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第四季,这档综艺选择越来越“发癫”
“他们把我的智商,踩在地上践踏!”
终于醒悟的黄子韬声嘶力竭地呐喊着,“践踏者”孟子义站在一旁忍不住偷笑,弹幕区瞬时也被笑声占据——那熟悉的“萌探”又回来了。
早在开播前,《萌探2024》便呈现出未播先火的态势,还未上线就狂揽250个热搜,可以说开录即“登顶”。网友对其讨论之热烈,一度让人产生一种节目早已开播的错觉,实际上才刚刚开播,每周五12点上线更新。
而作为一档已经走到第四季的综艺,“萌探”的每一步其实是愈加艰难的。用总制片人石慧的话说,改动太大,可能就丢了节目独有味道,在细微处升级,观众可能又感知不到。这是每档综N代都要面临的创新难题。
如今《萌探2024》首期正式上线,在诸多期待和迭代压力之下,既保留住节目核心底色,又从嘉宾阵容、模式设置等各种维度做调整,整体氛围更加欢脱,更加“发癫”,可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娱理工作室看来,综N代的焕新之路不在于做出多少改变,而在于改变够不够精准。《萌探2024》台前幕后的迭代创新,再一次为行业提供了有效范本。
萌探家族4.0:
新老融合,加倍“发癫”
众所周知,真人秀好不好看,选人很重要。
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激发综艺效果,嘉宾之间的原生关系尤其重要。这也是为何眼下不少节目喜欢组“熟人局”,其优势在于嘉宾彼此熟知,不必再消耗时间去建立起人物关系,不必再互相试探言语尺度。
虽然《萌探2024》中的“萌探家族”是新老混搭的模式,由老成员黄子韬、那英、徐志胜和新成员丞磊、高叶、孟子义、田嘉瑞、吴镇宇组成全新“4.0版本”,但石慧最看重的还是嘉宾之间的原生关系。
“元老成员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黄子韬、徐志胜还是黄子韬和那英,我们评估下来都是最有综艺效果的组合。然后再围绕这三个人去搭配新成员,于是就有了高叶,她和那姐之前在《乐队的夏天3》一见如故,两个人非常聊得来,一直都很想合作一档节目,所以我们就邀请了高叶。
考虑到要提升‘萌探家族’的年轻化属性,我们就从去年热播大剧中挑选性格合适、有综艺感的演员,为此翻看了很多档节目,最终选择了田嘉瑞和丞磊,我觉得他们在《云之羽》里的兄弟情可以在‘萌探’里延续下去。
当这五位嘉宾固定下来之后,我们会去想这个‘家族’里还缺少怎样的人,其实是一个大哥哥和一个小妹妹的角色,所以邀请了吴镇宇和孟子义。他们加入后可以说正中了我们的猜想,比如子义几乎和所有人都认识,能够产生多组化学反应各不相同的CP关系。”
首期看下来,新老混搭、但原生关系显著的“萌探家族4.0”聚在一起玩得更加“疯癫”,直接把综艺效果拉满了。
比如备受期待的“韬志夭夭”组合,用网友的话说就是,“黄子韬徐志胜归来仍是二傻”。在AI换脸环节,黄子韬需要换脸成徐志胜的样子给好友孙千打视频电话,只要通话结束前不被识破就算成功。结果换脸效果太过“惨烈”,连场下围观的徐志胜都坐不住了直喊:“黄子韬这是在侮辱我吗?”果然,视频一接通,孙千秒识破。
首期还请来了向佐助阵,节目组也没有放过“贴脸开大”的好机会,直接让向佐换脸成吴镇宇给向太打电话,向佐也顺势借用吴镇宇的口吻吐槽起了自己:“你儿子最近老缠着我,可烦了。”谁知向太听完温柔地笑了笑说:“没关系,你可以把你儿子交给我。”此话一出,“发癫”指数再次上升。
据石慧透露,向佐和吴镇宇在之后的节目里贡献了很多名场面,皆在导演组意料之外。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期玩‘大逃杀’,他们俩极度认真,向佐觉得我是追随镇宇哥的小弟,就要为你拼命,最后没拼过还很不开心。他们当时已经完全沉浸到剧情里面,等到拍摄结束后我还特别过去安慰了一下。所以有些时候嘉宾那种认真劲儿就很有效果,非常可爱。”
据娱理工作室获悉,黄子韬和那英早早就为《萌探2024》留出档期,而丞磊、田嘉瑞、孟子义、徐志胜都是有戏在身,档期非常紧张,但依旧为节目调出了档期。
拍摄期间,石慧几乎没有担心过“这期会不会录得很尬”。在她看来,“萌探”最有魔性的一点,就是所有嘉宾只要进入“萌探”的世界就会迅速变成好朋友,哪怕有镜头在拍摄,也阻挡不住彼此之间高密度的聊天。
“有一次录制结束得比较早,他们几个人还约着一起聚餐,已经是关系非常好的兄弟姐妹了。其实这里面有些人是第一次见面,根本不熟,但‘萌探’这个节目会快速推动大家对彼此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只要气场是对的,就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种氛围的背后,实则是嘉宾与节目的高度契合,加之选角时自带的原生关系,让“萌探家族4.0”省去了从头磨合的尴尬期,也保证了笑点的持续输出。
内容迭代升级:
无剧本,不设限
找到了最适合的人,当然还要用适配的内容作为支撑。
石慧在《萌探2024》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开放任务”,二是“阵营对抗”。在娱理看来,这两处于内容上的迭代升级极为精准,既能放大嘉宾们身上鲜明的个性,又能让大家真正在每一局玩起来,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先说“开放任务”。这部分其实很大胆,意味着节目组放弃了提前准备剧本。
“我们的真人秀没有剧本,只有流程本,给嘉宾们做流程上的设计,剩下的任由他们发挥。所以你看到的互怼也好、开玩笑也好,包括做任务时的效果都是他们自然而然发生的。”石慧相信,预埋太多,就不会有意外效果。
虽然陪着节目走到第四季,石慧有时在现场也猜不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前一阵某期录制,黄子韬和那英先上演了一段“母子情深”,相处异常和谐,彼此间充满着信任和关爱。结果下一秒,离开场景的两人马上吵了起来,甚至在整理逻辑线索的时候互相狠踩,搞得所有人始料未及,仿佛刚刚“母子情深”的不是他俩。
将更加宽松自由的拍摄氛围给予嘉宾,意味着节目组、尤其是编剧组要承担更多准备工作,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步会走向哪里。这当然也是一种制作成熟化的表现。
目前《萌探2024》围绕一期内容会设置几十人的编剧组,不断打磨内容,一直磨到正式开拍的前一刻,有时开拍了还会现场再改。
石慧介绍道:“我们在录制中会根据嘉宾的反应快速做调整。如果某个游戏或任务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好笑,或者不太适合当时的情景,比如嘉宾们玩得很累了、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了,我们就快速更换。所有流程都是可以做到随机应变的,不是一成不变。”
这就说到了下一个升级——“阵营对抗”。将嘉宾重新打乱、分组进行Battle,既是进一步加剧真人秀的随机性,也是激发嘉宾们最充沛的战斗欲。
在首期内容里,观众就见证了“孟子义如何将黄子韬和徐志胜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名场面——
在最后抓出“复仇者”环节,徐志胜本来先人一步拿到了写着“26号歌声让人印象深刻”的线索,直指孟子义。等到了黄子韬那里,他第一反应是那英今天在车上唱歌了,立马把徐志胜说服。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人中途碰到了真正的“卧底”孟子义,徐志胜还好心提醒她“有个线索对你很不利”。得知已被抓住把柄的孟子义索性将计就计,顺着两人的思路迅速淘汰了无辜的那英。
事实上,《萌探2024》除了嘉宾之间充满喜剧效果,嘉宾、包括剧中NPC与场外素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不乏亮点。
在策划每一期内容时,节目组都在想尽办法让嘉宾进入真实的社会环境去,跟更多不同面貌的人打交道。用石慧的话说,“因为嘉宾和NPC在面对现实中真实的人时,给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一期录制时,我们有位嘉宾在素人身上就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很真挚地跟大家说自己曾经也干过服务业,也有被不礼貌对待的时候,所以顾客一个眼神的肯定、一句鼓励对他来说都是莫大的温暖。
其实一档节目最大的价值不仅是为观众提供欢乐,还要传递正能量。只有打破嘉宾与嘉宾之间的互动,将他们放到真实环境中,表达更真实的内心感受,才会有可能联结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是‘萌探’一直想要传递的价值。”
零负担综艺:
快乐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萌探2024》最大的变化或许不是模式上的细微调整,而是直接取消了推理环节。这种变化是非常直观的。
记得“萌探”最初开播时主打的就是“爆笑不烧脑”,在当时一众拥抱烧脑、逻辑推理的综艺市场里尤为另类。时至今日不得不说,轻推理、重欢乐的“萌探”确实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萌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扎根方向。
娱理此前曾探讨过,当下多元的娱乐方式无疑将大众的注意力愈加碎片化,谁能全程紧盯一档几个小时的综艺节目不走神,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此同时,原本自带超强竞技属性的节目都在加入真人秀、戏剧性元素,为的也是做到更轻松、更愉悦,降低受众的观看门槛,尽可能留住更多人的目光。
复盘往季数据表现,石慧发现每次播到嘉宾们围坐在一起复盘推理时,爱奇艺后台的用户观看率就会变低、跳出率增高,于是《萌探2024》保留了游戏中的线索和任务,但将最终的推理环节整体拿掉了。
“很多时候综艺要做减法,你得知道自己的用户最爱看什么。其实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档推理综艺、在和那些推理类节目抢赛道,从一开始做第一季时我们讲的就是‘低门槛、合家欢、弱推理’,所以我们定位还是一档户外IP演绎游戏类节目。”
方向和定位更清晰后,“萌探”也更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情绪价值。从首期内容不难发现,不断反转的剧情和意料不到的笑梗,都让节目“发癫”程度更上一层楼,也恰好治愈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内耗,每周五12点的上线,以“颠”的基调,打造出“零负担”快乐综艺。
与此同时,《萌探2024》始终聚焦社会性议题,不仅关注当下受众的情绪需求,还关心大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比如首期情景设置便改编自电影《孤注一掷》,所有环节、任务、游戏最终讲的都是电信诈骗的荒唐与可怕,让屏幕前的观众意识到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远离电信诈骗。
行至第四季,“萌探”IP不仅没有陷入审美疲劳的困境,反而找准了方向愈战愈勇,将爆笑、“发癫”的情绪贯穿到底,这其实都要归功于节目组对各个维度的精准判断。
正如石慧所说:“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更多还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档节目持续给人带来快乐。这个快乐能维持多久,我们不去给自己设限,但是只要‘萌探’这个节目还在继续,我们就会坚定不移地为大家提供快乐。”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