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张仁愿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极大的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
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
轶事典故
张仁愿筑受降城时,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曾有人问道:“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兵贵在攻取,不宜退守。如果敌人打到这里,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的人都该斩杀,何必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后来,常元楷接任朔方军总管,开始修建壅门,议论之人更推重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
人物评价
李显:持节朔方道大总管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器宇端雅,风神秀杰,谋韬玉帐,寄重金坛。故得累司文武,历参边镇。蓟州作牧,既纾东顾之忧;榆塞总兵,方释北垂之虑。
苏颋:镇国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上柱国韩国公致仕仍给全禄及品子课朔望朝参张仁愿,有将相之才,树忠公之绩。入称三杰,帷幄所以运筹;出总六师,塞垣由其卧鼓。悬利器而御物,自中於桑林;推素心以得士,更成於李径:故能居室而应,在邦必闻。
李华:公总戎疆外,悬衡审政,拒陇循河,绵亘万里,坚城雄防,扞蔽三辅。介胄之士,垂十万人,瞻我麾节,以为进退。
刘昫:① 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等,皆韬武干,亟立边功。然孝杰失于再擒,休璟亏于余行。先败后胜,薛讷何惭;止雪回风,王晙难掩;仁愿操履,中否相兼。② 拯物之心,不形于色。将相之材,人何以测。臣有始终,功无爽忒。多忌梁公,自招惭德。唐、张、讷、晙,善阵能师。共服戎虏,不忧边陲。
欧阳修:① 仁愿为将,号令严,将吏信伏,按边抚师,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宰相文武兼者,当时称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仁愿云。② 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夫宰相代天秩物,燮化人神,惟有德者宜之。若休璟、仁愿,用以丞弼,非强所不能邪?据功名之地,则绰绰矣。
张预:孙子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仁愿筑受降城,而绝虏南寇路。又曰:‘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阙。’仁愿不置壅门,而令使并力拒敌。又曰:‘赏罚孰明。’仁愿赏罚必直功过是也。
陈元靓:耽耽将军,唐之虎臣,筑垒受降,全境庇人。虏气曰夺,皇威益振,功育塞门,于今不泯。
后世地位
779年(唐大历十四年),唐代宗评定前代功臣,张仁愿与李孝恭、尉迟敬德等十四位凌烟阁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内。
780年(唐建中元年),张仁愿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包括“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张仁愿)”。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仁亶(张仁愿)。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仁愿亦位列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