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艺 非遗展播 | 西湖秀丽山色徐徐展开
一管细润青竹,巧劈36根,柔软丝绸夹于篾青黄间,套色刷花将西湖秀丽山色徐徐展开,江南丝竹在西湖绸伞上得到了极至演绎。
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传承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建国后为发展绸伞生产、提高绸伞质量,建立了杭州风景绸伞厂,之后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立了绸伞研究室,大大促进了绸伞生产的发展。
西湖绸伞因其利用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资源、杭州丝绸及杭州西湖风景装饰图案3项具有杭州特色的创作设计风格,同时具有精致的选材、繁绂的18道手工工艺流程和丰富的品种规格而名扬天下。
西湖绸伞传承人宋志明制作绸伞 厉剑飞摄
西湖绸伞主体是由伞骨和伞面组成,伞骨是采用古老的套合技艺,不用任何粘合剂。伞面采用丝绸加以刷花、绘花和绣花等装饰:刷花采用多种套色,以杭州西湖风景为题材;绘花则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技巧,以仕女、花鸟为主;绣花则题材多样,工艺精细,鲜丽秀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西湖绸伞原料选用要求极高,浙江竹源丰富,但适合制作伞骨的唯有淡竹,且要3年以上,粗细规格在4.5至5厘米之间,竹节间隔不小于38厘米,竹筒色泽均匀,不能有阴阳面和斑疤。每年六、七月份就赴产地选好做上标志,俗称号竹,待霜降后才能砍伐。伞面原料采用乔其纱、真丝电力纺、真丝斜纹绸等江南丝绸。伞顶和伞柄则要选用坚硬细密的优质木材,高档则采用牛角、象牙。
杭州市国家级传承人宋志明在传授学生伞面与伞骨的粘合工艺 厉剑飞摄
绸伞生产工序有擗竹、串骨、劈青、绷面、上架、穿花线、刷花、贴青等18道,这些工序细分多达100余道小工序。擗竹是伞骨制作的关键,将一段圆润青竹,分劈成32根伞骨,每根骨4毫米宽,如果粗一点的竹段则劈成33根,还需要“抽骨”即抽掉一根,以保持竹筒圆润:穿花线,即在伞骨、短撑上穿线,长伞骨、短撑上都有32排细孔,每排36孔。每孔直径不到1毫米,每排细孔间隔仅1至2.5厘米,制作时,一手飞快地旋转伞身,一手捻着花线针,在细密的缝隙中穿针引线,来回交叉编织网纹,一把伞共要穿296针,工艺精细;又如贴青工艺,须做到“三齐一圆”,即顶齐、节齐、边齐,收拢圆稳,制作者将每支竹骨的青篾,一支不错地胶合到原配伞骨的绸面上,使伞收拢时浑然成天然竹节。
西湖绸伞种类可分:日用伞、装饰伞、舞蹈伞、杂技伞、排须伞等等。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绸伞伞面也有变化,除丝绸外,蓝印花布、手工万缕丝、电脑绣花布等等面料。张开一把伞,收拢一根竹,西湖绸伞造型轻盈、设计奇巧、制作精细、高雅美观。既有日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具江南艺术之神韵。
2008年,西湖绸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