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6日 15.0°C-16.7°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面目可憎的小水泡还会“团结”附近的同类,将体积发展壮大

2023-05-29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一切都要从今年2月一个普通的周六晚上说起。入睡前我的手腕没有任何异常,半夜我却生生地痛醒了,无论是扭动还是五指抓握手腕都会疼痛。就这样别别扭扭地到了早晨,为了让十分不得劲儿的手腕能快点好起来,我翻出了膏药敷贴,谁能想到如此寻常的举动竟然引起了长达十来天的严重过敏。

十多年前我就有过严重皮肤过敏,是橡胶胶带引发的。那是一次热水袋造成的深度烫伤,医生处理好伤口后用橡胶胶带把纱布包裹严实,没想到第二天换药时,他扯开胶带露出我的皮肤,发现上面布满了水疱,一个个滚圆滚圆的、充满了黄色液体。

虽然当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偏不信这个邪,十年后依旧义无反顾地把那块膏药贴了上去。

“又不是第一次,这题我会”

第一天,不痛不痒,一切如常,手腕甚至明显能使点劲儿了。我在晚上还更换了膏药敷贴,当时的皮肤除了看起来有点苍白并无其他异样。

然而到了第二天下午,剧情就开始剑指偏锋般地发展。我手腕处传来阵阵瘙痒,揭开膏药一看,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早已爬满了手腕。身边的老公凑过来看了看:“你还是去医院看看吧,面积有点大啊。”

然而我依然不信邪:“我知道怎么回事,又不是第一次,这题我会,就是接触性皮炎而已。”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我按照网络上提到的方法外敷硼酸洗液、内服氯雷他定片,心想这双管齐下,还不分分钟把这小小皮炎给拿下。

手腕处的皮损丨作者供图

我太年轻,也太天真了

但事实是,我太年轻了,也太天真了。不管我怎样积极地用药,皮损还是肆无忌惮地发展着。

到第四天时,小小的疹子变成了一个个小水疱,面目可憎的它们甚至还会“团结”附近的同类,将体积发展壮大。我整日把渗人的手腕暴露在外面,生怕一个不小心蹭破了,它们便像流沙包般淌出黄色的液体。

不但如此,它们还痒,是那种抓心挠肺的痒,只有待在冷风里我才觉得舒服;它们还痛,当我垂下手臂,手腕过敏处就突突地疼;因为怕沾水感染(此时已经有水疱开始破溃了),我甚至不敢洗头洗澡。到了第四天晚上,我看着又红又肿又痒又痛的手腕,直呼作孽,终于决定就医,还是急诊。

先是到了家附近的三甲医院,没有皮肤科的急诊,内科医生看了看我的手腕,他表示非常震惊,建议我去有皮肤科急诊的医院就医。又一路驰骋到另一家医院,那儿的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下次千万别贴伤筋膏药了,换个品牌也不行。说话间,医生还拿出了一张注射激素药物的知情同意书让我签字。

嗯?打个针还要签字?我表示震惊。医生淡淡地说:“没事,低剂量的地塞米松,你这个过敏在峰值期,口服药物效果不会特别明显,还是注射管用。”

果不其然,打完针回去的路上我就感觉疼痛缓解了一些,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水疱慢慢吸收、不再渗液。到了第十天时,这场过敏终于偃旗息鼓了,之前最滚圆的水疱已经变得坚硬、开始结痂,看着就像是颗红宝石嵌在了皮肤上。

手腕处的皮损丨作者供图

经历了这次本可以避免的过敏,我很想提醒大家,看似“人畜无害”的伤筋膏药贴,其实很多人都会过敏,要引起重视。还有就是,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自信。

相关推荐

“膏药”过敏导致的水疱看着吓人,还又痛又痒。果壳病人还分享过被蚊虫叮咬后皮肤过敏,脚后跟起大水疱的故事。

脚后跟起大水疱 | 作者供图

1.关注下方公众号;

2.向“果壳病人”回复【水疱】,看另一个有关皮肤长水疱的故事。

医生点评

马伟元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变态(过敏)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所导致的。具体而言,接触性皮炎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绝大多数人接触该物质后均会发病,比如强酸、烧碱、苯酚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皮肤遇到各种变应原(过敏原)后所发生的一种获得性过敏反应,仅在以前被致敏的个体中发生。本文作者十几年前有过“胶布”过敏的情况,本次发病是由于皮肤再次接触了变应原,属于典型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这同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避免再次接触变应原是避免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方法,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诊断并不难,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接触部位发生的边界清楚的红斑,严重者出现水疱和大疱,可伴有明显的瘙痒或疼痛。接触性皮炎的皮疹形状常和接触变应原的形状一致,比如本例患者的红斑就是变应原“膏药”的形状。

究竟哪些物质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金属项链和手镯、腰带扣、医用胶布、三伏贴的敷料、各种外贴的膏药、面膜和美白霜等护肤品、染发剂等,均是接触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换言之,如果我们接触了以上物质或物品后,在接触部位出现了皮疹并伴有瘙痒,就需要高度怀疑接触性皮炎的可能了,尽快停止接触这些可疑物质并就医至关重要。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预防接触性皮炎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触变应原。那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对某种物质接触过敏呢?首先,可以在医生帮助下判断已经造成接触性皮炎的可疑变应原,比如本例患者的“膏药”。其次,局部少量试用在部分情况下也非常实用,如染发前可以在耳后皮肤先试用染发剂;更换护肤品前可以在手腕内侧皮肤先试用。最后,对于原因不明的接触性皮炎,可以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激发性使用试验、光斑贴试验等明确诊断并确定诱因。

值得一提的是,变应原检测方法和种类繁杂,临床意义也不同,因此不可盲目检测!比如,抽血查过敏原对于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参考意义不大!相反,斑贴试验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的诊断和预防也是参考意义不大!

接触性皮炎的预后良好。对于轻症的接触性皮炎,停止接触变应原或脱离接触环境后可好转甚至自愈。而对于本例患者这样的水疱和大疱,就需要系统地使用药物治疗了。作者静脉使用的地塞米松,是一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接触性皮炎证据确切、疗效可靠。但对于老年人和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重症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使用起来要格外小心,并且不可长期使用。

最后,接触性皮炎可防可控,且预防重于治疗。在结尾部分列出常见的接触性皮炎诱因,供各位读者参考,但最终诊断还要依靠专业的皮肤科医生。

常见的接触性皮炎诱因丨医生供图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毛桃菜菜

编辑:刀客特魏、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