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13.9°C-16.3°C
澳元 : 人民币=4.6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3-03-06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魏元忠,原名魏真宰,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中国历史上,武周时期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时代。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1

所谓武周时期,就是指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位的那十几年时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子,武则天从一个尼姑奋斗成了皇后,而后又成了太后,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成为一代传奇女帝。而武则天在位的这十多年时间里,当时的中国也经历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方面,当时的唐朝高层,生活十分奢靡,而且私生活混乱,广为后世所诟病。而且,武则天在位期间,滥用酷吏,大肆屠戮功臣,导致唐朝边境开始逐渐出现叛乱,折损了不少国力。

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又大兴科举,广泛提拔寒门子弟,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对权力的垄断。而且,在农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武周时期也都有着十分璀璨的成果。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曾有这样一个人,常年身居中枢之位,担任武周政权的宰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位宰相经历了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为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人,名叫魏元忠。

提到魏元忠这个人,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因为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这个人基本没出现过。所以往往只有对武周历史特别了解的朋友,才会知道这个人。但实际上,这个人在正史上,那是相当重要的!

魏元忠,原名魏真宰,字元忠,生年不详。作为唐朝的一代宰相,史书上却连他的生年都没有详细记载,这似乎显得十分可笑。但实际上,魏元忠的这种情况,还真不是特例,而是当时的时代局限性。

魏元忠并非出自那些世家大族,而是出身寒门。在唐朝的时候,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自家又没有强大的族堂记载家族历史,后世史官想要考证他的生年,自然也就不太可能的。

不过,这里我们所说的寒门,并不是说魏元忠他们家特别穷,或者说他们家都是底层百姓。恰恰相反的是,从历史上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魏元忠的直系长辈里面,至少有人在唐初应该担任过五品以上的官职。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当时的中国,因为以往的历史原因,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大家族。这些大家族,往往都传承了几百年,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国家出于种种原因,甚至还专门编了一本书,来给这些家族划分等级,这本书叫做《氏族志》。自己家族能进这本书的,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士族。而如果进不去的话,比如因为战乱丢失了家族历史,或者确实出身寒庶,就算家里官做得不小,这个家族一样还是只能算寒门。

魏元忠他们家,大概就算是寒门当中,比较高等的那一种。

对于魏元忠的早年人生,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他是河南商丘人,出身一般。如果魏元忠早生几十年,以他这个家世,别说宰相,就连当地的县令都当不上。因为在唐朝以前,从汉朝一直到隋朝初期,中国在选官方面都是实行推荐制的,那些世家大族完全控制了推荐的权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千年豪阀。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2

但是,到了隋朝的时候,科举制开始出现了。

隋朝那会儿,科举制其实还只是一个雏形,只有贵族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但是到了唐朝之后,唐朝将科举制彻底发扬光大了。那些世家大族,再也无法完全把持上升通道,就算是普通的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入仕做官,而且还可以做高官。

不得不说,魏元忠算是出生在了一个好时候。

青年时代的魏元忠,虽然并非出身世家,但好在家族长辈有人做官,所以魏元忠就直接进入了唐朝的太学求学。

唐朝的最高学府,叫国子监。国子监内部,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个学院。这其中,国子学级别最高,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后代,才能进国子学求学,学的也都是相应的知识。比国子学稍低一些,但也需要五品以上官员的后代,才能进入其中。再往下就是四门,这个学院只招七品以上官员的后代。

前三个学院,都是只招官宦子弟,培养的方向也是作为未来的高级官僚。至于另外的律学、以及算学,就如同书面意思那样,教的都是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三个学院,是对真正的底层百姓家的孩子开放的,培养的也都是专业领域的人才。

这里我们稍微打一个岔,说一个和魏文忠无关的事情。从国子监的这些配制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那些说中国古代官员不需要学数学的,完全就是扯淡。因为国子监里面的算学,就是教数学的,而且教授的数学水平还不低。当时算学内部一共有十本教材,统一由传奇人物李淳风主编,被后世称之为《十部算经》。这十本书都学完了,数学水平绝对比今天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还高。

魏元忠进入太学的时候,应该是李治在位期间。当时唐朝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力雄厚,对国子监学子的补助也比较高。再加上魏家也有点家底,所以求学期间,魏元忠根本不用为生活发愁。

按照一般的思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魏元忠是不是就该努力学习,然后努力通过科举,尽快走上仕途,争取更高的官位?正常情况下,魏元忠确实应该这样做,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国子监学子的选择。

但魏元忠恰好是个不一般的人。

在太学求学期间,魏元忠对官职和权力之类的东西,丝毫不感兴趣。人家都在积极跑门路,争取让朝中的大官推荐自己,魏元忠却对此毫不放在心上。

与之相反的是,魏元忠倒是对历史和战争之类的学问很感兴趣。当时有个人叫江融的人,写了一本叫做《九州涉险图》的书,总结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战争经过,以及其中的得失成败。魏元忠读了之后,觉得江融写得还不够完善,干脆就自己重写了一下,对其中的战例进行补充分析。

如果魏元忠生活在今天的话,估计可以很快成为一个历史类的自媒体大V,或者干脆成为一个历史畅销书作家。其实今天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比如某位把明史写得生动有趣的畅销书作者,写完那本畅销书之后,马上开始官运亨通,据说现在已经做到副厅级了。

历史证明,能把历史和战争琢磨明白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很适合做官。因为在这样的人眼里,眼前的问题有太多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了。

在太学写了好多年的闲书之后,魏元忠看起来似乎依然一事无成。与他同期的学子,都早就已经入朝为官,领先了他太多太多。但是,努力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白费的。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此时的魏元忠,其实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同期学子,都强大太多了。

公元679年,李治已经病入膏肓,饱受头疼病的折磨。高原上的吐蕃,又经常进犯,搞得唐朝西线边境不得安宁。这一年,默默无闻的魏元忠,忽然来到洛阳,利用国子监学子可以上奏的特权,向李治上书,评论唐朝军队作战的优缺点。

李治收到魏元忠的上书后,顿时眼前一亮。魏元忠的上书,写得通俗易懂,却又深入浅入,深刻分析了目前唐军内部存在的各种优缺点。

此后,李治直接下令,任命魏元忠为秘书省正字,同时在中书省听候调遣,不久之后,又直接升任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这个官职,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央巡回组的处级干部,基本上和《人民的名义》里面那个侯亮平差不多。官身品秩虽然不高,但位置却很特殊。

短短数年之内,魏元忠便走过了其他同期学子,十多年都未必能够走完的路。最重要的是,魏元忠这个名字,已经出现在唐朝最高统治者的眼里,并且对他观感极佳。除了李治之外,当时身为皇后的武则天,亦是极为看好魏元忠。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3

武则天本就是靠着寒门官员得势。当年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大权原本都掌握在关陇老臣的手里。后来李治凭着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严重打击了老臣集团的权威。在那之后,武则天亦是成了寒门官员的真正领袖,负责组织寒门官员,帮李治一起打压那些关陇贵族。在这种情况下,出身寒族又极富才学的魏元忠,自然更容易得到武则天的青睐。

公元683年年底,李治因病去世,武则天开始全面掌权。在李治去世不到两个月之后,武则天便以太后身份,废掉了新皇帝李显,改立李旦为傀儡皇帝,独掌大权。武则天掌权之后,马上将魏元忠殿中侍御史,官职再进一步,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

就在魏元忠升官的同时,以徐敬业为首的反对派,在扬州正式起兵。这事在唐朝历史上很重要,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对这件事应该都不陌生。而徐敬业起兵之后,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魏元忠则是被她任命为监军!

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当中,魏元忠却能够被委以监军的重任。可见在此时的武则天眼里,魏元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接下来魏元忠也没有让武则天失望,监军期间,魏元忠很快就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分析叛军的优势和缺点,多次献计被采纳。

最终,李孝逸很快平定了扬州之乱。在这之后,魏元忠也随即被提拔为司刑正,而后改任令。洛阳令这个官职,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北京西城区区长,正厅级。

担任洛阳令期间,魏元忠尽职尽责,将首都洛阳管理得井井有条。不过在这之后,武则天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同时也为了打压反对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举报风潮,大肆任用酷吏。臭名昭著的酷吏时代,也由此开始。

随着武则天大肆任用酷吏,魏元忠的日子自然就开始难过了。以魏元忠的性格,自然不愿和那些酷吏同流合污,更不愿意屈服。所以不久之后,魏元忠就被酷吏周兴诬告下狱。魏元忠被抓之后,周兴很快就罗织了一系列罪名,最后给魏元忠捏造了一个谋反帽子。

谋反,是要杀头的。

被扣上谋反这顶帽子之后,魏元忠很快就通过了整个司法审讯过程,直接被推上了刑场。但就在魏元忠即将被杀的时候,武则天连忙派使者过来,以魏元忠之前平叛有功为名,赦免了魏元忠的死罪,改为流放贵州。

此后的几年里,魏元忠在贵州那边吃了几年的苦,暂时远离了朝堂。而京城这边,武则天彻底掌握了权力之后,终于在公元690年,正式篡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武则天登基之后,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直接把周兴这个酷吏杀了,以此来平息众怒。

周兴死了之后,魏元忠的案子自然要重审,经过一番审查之后,自然也就发现魏元忠无罪,武则天随后又把魏元忠给召了回来,继续做他的京官。但是不久之后,魏元忠又再次被来俊臣诬告,而后又被流放岭南。

魏元忠被流放岭南后,京城这边又重演了一次之前的剧本。公元697年,武则天觉得反对党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酷吏们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这一年,以著名酷吏来俊臣为首的一群酷吏,又被武则天推出来杀掉,平息众怒。

来俊臣死后,魏元忠的案子自然又要重审,然后再次平反,再次被召了回来。

公元698年,魏元忠回到京城,随后被任命为侍御史,不久又被直接提拔为御史中丞,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长,正部级。公元699年,魏元忠升任凤阁侍郎,代理宰相,副国级。

纵观魏元忠的升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艰难。在已经取得武则天青睐的情况下,魏元忠仍是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成了唐朝的宰相。而且,这期间还曾多次被流放,起起落落。

那么,多次被流放的魏元忠,为什么还能屡次回来,最后还一路升迁至宰相呢?

答案其实只有四个字:简在帝心。

魏元忠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同时做官的能力也很强,自身更是持身周正。这样的人,不管到任何一个时代,都绝不会被埋没。而且,从魏元忠上书的时候开始,武则天其实就很看好他。但是因为后来的政治环境太特殊,酷吏们诬告之后,武则天又不能不处理,所以只能将魏元忠流放。但就算这样,武则天依然尽可能的保护魏元忠,所以才会有之前刑场之上,武则天派使者来救下魏元忠的事情发生。

而从武则天的角度来看,魏元忠更是她不能放弃的人才。之前武则天为了上位,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如此一来,就势必会导致两种人的出现。首先,会出现一大批坚定追随武则天,但是个人能力有限,或者身居高位后为非作歹的人。这种人就是以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为代表。为了上位,这样的人武则天不得不用,但到了一定的时候,武则天会把他们推出去杀掉。

其次,还有一种人。这种人也是出身寒门,但支持武则天,更多是为了争取利益。利益一致的时候,他们会坚定支持武则天。但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他们甚至有可能站到武则天的对立面。这种人,以武则天掌权之初,坚定支持她的宰相裴炎、大将军程务挺等人为代表。对于这样的人,武则天也没惯着,上位之后马上就杀了。

那么,武则天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4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那种坚定支持她,而且又有很强的个人能力,愿意好好治理国家的人才。这种人,便是以狄仁杰、魏元忠等人为代表。

在武则天心里,从始至终,她一直对这三种人分得很清楚。所以武则天对魏元忠的定位,一直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样的人,武则天自然不会杀。就算流放了,以后也会召回来。而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予以重用。

而且,武则天观察了魏元忠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魏元忠的表现让武则天越来越满意,武则天对他的定位也越来越高。而武则天对魏元忠的最终定位,就是接狄仁杰的班,成为下一任大唐宰相。

在魏元忠升任代理宰相的时候,狄仁杰已经69岁了,正忙着去河北平定突厥的叛乱。两年之后,狄仁杰去世,魏元忠和张柬之等人,正式接班。

担任宰相期间,魏元忠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但说实话,就算魏元忠能力再强,武则天再信任他。碰上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魏元忠这个宰相依然不好做。

魏元忠升任宰相之后,武则天就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向来英明无比的武则天,也开始有点老糊涂了,宠信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张家兄弟只不过是武则天的男宠,但因为得到了武则天的宠爱,在朝堂上也越发势大,很多朝臣都依附于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魏元忠这位宰相,又不愿和张家兄弟同流合污,自然和张家兄弟走到了对立面。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张家兄弟便给武则天吹枕头风,说魏元忠心怀不轨。看到武则天衰老之后,打算拥立太子。此时的武则天,最怕的就是这件事。就算对魏元忠再怎么信任,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最后,经过一番审查,武则天虽然明白,魏元忠是被陷害的,但为了防止魏元忠生出这样的心思,还是将魏元忠贬为端州高要县尉。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武则天是在没事找事,已经开始老迈昏聩了。但实际上,这还真不是武则天多心,在当时的朝堂上,有这种心思的人,并不在少数,都在观望风向。而且正如武则天担心的那样,几年之后,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另一位宰相张柬之,带头发动了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给李显。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龙政变。

至于魏元忠,因为此时远在广东,自然没机会参加这场政变。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魏元忠没有被贬的话,估计也不会缺席。

神龙政变后,李显登基。李显当上皇帝之后,马上就把魏元忠召了回来,再次担任代理宰相,而后又升任兵部尚书、侍中。在魏元忠返回京城,重新拜相之后,没过多久,武则天就死了。在武则天葬礼期间,唐朝的朝政运转,就是由魏元忠来代理的。

武则天的葬礼结束后,魏元忠再次升迁,担任中书令,封齐国公,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点。

此时的魏元忠,不光仕途得见光明,心情也是极好的。经过十多年的混乱之后,李治终于再次登基,唐朝的国号也得以恢复。在魏元忠等人看来,这也算是拨乱反正,国家即将重新回到正轨。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收拾武周时期留下了的烂摊子,或许用不了多久,唐朝就能重现当年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的盛况。

但是,在这之后不久,魏元忠很快发现,自己想多了。

随着李显再次登基,魏元忠渐渐发现,武则天时代留下的恩恩怨怨,似乎并没有随着武则天去世而结束,反倒是依然在延续。

这事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当年李显本来是皇帝,后来被武则天流放,过来十四年的软禁生活。在这期间,李显的老婆韦氏,一直和他相濡以沫,感情极好。

但后来,随着武则天再次立李显为太子,李显一家被召回京城。可是李显一家的命运,并没有因此好转。在这之后不久,韦氏的儿子和女儿,因为私下谈论武则天的事情,后来被武则天活活打死。

有了之前的十四年流放之苦,再加上儿女被杀,韦氏对武则天这位婆婆,便只剩下了仇恨,只想复仇。等到李显重新登基以后,韦氏本想着如今李显掌权,可以清算武则天,为儿女报仇雪恨。但结果,因为种种原因,李显根本没法清算自己的母亲。一旦李显开始清算,他的皇位就有可能不稳。

所以,此后的韦氏,就一门心思的开始钻营权力,企图成为下一位女皇。只有成为女皇,她才有报仇的能力。在仇恨面前,这个女人已经彻底丧失了理智。

非但如此,李显即位后,因为担心功臣党尾大不掉,也没有清算武家,反倒是重用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让武三思和功臣党相互抗衡。同时再大力扶持韦后为首的外戚党,希望三方可以相互制约。

总之,因为武则天时代留下的种种问题,导致李显登基之后,朝堂上依然是乌烟瘴气,甚至还不如武则天在位时期。而且,后来韦氏为了夺取权力,联合武三思向功臣党发难。在双方联手针对下,神龙政变的五大功臣,最后全部被流放惨死,甚至被武三思手下的酷吏,在流放路上虐杀!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5

这时的魏元忠,终于愤怒了。

凭心而论,魏元忠和神龙政变的几大功臣,交情只能算是一般。但几大功臣的遭遇,却让魏元忠格外的愤怒。谁都看得出来,此时的韦后和武三思,是打算联手瓜分整个朝堂。所以,接下来他这个宰相,以及朝堂上其他正直的大臣,接下来恐怕也要遭毒手了。

另外,在官场沉浮几十年的魏元忠,远比其他人更加敏感!他能感觉得到,如今的韦皇后,或许同样不甘心只做一个皇后,而是想要效法当年的武则天,再做一代女帝!

之前的武则天,好歹还算是能力很强,都已经搞出了那么多烂摊子。韦皇后本人还没什么才能,手腕和治政水平,远逊色于武则天。真要是让韦皇后和武三思得逞,估计唐朝在这一代也就要到头了。

自入官场以来,魏元忠一直秉承着不站队、持身周正、忠于皇帝、努力工作的态度。所以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魏元忠虽然在宦海沉浮,多次起落,却始终能够不翻船,并且深得皇帝信任。

但这一次,魏元忠决定站队了。

那一夜,魏元忠在自家沉默,想着之前同朝为相的张柬之。

‘神龙政变当中,你们在保证尽量少流血的情况下,完成了从武周到唐朝的转变。我们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如今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余毒,没有清理干净。’

‘既然如此,这一次,我来!’

魏元忠不动声色之间,已经选择了站队。而他选择站队的对象,既不是韦皇后,也不是武三思,更不是皇帝李显本人。而是此时谁都不在乎的太子殿下,李重俊!

李重俊是李显的庶子,能当上太子纯熟巧合。原本李显和韦后有一个儿子,按照古代的宗法继承制,太子之位本该是他的。但可惜的是,这位儿子因为私下议论武则天,被武则天活活打死了。所以李显二次登基后,只能立自己的这个庶子做太子。

但是,李重俊的这个太子之位,此时却是危如累卵。神龙政变的几大功臣,都已经被杀,朝堂上已经没人敢站出来支持太子。而韦后和武三思,为了自己的权势,又一直想要除掉他。李重俊自己也明白,自己这个太子,随时都可能被废黜。偏偏对于这个局面,李重俊又什么都做不了。

然而此时的魏元忠,却恰恰选择了这位孱弱的太子。

魏元忠选他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既然神龙政变没能结束所有问题,那就再来一次政变好了!只要政变当中,杀了武三思和韦后,逼李显退位,然后扶李重俊登基。李重俊是庶子出身,身上没那么多历史包袱。他登基之后,一个新的时代,自然会开始。

当然,以魏元忠的老谋深算,就算支持了李重俊,也不可能真的在朝堂上公开做出表示,甚至不可能让外人知晓。因为那不是斗争,而是在送死。进行站队之后,魏元忠一直在幕后暗中操盘,为李重俊接下来发动政变铺路。

与此同时,就在魏元忠在暗中进行谋划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在暗中做种种布置,也在引导李重俊发动政变。

这个人,是皇后韦氏。

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韦氏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韦氏想借刀杀人而已。韦氏和武三思联手,之前只是迫于无奈。因为只有双方联手,才能除去那几大功臣。但如今几大功臣已除,武三思已经从原本的盟友,逐渐转变成了敌人。

所以,此时的韦氏,最想除掉的,其实就是武三思。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独掌朝政大权。

不过,想要除去武三思,最好的办法,并不是韦氏自己动手。正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一旦双方开战,就算韦后胜了,最后也可能是惨胜,反倒被其他人摘了桃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动太子发动政变,在政变中杀了武三思,李显再杀了太子!

因为这样复杂的原因,皇后韦氏和宰相魏元忠,开始同时暗地里支持太子造反。到了这个时候,李重俊发动政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当然,所有的这些阴诡算计,正史上是不会明写的。我们只能根据史书上的种种蛛丝马迹,推断出事情的真相。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6

公元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发动政变,后世史称景龙政变。

李重俊起事后,首先带着军队,冲入武三思的府邸,乱刀砍死了武三思。武家的领头人,武则天的侄子,曾经梦想着做皇帝的武三思,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李重俊诛杀。

杀了武三思之后,李重俊马上带兵入宫,想要诛杀韦氏。

接下来,很有趣的一幕出现了。

在入宫的路上,李重俊恰好遇上了魏元忠的儿子魏昇。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魏昇应该是他爹派过去,观察情况的。可是太子李重俊也不傻,李重俊这时候正愁没法逼魏元忠明确表态,见到魏昇在此,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见到魏昇之后,太子李重俊直接把魏昇带走,逼迫魏昇和自己一起造反。

这下子,原本一直站在岸上,背后进行操作的魏元忠,就彻底被拖下水了。

然后,当李重俊带兵入宫以后,早有准备的韦后,已经带着李显,跑到玄武门城楼那边去避难了,同时身边还有数百宫中护卫。当李重俊赶到玄武门的时候,只看到李显站在城楼之上,冷冷地看着他。在那数百名宫中护卫的保护下,李重俊想要杀掉韦后,几乎就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李显在城楼上高声怒斥,并且言明降者不杀,太子这边的羽林军,开始出现了混乱。此时的李重俊,已经没有任何胜算,只能在左右亲信的陪伴下,逃出皇宫,逃往终南山。但即便如此,最后李重俊依然在逃亡路上,被左右亲信杀死。

一直在旁边看着的魏元忠,此时只有一声长叹。

失败了。

政变这种事情,失败的可能性一直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魏元忠一直不肯公开表明态度的原因。魏元忠一直在留后手,觉得就算李重俊失败了,只要自己还活着,以后就肯定还有机会。但这一日政变当中的种种突发状况,彻底打乱了他的布置。

尤其是魏昇被带去,参与了这场政变,这件事注定魏元忠不可能再置身事外。而且,在最后的互杀当中,魏昇也被乱刀砍死了。

政变失败,自己被拖下水,儿子又被乱刀砍死。

这一刻,宦海沉浮几十年的魏元忠,忽然泄气,心态一下子就崩了。为国操劳几十年,最后就差这么一点点,还搭上了自己的儿子,到底为了什么呢?

在这场政变之后,李显出乎意料的并没有追究魏元忠的责任。大概是因为李显也知道,朝堂上确实少不了魏元忠。一旦魏元忠也被牵连进去,朝堂上就彻底没人干活了。再说以魏元忠在朝堂上的声望,也确实不适合轻动。但李显不追究,不代表韦后不追究,痛打落水狗的机会,韦后自然不会错过。

所以在这之后,韦后暗中指使自己手底下的人,以及武三思的余党,诬告魏元忠,要求李显杀魏元忠三族。面对韦氏的进攻,大概是已经心灰意懒的魏元忠,竟是没有做出任何反击之举,直接上表请求退休回家。对此,李显直接批准,同意魏元忠以齐国公的爵位退休。

但是这个结果,显然不可能让魏元忠的政敌们满意。此后,这些人继续疯狂上书,搞得李显也扛不住压力,最后只得将退休改为流放,将魏元忠发配贵州去做了一个县尉。

对于魏元忠而言,流放也不是头一回了。之前两次流放,他都能东山再起。但这一次,魏元忠却已经心灰意懒,再加上年老体衰,早已没了继续争斗的心思。尤其是儿子魏昇的死,更是严重打击了魏元忠。所以最后,在流放路上,魏元忠便因病去世了。

历经三朝而不到的魏元忠,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魏元忠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7

魏元忠的死,其实是很令人惋惜的。除了唐朝失去了一个栋梁之才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后仅仅只过了三年,李隆基就发动了唐隆政变,彻底清理掉韦氏集团,拥立李旦为帝。又过了三年之后,李隆基彻底从李旦手里接过皇位,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序幕。

如果魏元忠能再活六年的话,他就能见到最终的胜利。可惜,魏元忠早死了六年,自然也就只能抱憾而终了。

魏元忠的一生,实在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艰辛,实在是让后人唏嘘不已。客观来说,以魏元忠、狄仁杰、张柬之等人为首的一群大臣,对唐朝真的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他们能竭尽全力,保证国家高层的政变斗争,不会波及全国,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如果没有这批人的竭尽全力,就唐朝高层这个搞法,估计坚持不到李隆基掌权,唐朝就彻底玩完了。

不过,对于魏元忠本人来说,这恐怕就是大不幸了。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想要保证自己的初心,而且还要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这真的是太难太难。

从魏元忠的人生当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启发: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持身周正、努力工作、自身又极富才学的人,这样的人是绝不会被埋没的。或许有些人,可以凭借投机取巧,暂时身居高位,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权力。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持身周正的人,能够走的更远。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