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从不骗人
一名李姓的中国籍男子,被胁迫偷渡到柬埔寨。半年的监禁时间里,他的左腿因电击导致彻底残废,抽血7次,最多一次被抽走了700毫升,是成年人单次最高献血量的约2倍。
不过,幸运的是李姓男子最终得到监禁区工作人员的帮助,逃离了牢笼。回顾起整个事件,该男子称自己是在2021年5月,通过58同城上看到一家广西夜总会招保安的信息。当他按照招聘信息去广西崇左市面试时,意外发生了,辗转被绑架到柬埔寨沦为“人形血袋”。
事件发生后,58同城作出回应:未查到提及企业历史发布的招聘信息。58同城将充分配合警方等相关部门,坚决与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斗争到底,坚决保障和维护用户权益,捍卫正义。
与此前用户遭遇欺骗时的情形一样,58同城并未承认自己在信息审核方面的失职。换言之就是,58同城没有骗人,骗人的是别人。
毫不意外的“意外”
58同城是姚劲波创办的第三家公司,前两家分别是易域网和学大教育。
在创办58同城前,姚劲波自己在租房过程中就遇到过黑中介。当时,中介小哥当着他的面撕毁了1200元的租房收据。“当时就想有一个网站,能把房东和租客直接联系起来。”58成立之初的愿景也是成为人人信任的生活服务平台。
不过,在58同城存在的这些年里面,“信任”似乎从来跟这家公司就没太大关系。
仅以姚劲波亲身经历的租房为例,58同城上的租房渠道几乎成为骗子集中营。比如,央视新闻此前就报道称,58同城平台的假房源泛滥成灾,一套网上挂牌价为3500元的两居室,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突然变成了5500元。
为何能够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欺骗用户?按照中介的说法就是:与平台之间有合作,中介通过在平台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来吸引用户,平台则向中介收取高额的平台费用。
除此之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58同城的投诉量高达9613条,其中涉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租房争议、维修被骗、求职收费、虚假招聘、客服不作为、VIP扣费等,满意度仅为三星。
根据天眼查显示,58同城的法律诉讼高达655条,涉及总金额1225万元,其中58多作为被告或被上诉人,涉及金额1080万元,案由包括侵害商标权纠纷、服务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
按此来看,长期以来58同城的存在与贴满各种小广告的电线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58同城也没有过严格监管。当虚假房源成为一种默认的赚钱手段,开端李姓男子沦为血奴的事件也就是一个毫不意外的“意外”了。
赚更多的钱,负更少的责任
58同城之所以放任虚假信息流窜于平台上,与其商业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通俗地讲,58同城可以看作是一个互联网+中介的模式。58同城本身不生产任何的信息服务,仅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存在,所以它的运营模式是即2B也2C。通过丰富的商家信息发布来吸引C端用户,来实现流量的增长。而随着C端用户的增长来促使更多的B端也就是商家用户的加入,从而达成其盈利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商家所发布的信息越多,足够具有诱惑力才能更好地吸引C端用户,所以对信息的审核尺度把握方面可想而知。
以租房信息的价格来看,58同城的价格明显比正规的中介和本地实际成交价格都有很大的差距。招聘信息方面,因其自主且免费的特点,决定了58同城对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漏洞,大量的“虚假招聘”信息充斥其中,同时,虚假招聘信息带来的薪资待遇的诱惑力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近3年来,共有近百例求职者因虚假招聘信息被骗的案例。
更加严重的是,在一份2021年3月发布的《黄兴兴朱明正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二审刑事裁定书》中记录,毒贩在缅甸小勐拉将冰毒用水和酒精溶解后,交给马仔通过物流、快递的方式邮寄到重庆,再由重庆的马仔取货、提取和交易。而这些马仔都是通过贴吧和58同城发布信息招聘的。2018年至2020年,还有团伙直接在58同城上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用于骗取求职者的简历等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共计获利469万余元。
不过,即使用户屡屡受骗,但58同城总是能够每次都能将自己摘干净。
以此次影响颇大的血奴事件为例,58同城的回应是“未查到提及企业历史发布的招聘信息”。不过,即使确认了受害者接触的招聘信息来自于58同城,从法律角度来看平台方大概率也可以摆脱责任。
根据人社部的相关规定,招聘平台运营,要对企业基本信息进行审核,比如是不是正规企业,有没有相应资格。这意味着,如果员工入职后公司有违规,招聘平台方几乎没有责任。更何况,58同城本身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责任相对招聘平台来说就更小了。
总的来看,对于58同城来说,“血奴事件”只是赚钱路上的一个不意外的“小意外”。这家公司分布在全国范围27家直销分公司,才是不骗人的真资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猫头鹰情报局”(ID:owl-news),作者:庆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