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土味广告搬进直播间,椰树椰汁不改擦边本色
来源丨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作者:YY
" 早晚一杯,白白嫩嫩 "," 从小喝到大 "……
虽然广告被网友骂了好几年 " 低俗、爹味重 ",但椰树椰汁却丝毫不在意舆论的反馈,广告风格二十年如一日。
最近,椰树椰汁复制了自己的广告到直播间 ……
01
把广告搬进直播间还奏效吗
虽然没有从小喝到大,但从小到大成长的这些年,椰树牌椰汁的画风倒是一点儿没变。
当年凭借着红配绿的牛皮癣式包装和 " 从小喝到大 " 简单粗暴的广告 slogan,椰树牌椰汁也算是家喻户晓。尽管因为低俗,椰树的广告风格一直都被网友疯狂吐槽,但椰树集团却坚持做自己,将广告风格从包装、电视广告一直延续到了直播间。
国庆期间,抖音账号 @椰树集团正式进军直播带货。
毫不意外,椰树集团抖音直播间找了几位和椰汁外包装神似的女主播,穿着紧身上衣超短裤不断用性感姿势展示商品,就像在看一款超长版的椰树牌椰汁广告。
从广告风格来看,椰树集团倒是很专一。有网友在相关视频下评论称,
"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董事长的审美很稳定 "
" 坚持做自己,坚持被罚款 "
" 真是不忘初心,坚持打擦边球二十年啊 "
这种直播带货思路在制造舆论话题方面立竿见影,为直播间聚拢了人气。
飞瓜数据显示,在近期椰树集团的 8 场直播中,场均人数巅峰值为 4206。其中数据最好的直播为 10 月 5 日晚开播的两场直播,场观人次在 10-12 万之间,人数巅峰值破万。
在 21 点开播的这场带货直播中,椰树集团共上架 7 款商品,其中包括椰汁、椰子油、矿泉水等,几乎每一款都在上架后售罄,销售额为 2500-5000 元。不过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椰树集团给出的折扣,据悉当日产品均 " 买一赠一 ",优惠力度还是十分诱人的。
02
椰树牌椰汁和它的招牌广告
据报道,1940 年,王光兴生于海南琼山一户普通家庭,1957 年,他成为海口市工人文化宫任业务美工,开始为家中减轻负担,并在第二年调到海口罐头厂,担任美工与文书职位。所以要说美工这块,王总也是老江湖了。
1983 年,王光兴被调到海口饮料厂担任厂长。不过,这时的饮料厂由于经营不善,仓库已积压 800 多吨酒。王光兴为打开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从包装下手,令人把这批酒用喜庆的红色包起来,使饮料厂大赚 100 多万元。
后来王光兴将目标瞄准了椰汁,但椰汁饮料制作的关键在于 " 油水分离技术 ",这也是多年来饮料行业的难题。王光兴给科研人员们定了一个目标,如果谁先攻克这个技术难题,就能拿到工厂纯利润 3-5% 的奖金。1988 年他们成功研制出椰树牌天然椰子汁饮料。
比起攻克技术难关,椰树集团的关键故事其实是广告。
据说,当年椰树牌椰汁最初的包装与广告十分清新,还被《海南日报》点名表扬。而这些设计均出自海南当地的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柯兰亭之手。
但后来 " 椰树集团 7000 万国资案 " 搅动了平静的春水。柯兰亭发现,从 1994 年到 1998 年,椰树椰汁每年用量达几亿张的商标纸,曾被一家没有印刷资质的企业承接,且商标纸定价高于市场价,导致罐装椰子汁招贴纸的成本投资多开支共 7246.8 万元。
事情尚未水落石出,举报人柯兰亭就在 1999 年 3 月 4 日下午被 2 名男子猛砍,身上共 12 道刀伤,缝合 100 多针。
在柯兰亭和椰树集团闹掰之后,椰树椰汁的广告也进入了土味时代。王光兴成为其中的关键角色,据报道,一位接近椰树的业内资深人士表明,王光兴在相关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
王光兴接受《广告大观》采访的时候解释称,他认为这样的广告都属于直白告知型,将椰树牌椰汁的卖点用画面和语言告知消费者,同时用这样的配色来增强产品信息的传达。
2006 年开始,椰树椰汁开始投放以 " 白白嫩嫩、曲线动人、喝椰树牌椰汁 " 为主题的广告,广告中的美女,曲线一版比一版凹凸,椰汁包装的配色也一版比一版 " 辣眼睛 "。
2009 年,椰树椰汁将 " 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 " 这种低俗广告语印在了海南的公交车上,遭到了极大的反对,因此还吃了一张 1000 元的罚单 ……
2016 年,椰树特别推出了一款 " 胸模瓶 " 的新包装,其造型有内涵女性身材之意,再次引起争议,椰树却仅以这是 " 产品与艺术结合 " 为理由反驳,不做调整 ……
2019 年,椰树椰汁的那句 " 我从小喝到大 " 的广告语,直接将产品定性为 " 丰胸神器 ",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并收获 20 万元的罚单 ……
03
一直以来,关于椰树广告和画风观点虽然比较一边倒,但在这种 " 低俗 " 吐槽声中也有不一样的观点。
不少人认为椰树品牌这种广告低俗、爹味重,甚至涉嫌虚假宣传。不管是 " 从小喝到大 " 的广告词还是广告中婀娜多姿的丰满女性形象,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该产品的品效是 " 丰胸 "。而椰树也曾经承认此举是为了突出椰树椰奶的丰胸功效。
但事实上,其背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来支撑。因此,椰树不仅被工商局批评罚款,还被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作为负面典型案例,申请的 " 从小 "" 喝到大 " 商标自然也没下来。
除了低俗之外,不少人认为椰树集团坚持这一广告风格与 " 黑红也是红 " 的营销逻辑有关。不管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 黑红 " 的确是扩大知名度的快速路径。但知名度并不意味着品牌形象的增值,反而很有可能极大伤害品牌形象,并限制品牌未来的发展。
以椰树为例,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中国知名饮品企业,椰树在大众心目中本是堪称 " 椰汁老字号 " 的形象。但是由于此类土味低俗广告的存在,椰树椰汁很难与 " 品质感 " 挂钩。
与此同时,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黑红营销的反噬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无论冒犯 / 物化女性,还是打擦边球都将极大程度地冒犯消费者,引发群体抵制。名气有了,但名声没了。
对于椰树集团而言,或许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