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那英?
昨晚到今天的最大乐子,一定是《歌手》直播了。
看节目前,大家觉得这个阵容写满了“英子直通歌王夜”的剧本感,看完后反而疯狂头脑风暴,危,到底还有哪些歌手可以摇来“保家卫国”。
是的,这届歌手,用“直播卸妆”的方式,狠狠打醒了内娱装睡的音综和歌手们。
“南村群童声无力,五旬老太守国门”
这届歌手的阵容一开始就蛮有争议,比起之前的”满汉全席“,这次的首发看起来有点保守。
看这个梗图,大家就可以一键get到:
和阵容相比,规则却一点都不保守,这届主打一个”直播“,也就是one take,管你多大的咖,不给修音不给垫,问题全都会暴露无疑。
于是昨晚的节目,出现了两极反转式的观感。
第一位出场的外国创作歌手Faouzia Ouihya,前面有点平淡,但到了后半段高音和律动感瞬间拉到格莱美现场的感觉。
另一位外国友人,最开始以为是被邀请来当评委,没有准备,下飞机后时差都没倒完的Chanté Moore,直接松弛开唱大金曲。
高音上得轻轻松松,一段哨音更是冲击力极强,直接拿下了昨晚的第一名。
和两位外国友人的表现相比,咱们内娱阵容表现,只能说是差点意思。
汪苏泷和杨丞琳都是很会唱的歌手,但两人的选歌,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现场太紧张缺乏稳定,很多音听起来都有点问题。
另一个则是选歌不适合《歌手》这样的竞技场,缺点冲击力。
二手玫瑰倒是风格一如既往,但那种疯癫的、极具生命力的乐器编排,不知道是不是随着梁龙板正的西服一起被束缚住了。
至于海来阿木,只能说,来参加就蛮有勇气的,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呢。
于是一溜看下来,只有英子靠一首《默》维系住了内娱歌手的颜面,展现了几分大vocal应对直播的风采。
但也只拿到了第三名。
这种“世界的参差”立马激起了网友的极大讨论欲,诞生出了昨晚最大的名场面“我要洋人si”。
但怎么说,这次内娱歌手的失利,多少也有点前几年各种假唱的福报。
国际大赛变国际丢人大赛
内娱观众苦假唱久矣,呼吁“宁可听破音真唱也好过完美假唱”的时间也够久了。
选秀呼吁好几年,浪姐、披哥呼吁好几年、演唱会骗听众也呼吁过热搜屠版、大晚会更是连年呼吁能不能别放录音带了。
这次《歌手》选用了直播一遍过的模式,对于很多真金不怕火炼的歌手来说,确实有点吸引力,前任老将林志炫虽然这次没来,但是对one take模式很肯定,说明年可以安排。
在过去几年,很多歌手跃跃欲试,抱怨不是自己能力不济,是这个华语乐坛它没有给歌手好舞台的机会啊!
作为一个在综艺领域摸爬滚打十来年的从业者,我很负责地说,没法全开麦这件事,本质上就是因为凑不出来能开麦的歌手阵容。
我有一个综艺节目导演朋友,就是《百分百开麦》的羊导,他自己在准备纯开麦竞演音综的时候,原以为给“纯无修、全开麦的音综”的邀约,歌手们会很开心,结果遇到过各式各样的“档期协调不了”“有些突发状况”“身体出现了一些意外"等各种婉拒的理由。
哪怕你明明知道对方最近一段时间在家抠脚,ta也坚决不来开麦音综。
直播对歌手来说,难的不仅是基本功、控场,还有音乐行业最残酷的随机性——
演员一条不过是常见的事情,但歌手一遍不过,需要返工修音,往往意味着在听众心里“神迹破灭”。
哪怕是叶赫那拉英子这样的水平,遇到直播,也难免会紧张到腿软。
没有歌手敢说自己永远音质堪比CD,音准没有瑕疵。
而且华语乐坛之前一直有一个非常离谱的洗脑包,觉得像林志炫那样永不出错的歌手是没有灵魂的机器,结果真要动真格的,却发现自家的灵魂歌手各个都是缺齿轮坏马达的废机。
如果说以前美依礼芽参加浪姐,其他姐姐修音,再加上有龚琳娜这样的国家队出手,还没显得差距很大。
那这次《歌手》里凡希亚作为一个00后和内娱的各个年龄段歌手硬拼,竟全然不见半点失色,那真是让国际音综秒变国际喜剧综艺了。
特别是全场年龄最大,倒时差、落地不到1天的57岁歌手Chante Moore一亮嗓子,内娱观众便开始合计——
是请林忆莲、袁娅维、A-Lin、张靓颖、谭维维,尚雯婕、黄绮珊、邓紫棋里的哪一位来当先锋比较好呢?
古有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今有七虎将南伐歌手。还有很多朋友在遗憾,最适合这一季的女歌手当属coco,可惜她不能来了。
我不会觉得上节目的内娱歌手,如果表现不佳算是丢人,因为比起来,至少这几位敢上大舞台见真章,那些压根不敢来的显然更丢人。
五旬老太守国门乍听是搞笑,再想想也算是勇敢,比嘴炮敌联军,实战草莓音乐节高了不知道多少level。
欧美歌手整顿内娱,然后呢?
其实能造成现在这种尴尬的场面,不外乎就是那两个原因:
一方面内娱歌手活在温室音综里太久,修音、垫音是家常便饭,不需要多好的业务能力,调音师可以帮你一键解决,播出后再买几个热搜。
一瞬间就可以成为古希腊掌管音综的神,无需做好本分,即可收获高昂回报。
另外,有些音综确实在价值观上有点问题,为了节目效果和资本苟且,全然不考虑音综的初心和真实的音乐带给大家的应该是什么。
选歌是短视频金曲,歌手是流量网红,修音要拉到最大,情怀是要卖的,高光cut是要传播的,像个音乐上的“高P怪”,一到现实里就露出马脚。
甚至之前某女爱豆,在节目里直接问节目组:“我们会录音吗?要真唱唱不来。”
之前没有对比,大家活在内娱这一洼小水潭里,就得过且过了。
然而这几次欧美歌手频频整顿内娱,大家睁眼看世界,发现,我们内娱一部分歌手和音综确实是上不得台面,离开修音就成了无脚鸟,上下看都觉得别扭。
说到底,向下竞争可能会使人轻松,但如果人人都向下限看齐,这环境可就真出大问题了。
作为观众的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容忍。
大家玩梗似地开始列名单,说要摇人来拯救《歌手》,多看几眼名单,你会发现观众分得清什么是细糠,什么是谷屑。
甚至几年前在同一个节目上饱受质疑的黄霄云,也因为这一出得到了一些平反,大家纷纷开始念起她在技术上的高水准操作,喊着让她再来一次,证明自己。
你看,这就是整顿带来的结果,鲶鱼效应能不能逼出内娱歌手的强劲还得另说,但至少在观众的容忍度这块,确实激起了大家对“实力歌手”的渴望。
甚至在花式热搜后,有了一种潮水终于褪去,裸泳的人无所遁形的水落石出感,也算是《歌手》这一季对内娱的功德了。
E姐结语
无论怎么说,《歌手》还是那个音综顶流。
从阵容到直播,再到激起的内娱回响,都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期的歌手如果真是网传的亚当,在国际化上也是走出了很大的一步。
在这个演唱会热的节点上,有这么一档内娱歌手“考核”一般的节目出现,我其实还挺开心的,以后没上过直播全开麦唱的歌手,麻烦不要吹自己大vocal,自觉点,给大家一个批成绩的机会。
很大程度上,出现这种问题,有这种乱象,还是老生常谈的“去专业化”。
娱乐资本早就发现了,人气和口碑可以直接买到,爱豆可以通过流水线制造……还有谁会努力攀爬?还是那个问题,当规则的制定者说“可以用计算器”,还在用草稿纸的人看起来就像个傻子;而当规则说“可以带手机”,还在靠自己考试的人更像个傻子。
当修音、垫音成为歌手上节目的必需品,当假唱、半开麦成为行业默认的规则,那坚持真唱的那个歌手,又能和滚滚前进的行业对抗多久呢?
只有当行业和观众都执着要一个“真实”,真实才不会成为虚假的炮制商品。
发布于:北京