会先回娘家一趟,将母亲精心做好的饭菜,荤素搭配装得满满当当,再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给丈夫余秋雨。
晚上睡觉之前,她还总是要检查一下饭盒是否洗干净了,再将它放进自己的包里,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事情。这样小小的细节,也是她对余秋雨爱的体现。
在那段日子里,余秋雨的事业上遇到了挫折,还患上了肝炎,总而言之是样样都不顺。
李红就开导丈夫,要学司马迁,不要去管外面的事情,只管写自己的书,什么都不要去想,什么都不要去管。
她对余秋雨说:“你对我最大的爱,就是写出东西来。”
为了能够让余秋雨专心写作,李红特意将自己娘家那在天井里搭建的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布置成了一个书房,让余秋雨吃住都在那里面,安心写作。
这一段日子是非常平淡的,余秋雨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文化苦旅》的创作当中去了。
而李红则一直陪伴在丈夫的身边,替他挡去所有的烦恼和生活琐事。
每次到夜晚,余秋雨总是会等李红上床以后,轻轻地走过来,给妻子一个晚安吻,然后温柔地说:“你先睡吧,我要工作去了。”
余秋雨对自己的温柔,以及余秋雨对待写作的专注,让李红深深地着迷。
1984年他们的爱情结晶降生了,叫做余晓红。
为了不影响余秋雨的写作,孩子在生下来以后就交给外婆照顾,而李红也住在父母家照顾孩子。
后来李红曾坦言道:可能是因为在孩子出生以后,自己对余秋雨的关心不够,所以他们之间才会出现感情问题。
1989年,由于单位的效益不好,李红主动提出了辞职,那一段时间,李红面临人生的抉择。
她想要去深圳谋求新的发展,而余秋雨也非常支持妻子去深圳闯一闯。
1989年3月,李红来到深圳,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亲人和朋友,更加没有资金和关系,在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当中。
李红没有退却,她想要放手一搏,想战胜那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命运”。
刚开始她跑到郊外工业区到处找工作,忙碌了一天,却没有任何结果,她甚至不舍得花一块钱坐公交回市区,只能选择步行回去。
一次,在回去的路上,李红不小心掉进了没有遮盖的下水道里。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原来,她是被早晨出来扫地的清洁工人发现了送来医院的。李红非常感激,但是在她出院以后没敢将这件事情告诉家人,只休息了一天,李红就继续四处寻找工作。
最终她在罗湖区一家服装厂找了份车工的活,为了挣钱,她常常都不午休,拼命地加班。
终于,李红因为身体吃不消,晕倒在了车间里,工友将她送到医务室“吊盐水”,她刚刚醒就想着爬起来去上班,工友非常生气的跟她讲:“你要钱不要命了?”
李红停止了挣扎,只能无奈地在床上流泪,生活的无奈她心里最清楚。
第1个月发工资,李红领到了640元,比其他工人高出了1/3,她给自己留了40元,剩下的钱全部寄回了家。
家里人因为有了李红每个月如期寄回来的工资,在生活上有了保障,余秋雨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他的创作之路也有了稳定的环境。
但是李红万万没有想到,在她一心一意为家人打拼的时候,她和丈夫的感情却出现了危机。
1992年春节的前一天,李红在出租屋生病给丈夫打电话,并告知自己过年可能回不了家,也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非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安慰,反而只听到了非常冷淡和敷衍的回应,那一刻李红才真正意识到丈夫的变化。
在深圳过春节的李红,一点年货都没有买,一个人蜷缩在出租屋里,度过了她生平最冷清的春节。
过完年,她迫不及待地请假回了上海探亲,最后发现了丈夫出轨的事实。
但她并没有当即质问丈夫,而是装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本来以为丈夫只是一时糊涂,真没想到在同年7月的时候,李红还是收到了丈夫给自己的离婚协议书,而两人13年的婚姻,最终也走向了陌路。
就在同一年,余秋雨与小自己16岁的妻子马兰结婚。
即便是余秋雨在最后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李红的愧疚,但所有人都明白,一个男人变了心,这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
1992年3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此书一出,直接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文化苦旅》在文学界名声大噪,受到了很多文学大家的称赞。很多文学家因为这部著作,对余秋雨有着高度的评价。
此外,余秋雨凭借着自己所写的一系列学术著作,先后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名誉和称赞纷至沓来。
余光中评价他:“中国散文在朱自清、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金庸也认为余秋雨可以与鲁迅平起平坐——金庸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余秋雨的散文多以笔触抒情,辞藻秀丽,风靡一代人,是被大众认可的文学才子。但卓越的成就与他“负心汉”的污名,成了他人生当中的高低反差。
1992年余秋雨和李红离婚后,同年便和马兰结婚。马兰是国家一级演员,也是黄梅戏的传承人,面容姣好,身姿绰约。
马兰13岁时进入安徽艺术学院黄梅戏表演专业,正式学习黄梅戏,成年后更是成为黄梅戏剧院顶梁柱,还出演了不少电视剧。
而马兰和余秋雨的相遇十分具有戏剧性,她曾经收到过老前辈送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艺术创造工程》,该书的作者就是余秋雨。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她对作者余秋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拜读他的其他著作。
之后两人相见,更是对余秋雨所吸引,之后越走越近,在频繁来往和接触中擦出了“爱的火花”,最终彼此认定对方是能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人。
于是,余秋雨做出选择,与妻子李红离婚。
就这样,余秋雨放弃了那个曾经每天一路小跑为自己带饭带菜的结发妻子;
放弃了那个为了照顾他而学做家务的糟糠之妻;
放弃了一直支持自己创作事业的结发妻子;
放弃了那个下海经商赚钱为自己治病的糟糠之妻。
离婚之后,李红没有对外人说什么,只是把痛苦、泣血和眼泪全都往肚里吞。
这一忍,就是17年。在2009年的时候,网上出现关于余秋雨又被曝出和美女作家有暧昧来往的“谣言”,李红终于发声,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揭露我的流氓前夫余秋雨》。
文章揭露了前夫余秋雨出轨的事迹,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伪君子”,控诉自己多年以来的委屈和不平。
在文章结尾,李红直言:“总有一种禽兽穿戴衣冠,总有一种帮凶强挤眼泪,总有一种流氓自称大师。”
自此,这段往事终于浮出水面,为世人所知。李红曾经有多爱余秋雨,现在大概就有多恨这个男人。
著名历史学者朱永嘉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也撰文回忆自己过去与余秋雨的交往,并正式宣布与其决裂。
余秋雨曾经说过:“人取得的成就越大,则受到的非议就越多。”
的确,围绕在他身上的非议多如牛毛,而其中最受世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感情生活。
-完-
参考资料
李红:《揭露我的流氓前夫余秋雨》
朱永嘉:《关于李红所写一文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