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我怎么成为了苦难式教育的父母
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五一劳动节返回厦门的火车上,同一个软卧房间的老大哥以过来人的经验跟我们分享了他是如何教育自己儿子的。
老大哥语重心长地说:“我那个儿子小时候别提有多调皮了,就是不好好读书,为了治他,我用绿皮火车给他上演了一场苦难教育。我们俩背着包就出发了,我也没告诉他终点在哪里,到了火车上他问我座位呢?我说没座,这趟旅程我陪你一起吃苦,让你看看那些过得不好的人都怎么生活的。上不去下不来,他无处可逃,只能作罢,我们在绿皮火车上苦熬了二十多个小时,火车上怎么吃饭的,那么多人,他上厕所和吃泡面都得来回跨越数不清的人。回去后他安分多了,知道了好好读书的重要性,奋发图强,最终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院校。”
我和石哥当时听了大为佩服,当下决定这日后要是珩宝不听话,也可以来一场苦难教育。
我并没有意识到苦难教育有什么不好?
直到昨天,我还是“苦难教育”的奉行者。
仔细回想最近这段时间我和珩宝的矛盾冲突点:
每次当他开始拖沓、不听话、写作业写得不好的情况下,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言语上打压他,我对他吼着,“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去送外卖、出苦力,你就再也住不上像现在这么好的房子,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要是不努力该怎么办?连个字都写不好,你说你能干什么?”
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等我真的冷静下来,反反复复去思考我和他之间的冲突,我深深地感觉到愧疚。
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父母对我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成为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你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我也是因为不想干农活,才会那么努力学习,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我怕,我怕孩子以后过得不如我,争强好胜的心导致我在他的教育上变得焦虑,生怕他将来考不上一所好大学。
我和石哥都是靠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石哥是在学习上比较聪明,而我呢是属于勤奋型的。辅导珩宝学习特别有情绪的时候,我会对着石哥说:“这孩子哪里像你我了,咱们俩都那么努力那么拼,那么积极向上,怎么他总是喜欢拖沓呢?我自己做事情,凡事都会对自己高标准要求,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怎么他就不是这样呢。”
石哥没回我,我跟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听到声音了也没马上过来,而是让我们自行磨合。
但事后我回过头来去思考我们俩冲突的每一个细节,终归还是我错了。
我为我自己成为了那种言语上羞辱孩子的父母而感到羞愧。
我觉得自己特别对不住孩子,怎么能任由情绪失控去伤害他呢?
如果换成是我,做不好的时候爸妈使劲的羞辱我,我也会很抵触吧。
不是他错了,而是我教育他的方式方法错了。
是我太焦虑太着急鸡娃,物极必反。好在我现在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荒唐,还不算太晚,要不然以后孩子如果厌学了跟我有必然的联系,孩子叛逆了也是我的不恰当教育方式所造成的。
苦难教育,真的能成就一个人吗?
我小时候是苦难教育,生活特别苦,我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妈尽力了,没有法子”。他们没有法子,我就只能逼我自己吃苦,但我打心眼里是羡慕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的,我羡慕他们从来都不会为钱而发愁,而我的钱要省省省,好像只有省,我才能活下去。
直到现在,我在金钱上依然做不到那么洒脱,我还是不敢浪费,不太敢去享受生活。这样的我,真的幸福吗?好不容易活这一遭,若是什么都没有体验过,好像也挺可惜的。
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渺小脆弱的我了,我为什么还要要求我的孩子走我曾经的路呢?
在微博上看到戴建业老师说的几句话:
“小学是为了好初中,初中是为了好高中,高中是为了好大学,大学是为了好研究生,研究生是为了好工作,工作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人生如果是一场赛跑,你的所有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跑到终点那一刻才是幸福的。我说人生应该是一场旅游,路途都是很好的风景,你就过得很幸福。如果只是为了终点的那一刻,你才幸福成功,那这个人生就很可悲了,你整个过程都没有意义。”
我童年时的处境和珩宝现在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他完全是可以多看看路途中的风景,而不必再像我的当年。我那么努力不就是为了他可以很轻松去看待这个世界吗?他应该比我更洒脱自如。
好像真的没必要那么卷了,也不用太过鸡娃。
我们不能焦虑的忘记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戴建业老师还说:在我们的中文词汇里,有个评价小孩子非常残忍的词,但是我们都觉得是优点,就是懂事。
我也是常常对珩宝说:你能不能懂点事?怎么这么不懂事?
他是真的不懂事吗?只不过不懂我要求他做的事,是我对他期待值和要求太高了。
说起来我很惭愧,拿在学校午托来说,其实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和孩子爸就想着要把他接回来,主要是觉得在学校的时间有点太长了。我一开始积极主张他午托,是觉得他的习惯不好,想让他去学校多吃点苦,我觉得他过得太安逸了。
可是当我去问他,你愿不愿意中午回来睡觉?
他吞吞吐吐,说的不是那么肯定:不用了吧,我在学校也挺好的。
我不放心,又问了他好几次,他还是说不要。
然后从这个星期开始,我再一次问他的时候,他说是怕我太辛苦。
周三他突然流鼻血了,老师给我打电话让去送衣服,我临时决定把他接回家了。他在家中美美的睡了一个午觉,我继续问他想不想回来,他说自己没考虑好,在家挺好的,还是怕会麻烦我。
这还不够懂事吗?
我几乎要流出泪来,懊恼自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究竟对他做了什么?
周四我也把他给接了回来,他很开心,吃完饭乖乖回房间睡觉,也没有缠着我吵我。他问我能不能看会电视和iPad,我说不能,等周末再看,他也没反驳我,而是很顺从。
“孩子太过懂事,意味着孩子一定不快乐,再一个他意味着迁就,对,就会过早地把他的需求要置于大人的需求后面。他在懂什么,你懂谁的事,肯定是懂家里面大人的事嘛?那这个过程中就可能比如说自我价值感很低。”
就好比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能达到良好的自洽,我明明可以得到那个我想要的东西,我也有能力购买,可是我的“配得感”比较低,会不自觉问自己:你配吗?
这类都是因为成长的过程中一味要求自己懂事,而不敢去太过在意自我的价值属性。
“苦难教育下的孩子是最容易自卑的,却也是被父母要求一定要有出息。”
现在很多父母依然是如此,在孩子的学习上特别卷,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一味地鸡娃又或者填鸭式教育,我们盲目地追求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要求孩子有出息,但我们所想的人生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那个人生吗?
他拼命向前奔跑,奔跑的过程中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难不成就错了吗?
这是我最近在反思自己的主要原因。
还有连岳的一篇文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连岳公号发了一篇文《父母优秀,总得让孩子沾沾光吧》。
我们已经创造了那么多财富,让孩子沾沾光怎么了,没必要那么不近人情。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一个一二线城市,咱们将来也不需要孩子给钱,咱们能给他们钱,给他们房,就应该让他拥有一个进退自如的人生。
他们出色,那我们就更进一步,皆大欢喜;
可若是平庸,那就拥有一个平庸的快乐人生,也未尝不可,衣食无忧,也可以很幸福。
我们曾经那么拼命的奔跑,就是为了孩子们可以停留下来,欣赏一下雨中的风景。
反省自己,不要再成为什么“苦难式教育”的父母!
没有必要,而是在陪伴他的过程中也学会欣赏一下当下的风景。
至于往后他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都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